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淺釋》88.二十五聖圓通境界—七大圓通

《楞嚴經淺釋》88.二十五聖圓通境界—七大圓通

二十五聖圓通章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L4七大圓通(分七)

M1烏芻火大M2持地地大

M3月光水大M4琉璃風大

M5空藏空大M6彌勒識大M7勢至根大

今M1

【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此段經文「諸冷暖氣」恐怕是個錯字,應該是「諸暖觸氣」,他這是修的一個暖觸。

烏芻瑟摩:這是一個金剛力士,就是本經上的金剛密跡這護法。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個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可以生一千個兒子,他第一個夫人生了一千個兒子。因為他是轉輪聖王,也懂佛法,就叫他這一千個兒子抽籤,抽一千個簽,看看誰抽到第幾,就叫他們發願好在第幾個成佛。我們現在叫「賢劫」,這聖賢出世的時候,「賢劫千佛」,就是這轉輪聖王的一千個兒子。那麼拘留孫佛抽到第一,釋迦牟尼佛就抽到第四,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千佛的第四位佛。這轉輪聖王另外有個夫人,又生兩個兒子。大的兒子就發願,他這一千個哥哥,每一個哥哥成佛的時候,他都要去供養這位佛。而第二個兒子就發願說,他每一個哥哥成佛的時候,他一定要去保護著,做個金剛力士。

所以在這個地方,怎麼沒有說「即從座起」,就因為金剛力士就是護法神;神在佛的面前,不能坐著,都是站著的。所有的神,在佛的前邊只可以站著,沒有坐著的位置,沒有地方給他坐的。而鬼見著佛,不但連站的地方都沒有,還要在那兒跪著;所以鬼聽法,都要跪著聽法的。我們現在這兒講經,這一些個鬼都在這兒跪著聽。這不是我講,你們看不見,現在你可以問一問果某,果某就會告訴你了。神在佛的面前不能坐著的,因為這個,所以才沒有說「即從座起」,這兒只說於如來前

那麼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他在佛的前面合起掌,向佛就叩頭,托佛的雙足,對佛說了。我常先憶:我常常回憶起來以前的事情,我在久遠劫前,性多貪慾:我這個人,淫慾心最重了,專門歡喜女人的。為什麼?他爸爸是一個轉輪聖王,大約淫慾心也很重的;那麼他淫慾心也重,性多貪慾;這個「貪」,就是貪求女人。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在這個時候,有一尊佛出世,叫「空王佛」。說多淫人:他給我說法,說多淫慾心、多淫慾行為的人,成猛火聚:將來墮地獄,就抱著炮烙,被猛火燒。教我遍觀:所以空王如來就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身上所有的骨節,這叫「百骸」;「四肢」,就是兩隻胳臂、兩條腿。「諸冷暖氣」,應該是「諸暖觸氣」;為什麼人多欲,多淫慾心呢?就因為有這種慾火在身裡頭。空王佛就教他迴光返照,看自己身裡頭這種淫慾的火。

神光內凝:我觀自己身裡頭的火,觀時間久了,我就生出一種討厭的心,生出一種恐懼的心,所以就沒有淫慾心了。沒有淫慾心,時間久了,就神光內凝,自己裡邊就生出來一種光明來了。化多淫心成智慧火:把這個多淫心就變化了,變化什麼呢?變成智慧了。這多淫心變成智慧火了!所以,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從這之後,諸佛都給我起個名字,就叫「火頭」,這就是「火頭金剛」名稱的來源。前邊,我沒講「烏芻瑟摩」翻譯中文叫什麼;因為後邊這兒有,所以前邊就不需要講,講後邊的就可以了。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我用火光定這種力量的緣故,得阿羅漢果。心發大願:於是乎我又發大願。發什麼大願呢?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所有賢劫千佛成道的時候,我做一個金剛力士,做一個大護法,我親自來降伏這一切的魔和怨。

佛問圓通:現在佛問每一個弟子所得圓通的道理。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我來諦觀這個身心的暖觸,這種的暖觸變成智慧火,在自性裡邊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這所有的漏也都消滅了,沒有漏了,就生出一種寶光來,得這無上的覺道。斯為第一:這個法門是最第一的了!

