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曾國藩教你如何搞定熊孩子

曾國藩教你如何搞定熊孩子

有家長向我傾訴過她自己的經歷,她家女兒從上幼兒園開始就非常喜歡畫畫,並獲得了不少獎。但是到她上初二的時候,就說什麼都不想再碰畫筆了。後來才知道原因:她母親要求太嚴格了,一聽說哪裡有比賽就給她報名參加,還要求她必須獲獎。本來畫畫是自己的愛好,參加比賽也是為了練習,但只要沒獲獎就會面臨母親一頓訓斥,慢慢就失去了興趣,直到最後再也不想拿畫筆了。

另一個故事是:小童是一個天資聰慧的孩子,老師對他的期望也很高,但是到了初二以後,學習卻下降了很多,而且還經常逃課,讓父母很是頭疼。後來父母通過和孩子的耐心談話以及和老師的溝通,發現了其中的原因:他逃課是因為覺得課堂上的東西比較簡單,老師又在重複講了好幾次,覺得老師有些啰嗦,就逃出去溜圈了。後來老師發現了,找他談話,他還有點不服氣,老師也就不依不饒;而父母一聽說逃課,直接上來就是一頓責罵,根本不聽孩子解釋原因。於是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他變得經常逃課、逃學,還經常不回家。

在對待孩子叛逆期教育這一點上,曾國藩在家書中的主張值得學習。曾國藩他一生一共寫了一千五百多封家書,非常具有教育意義。之所以寫這麼多家書,原因無非是和現在的許多家長一樣,在外面忙自己的事業,遠離孩子。但不同的是在忙事業的同時,他沒忘了孩子,為教育孩子投入大量精力,也正因如此,曾家子弟成才成器,後裔人才輩出。

曾國藩的兩個兒子,都很成材。他的長子曾紀澤成了晚清最傑出的外交家,另一個兒子是晚清著名的數學家,把圓周率的數值求到小數點後100位,可見其教育之成功。

教育逆反期的孩子,這本身涉及到教育理念:第一種可稱為「精英教育」,第二種可稱為「非精英教育」。前者的重點是「超群」,後者的重點是「平凡」。

曾國藩說,言傳身教不在時間和距離,而在於用心。一方面,他強調人格品格的重要性:「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只有良好的社會品質才是出類拔萃的體現;一方面他摒棄了在那個時代唯一能讓孩子出人頭地的道路:「八股文、試帖詩皆非今日之急務,盡可不看不作。至要至要!」——主張讓孩子自由成長。曾國藩對教育的理解與現代教育理念竟如此驚人的相似。

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顧名思義,培養精英的教育。採取精英教育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父母和孩子沒有共識,靠高壓強迫,也談不上科學的方法和博大的心懷,最後不得不放低要求,甚至造成孩子個性扭曲和人生悲劇;一種是父母和孩子有共識,孩子有內力,有目標,鍥而不捨。

精英教育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並藉此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激發榮譽感和上進心。它看重文學、歷史、政治、心理、哲學等課程,並且注重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歷史視野和國際視野,力求讓學生全面成長為社會金字塔尖的有力競爭者與備選者,擁有克制,忍耐,自律等優秀品質。

談到精英教育,就不得不談到字面上的反義詞:自然成長。但真正好的精英教育,一定少不了一點:合理適度的自然生長。合理適度的自然成長絕對是一種精英教育,真正的自然成長不是放任,而是讓孩子學會自主,自己做決定、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自己形成動機和自己構建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最具創造力的人才。

曾國藩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萌生了培養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與忍耐克己」的想法。「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 就是說,我這輩子,決不給孩子們留下遺產。如果他們爭氣,不用我給他們錢,如果不爭氣,我多留一分錢,他們多做一分孽。

曾國藩認為,「精英教育」的目標,並非是做「人上人」,而是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因為他人格健全,而更容易得到賞識、得到機會,得到成功,成為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精英」。

非精英教育

非精英教育,顧名思義,主張平凡,自由成長。採取「非精英教育」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缺乏教育資源,比如父母忙碌,沒有家庭教育意識,沒有教育方法,不得不對孩子聽之任之,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家庭父母品格優良,有的孩子自我奮鬥的意識煥發得早,也會漸漸步入精英道路;一種是父母是相當顯赫的成功人士,深知成功路上的艱辛和不堪,又積累了相當的財富,希望給孩子一個相對平靜的、沒有奮鬥苦痛的人生。也就是他們常常說「希望孩子做個普通人」。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由於成長環境好,社會資源多,自我激勵意識強,也輕而易舉地步入精英道路。總結來說,就是讓孩子主動或者被動的自然成長。

即便是「非精英教育」,也依然要培養孩子的「精英品格」,所謂「精英品格」,也就是常說的「求知、專註、忍耐、善良、合作、勤奮、開朗、糾錯……」乃至更偉大的諸如「博學、堅定、隱忍、悲憫、樂觀、自省……」。通過對優秀品格的培養,來降低逆反可能造成的破壞性。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一生快不快樂,不在於做多大的官,賺多少錢,而在於你找沒有找到心靈的歸宿。一個孩子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明理,只有明白了道理,人生才能快樂。所以他多次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

所以曾紀澤十六歲,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吾決計不令其學作八股也。」那麼不願做大官做什麼呢?曾國藩說,「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希望你們成為君子。「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君子在任何環境下,不管是富還是窮,都能找到快樂和內心寧靜的人,這些快樂和寧靜與財富、地位、權力無關,可以沒有權利沒有財富,但是卻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有道德底線的謙謙君子,這樣的人,才更像曾國藩所期待的樣子。

像曾國藩這樣不功利的家長,不僅在當時非常少見,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我們今天的家長,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麼成功呢?掙大錢,當大官,住大房子,開好車,這叫成功,孩子不願意做,便是逆反。但是曾國藩的標準不一樣,他的成功,是指孩子能夠不憑外物,不憑藉外在的東西,自己能夠在內心找到快樂和寧靜。這一點對我們今天的家長應該有所啟發。

因此,在孩子的逆反階段,發自身心的理解,設身處地的為他考慮,則顯得尤為重要。

不要以為放任孩子就是自然成長,那是在不負責任的溺愛!

不要以為有約束你的孩子就能上世界名校,很可能你是在扼殺他的創造力!

更多名師課程優選,盡在琳琅課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琳琅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琳琅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