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玉門關與陽關是一對?原來是蘊含陰陽信仰的雙關

玉門關與陽關是一對?原來是蘊含陰陽信仰的雙關

《漢書》卷九十六《西域傳》記載:「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

玉門關和陽關,是張騫通西域後漢武帝設立,文獻上合稱為「兩關」。玉門關在天山以北,陽關在天山以南。在中原傳統的文化觀念中,山南稱陽,山北稱陰。南面的關口命名為陽關,而北面的關口應該叫「陰關」才是,從而南北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陰陽布局圖。但是,北部的關口卻沒有叫「陰關」,而是叫「玉門關」,原因何在?這需要進一步分析。

其實,「玉門關」就是「陰關」的修辭美化之稱。在漢代,陰陽五行思想大盛。顧頡剛先生《漢代學術史略》一書中有詳細論述。漢代西域地區有西王母信仰,於是就產生了與之相配的東王公信仰。西王母表示陰,而東王公表示陽。漢代的麻布畫或者帛畫上,有伏羲女媧的人身蛇尾相交的圖像。伏羲表示陽,女媧則表示陰。同樣,玉門關和陽關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命名也是西漢陰陽思想的體現。此關不用「陰」而用「玉」來命名,有一層隱晦的文化意義,即玉具有避邪功能。在漢代,貴族去世時,往往在身上放一些玉。死者著金縷玉衣,就是基於玉的避邪意識,希望死者在陰間不受打擾。

在後世文獻中,「玉門關」就是「死門關」或者「鬼門關」的代稱,往往與戰爭、死亡相關聯。《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記載:繼張騫出使西域後,班超也出使西域,並在西域生活長達31年。已近人生的風燭殘年,班超向朝廷上書要求回中原。班超說的一句話「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感動了漢和帝,於是得以回朝。「生入玉門關」的意思,就是指能夠在有生之年通過玉門關這一人間鬼門關返回故里。

在唐代邊塞詩中,玉門關的這一象徵意義,明顯而普遍。唐代戴叔倫《塞上曲》說:「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這首詩化用班超「但願生入玉門關」的典故,表達願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堅定信心。大家十分熟悉的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句中的「玉門關」,是春風吹不到的死寂之關。這首詩在《樂府詩集》卷二十二則是這樣的:「黃沙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突出了玉門關一帶黃沙蔽天的荒涼景象。邊塞詩人岑參《玉門關蓋將軍歌》則這樣描寫:「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南鄰犬戎北接胡,將軍到來備不虞。」這裡的黃沙、枯草,透出的都是死亡訊息。

與玉門關的「死寂」相比,陽關就「陽光」多了。古代詩文中說到陽關,透出的多是豪放的氣息,最多也只是傷感。比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出陽關」被視為令人嚮往的壯舉。

玉門關與陽關這一對陰陽「雙關」,自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命名後,一直沿用至今,但潛藏其中的文化象徵意義卻並未引人注意。

(轉載文,謝謝作者辛苦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義太極 的精彩文章:

陳式太極拳三三原理 一
陳式太極拳三三原理 二
一枚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人民幣!人民幣上的文字你可了解?

TAG:德義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