M2持地地大

【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樑、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為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毗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為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回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持地菩薩:持地菩薩以「地大」而修道修成的,他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說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我想起過去在普光如來出現到這個世界上那個時候,我出家做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要路」,就是很要緊的這條路上。「津口」,就或者有小的河溝,人沒有法子過,他可以躺(放)一塊板,令人容易過去。田地險隘:因為田地很狹窄的,不太寬,走路的時候很危險的,這叫「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不如法」,就是不容易走。這路不容易走的,妨害又損壞來往的車馬。這一種的道路,我都把它平了;有溝的,我把它填平了;有高出來的,我把它撤低了。或作橋樑、或負沙土:或者造一座橋樑在路上;或者就背著一點沙土,把坑墊平了。

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如是」,就是指上邊「我皆平填,或作橋樑、或負沙土」。像上邊那麼樣子勤苦,生生世世都做這種的苦工,經過的佛很多很多,不知道多少佛都出現於世。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闤闠」,就是城的城牆,和城牆門的這個地方。或者有眾生在這個地方,或者有做生意的,他要人挑東西,或者扛東西。「擎」,就是用兩隻手扛著,擎物。我先為擎,至其所詣:他若需要這樣的人時,我就幫他背著東西,或者用頭頂著東西,或者用手拿著東西,到他所要到的地方。「詣」,就是到。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我把幫他所擎的物質放下,也不要錢。「不取其直」,就是不求代價,不要他給錢;不但不和他要錢,就是他給錢,也不要的。這持地菩薩就行以上這種苦行。

毗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毗舍浮佛」,翻譯成中文就叫「遍一切自在」。這位毗舍浮佛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人就多數饑荒。因為饑荒,人人都沒有飯吃,就要逃荒;逃荒,就是說這個地方沒有飯吃,走到別個地方去,逃這個饑饉的亂年。我為負人:那麼有的人逃荒,就餓得不能走了,持地菩薩就背著這個人,從這兒到那個地方去。無問遠近,唯取一錢:也不管遠、近,遠也是一個錢,近也只取一個錢,多了不要。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或者有牛車被泥給陷住了,因為道路不好走;一定是下雨下得多了,這年頭也就不收成了,所以人走路也難走了,車往往在路上就會被泥給陷溺住。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持地菩薩說他自己有神力,有一種大的力量,好像神助他似的,為這人來推牛車車輪,拔除他的苦惱。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當時這國家的大王很信佛的,於是就設齋,請佛來受供養。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我在那個時候,在佛經過的道路,有不平的地方,我就把道路給平好了,等待著佛來。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毗舍浮佛就給我摩頂,對我說:「你應該平這個心地,你心地平了,世界地自然就都平了。」持地菩薩以前這麼的長時間平這麼多地,本來地都平了;但是他的身地平了,性地沒有平。所以毗舍如來才告訴他,要平自己的心地;心地平了,一切地皆平。「心地」,也就是性地。

我即心開:我聽見毗舍如來所說的法門,當時心就開悟了。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我見著自己的身猶如微塵一樣,和所有世界的微塵都沒有分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這個微塵與微塵的自性也不相摩擦,不互相生衝突。乃至刀兵亦無所觸:乃至於兵刃相接,也不能傷害我的身體。為什麼?因為我身體和虛空合一了,沒有我相了。

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我於這種的法性裡邊得到無生法忍,成阿羅漢果。回心今入菩薩位中:我回小乘心,現在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我現在聽佛所說的法,宣揚「楞嚴大定」這個妙法,宣揚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這種佛知佛見的道理,我現在做上首,先來證明這個法門。

佛問圓通:佛現在問這個圓通法門。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我以諦觀身心和世界這兩種的微塵沒有什麼分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本來都是如來藏性,由「虛妄」裡頭發出一種的塵相來。塵銷智圓:塵的境界如果消除了,智慧也就會圓滿,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M3月光水大

【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為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復,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

當為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窺窗觀室,唯見清水遍在室中,了無所見。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內,激水作聲,顧盼而去。我出定後,頓覺心痛,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漢道,久離病緣,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將無退失?爾時童子捷來我前,說如上事。我即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童子奉教。後入定時,還復見水,瓦礫宛然,開門除出。我後出定,身質如初。

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月光童子:他是童真入道,在很小的時候就出家做和尚了;他現在並不是個童子,是很老的一個菩薩了,不過他因為童年就出家,所以一般人就稱呼他「月光童子」。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為水天:我想起過去,在恆河沙這麼多劫,有佛出世,這位佛的名字叫「水天佛」。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水天佛教一切的菩薩修習水觀定,入這「水觀定」。以前我不講過「月光菩薩入水觀定,他那個房子里都變成水了」;就是這個。

觀於身中,水性無奪:我修習水觀,首先觀看自己身中的水,這個水性沒有互相爭奪、互相侵略。初從涕唾:最初就從這個涕唾上觀起。「涕」,就是鼻涕;「唾」,就是口裡的唾液。如是窮盡:像這樣子,我就推,推就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津」,在喉以下,這叫咽津。「液」,就是到喉嚨上邊,到口裡了,這叫「液」。這津、液、精、血,乃至大、小便利,身中旋復:這都屬於一種水性,在身體裡頭周而復始的,也就像一個輪迴來迴轉的。水性一同:這水性都是一個樣的,沒有什麼分別。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我見水在身中,與身外邊的世界,乃至所有諸佛國土須彌山外邊的香水海都是一個樣的,沒有什麼分別。「浮幢王剎」,就是諸佛的國土。

我於是時初成此觀:我在那個時候,初修成了這個水觀。但見其水:可見自己身所有的水和外邊的水,都合成一個了。可是未得無身:這個身還有,沒有得到無身的境界。

當為比丘,室中安禪:在當時我做一個比丘,在一個靜室裡頭坐禪,修習水觀定。我有弟子:我有一個小童子徒弟。這徒弟,就是來打掃地方、做飯、做菜,伺候他的一個人。這一個弟子,窺窗觀室,唯見清水遍在室中,了無所見:他在窗戶那兒往裡邊看我這個房子,就見我這個房子全屋子裡都是清水,其他東西什麼也沒有。

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內:「稚」,就是年幼沒有什麼知識的小孩子。「瓦礫」,就是瓦塊。這小孩子不懂事,他取一個小小的瓦塊從窗戶就扔到水裡了。激水作聲:一打這個水,水也就出一個響動聲,就像打水漂。顧盼而去:這個小孩子想:「喔,我的師父在這房子里打坐,怎麼這房裡這麼多水?」他打了一個水漂,往東看看、西看看,各處看一看,就又走了。

我出定後,頓覺心痛:月光童子出定了之後,即刻就覺得心裡痛了,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怎麼叫「舍利弗遭違害鬼」呢?舍利弗尊者有一次打坐,就有兩個鬼從虛空裡頭過去。這兩個鬼,一個叫違害鬼,一個叫縛害鬼。這個違害鬼就對縛害鬼說:「這個沙門在這兒打坐,我打他頭好不好?」可是縛害鬼說:「不要打這個沙門,你不要惱亂這個修道的人!惱亂修道人,你要墮地獄的。」縛害鬼就走了。走了,這個違害鬼也不聽縛害鬼的勸告,就拿拳頭照著舍利弗的頭打了一拳。等舍利弗一出定之後,這頭就痛。

他自己想:已經證阿羅漢果,沒有什麼病了,怎麼還頭痛呢?就請問釋迦牟尼佛:「佛!我現在也不知為什麼,打坐打完,出了定就頭痛。這是什麼道理?」釋迦牟尼佛說:「啊,原來你被違害鬼把你打了!這個違害鬼打了你之後,已經造了罪業,現在墮阿鼻地獄了。」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無間,沒有間斷的。佛說:「這個違害鬼,他這一拳如果打到須彌山上,可以把須彌山分成兩個。你幸虧定力具足,如果沒有定力的話,你整個身都碎了,沒有了!」這是舍利弗被違害鬼這麼打一次,然後就頭痛。

這個月光童子被他小徒弟投了一塊瓦礫在水裡頭,所以出定後心裡也就痛。月光童子說,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漢道,久離病緣:我自己就思想,我現在已得阿羅漢道,不應該有病的。云何今日忽生心痛:怎麼我現在忽然間就生了心痛的病?將無退失:我是不是把阿羅漢的果失掉了呢?我是不是道心退了呢?

爾時童子捷來我前,說如上事:在我這樣想的時候,這位童子很快就來到我前面了,說上邊他所見所做的事情。我即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我就告訴他:「你再見著這水,你就把門開開,到水裡邊把這塊瓦礫除去。」童子奉教:這童子遵奉月光童子這種的教導。

後入定時,還復見水:後來月光童子又入定了,這童子又看見水了。瓦礫宛然,開門除出:這個瓦礫還在那個地方,童子開開門,把這個瓦礫就除出去了。我後出定,身質如初:我以後出定了,這個身體就還像以前一樣,也就心沒有痛了。

逢無量佛:我就這樣修行這個「水觀」,經過有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如來。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我像這麼樣修行水觀,一直到山海自在通王佛這個時候,才和內、外的水都合而為一了,才把自己的身沒有了,這叫「亡身」。這個「亡」字,讀作「無」,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與十方法界諸香水海,就都合而為一了,這個「水觀大定」修成了,和一切的水合而為一,沒有分別了。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現在我在佛前,得「童真」的名字,參預在菩薩之列。

佛問圓通:現在佛問各弟子所得圓通的法門。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我以水觀這個水性,就這一味水來流通,悟無生法忍,得圓滿的菩提。斯為第一:這水觀的法門,在我來說,是第一的法門。

M4琉璃風大

【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恆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琉璃光法王子:琉璃,梵語叫「吠琉璃」,翻到中文就叫「青色寶」。這位菩薩的名字,就叫「琉璃光菩薩」。「法王子」,就是菩薩。琉璃光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經恆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我想起過去,在恆河沙這麼多劫,有佛出世,這位佛就叫「無量聲佛」。開示菩薩本覺妙明:他教化菩薩本來的這種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觀看這個世界和眾生身都是妄緣,都是由風力所轉成的。這琉璃光法王子,他是由「風大」上成的道業。

我於爾時,觀界安立:我在那個時候,觀這個界限怎麼樣安立的?觀世動時:觀看世界動彈這個時候。這個「世」,就過去、現在、未來。觀身動止:觀身的動和止。觀心動念:觀自己這個心的動念。所有世界上的風,都是由我們這一念造成的,我們這一動念就是心裡生了風;因為我們心裡有風,所以外邊的風也就有這麼多。諸動無二,等無差別:這一切動的體相、動的行相都是一樣,沒有分別的。

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我在這時候,覺了這個群動的性質,它無所從來,也沒有所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這十方的微塵,和顛倒眾生,都是由「虛妄」所造成的境界。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像這個樣子,由一個世界,到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合成一個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每一個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就好像在一個器皿裡頭裝了很多很多的蚊蟲,每一隻蚊蟲都在裡邊叫,它們於很小的一個地方裡邊就發起狂來,互相攪鬧。

逢佛未幾,得無生忍:我這樣觀法,遇著佛沒有好久,就得到無生法忍了。爾時心開:我修這種的功夫,時間一久,心念也專一了,沒有其他的妄想;這個時候,就開悟了。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我就看見東方不動佛國,我在那個地方做法王之子,侍奉十方的諸佛。這不動佛,就是東方「阿閦佛」,又叫「金剛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我修來修去,我這身也有光了、心也有光了,里外都洞徹,一點障礙都沒有了。

佛問圓通:現在佛問每一個弟子所證得的這個圓通法門。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無依」,就是沒有體性,也沒有自性。我因為觀察風力它沒有自體,而開悟這個菩提心,得到定力。合十方佛,傳一妙心:合十方佛的佛法,傳授佛的心印法門。斯為第一:這個觀風力不動的法門,我認為是最第一了!我是由觀風的「風大」法門上成道業的。

M5空藏空大

【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虛空藏菩薩:這位虛空藏菩薩,他以七大之中的「空大」成道,所以他修「空觀」的,他現在說一說他過去修道的方法。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虛空藏菩薩和釋迦牟尼佛,在定光佛那個時候,就得到無邊身。他的身,就猶如虛空一樣,沒有邊際,所以叫「無邊身」。這定光佛是誰呢?定光佛也就是「然燈佛」,在第二個阿僧衹劫的時候,給釋迦牟尼佛授記做佛的,就是這位然燈佛。

爾時手執四大寶珠:虛空藏菩薩證到無邊身之後,手裡拿著四顆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照十方世界微塵那麼多的佛剎土,都變化成虛空了。

又於自心現大圓鏡:虛空藏菩薩又於自己的常住真心裡邊,現大圓鏡。「大圓鏡」是表示智慧的,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內里放出十種微妙寶光,這種光是很微妙的,所有十方虛空它都流到了。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幢王剎」,也就是佛國土。把所有盡虛空遍法界的諸佛國土都攝入到鏡裡邊來,由這個鏡又涉入我的身裡邊。身同虛空,不相妨礙:我的身和虛空是一樣的,身就是虛空,虛空也就是身,身和虛空一點都沒有分別了。

虛空藏菩薩,他的身也就是虛空,虛空也就是他的身;虛空和身體沒有一個界線的分別了。所以他的身體和虛空互相就不發生妨礙,你不障礙我,我也不妨礙你,互相融通。於是身能善入微塵國土:這個身善入虛空,他的身也變成虛空了,虛空也就是他的身體,所以叫「無邊身」。他的身體遍入一切微塵那麼多的國土去廣行佛事:他到每一個國土做什麼呢?就是做佛事。做什麼佛事呢?「巧把塵勞為佛事」,巧,就是很巧妙的,把塵勞──就是這個世間上一切的境界,變成佛事。得大隨順:得最大的這一種恆順眾生的力量。

此大神力:「得大隨順」這種大的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由我詳審而觀察地、水、火、風這四大沒有個體,只是在這虛妄的妄想上,生出來生、滅。「無依」,就是沒有體。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現在觀到這種境界上,自己身體和虛空沒有兩樣了。「佛國本同」就是「佛國本空」;本同,也就是「本空」。這個佛國也空了!為什麼?虛空藏把一切都空了,有佛世界、無佛世界,他都變成虛空了;在虛空里發明出來,得到無生法忍了。

佛問圓通:現在佛問每一個弟子所證得的這個圓通法門。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我以觀察的力量觀空,因為虛空無邊,所以我的身體也變成無邊了。我觀空,得這一種空的定力,這種空的定力妙得不得了,它的力量非常的圓滿而光明的。斯為第一:按著我所修的這種觀空的法門,是最妙、最好、最為第一了。

M6彌勒識大

【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凈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彌勒菩薩:又叫「阿逸多」。「彌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彌勒,翻譯成中文就叫「慈氏」;阿逸多,翻到中文就叫「無能勝」。這位菩薩就叫「慈氏無能勝菩薩」,也就是彌勒菩薩。我講出這個名字,或者有的人還不知道,你看見在中國廟上天王殿裡邊,有位很肥的和尚;就是這位和尚。大約這位菩薩也歡喜吃好東西,所以吃得那麼胖!他也歡喜笑,但他並不是「喀喀喀」那麼笑,他怎麼樣?總這麼張著嘴,望著你這麼笑。他歡喜和小孩子在一起玩,小孩子都很歡喜他,圍著他左右前後都是小孩子。

等釋迦牟尼佛退了佛教教主位子的時候,就是由彌勒菩薩來掌教。釋迦牟尼佛叫「紅陽佛」,而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就叫「白陽佛」。據說在彌勒菩薩出世那時候的人,人的血不是紅色的,是白色的。現在血怎麼紅色的呢?因為是紅陽。所以釋迦牟尼佛這時叫「紅陽」,彌勒菩薩那時候叫「白陽」。

這位「白陽佛」什麼時候出世呢?這說起來是很遠,但是也不太遠;在菩薩來看,這是一轉眼的時間。那麼有多遠呢?現在人的壽命,普通來論是六十歲;這不是單單某一個人,就是總括起來人的平均壽命是六十多歲。因為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人的壽命是八十歲,到現在經過兩、三千年,大約也就是六十來歲的壽命。這每一百年,人的壽命要減一歲,身量高度要減去一寸。

等到人的壽命減到二、三十歲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場瘟疫病。得到這種瘟疫病,很快就死了,甚至於連一個鐘頭都過不去。你去請醫生來看嗎?連醫生也一起都死了!就這麼厲害的病!醫生也沒有辦法。那時候,人死到剩十分之五,要死一半!為什麼要死這麼多人呢?就因為那時候人心都壞了,壞到極點。壞人太多了,就好像什麼?這天地就要沒收這種壞人,來把他換一換。因為他太壞,要換一點好的,所以就要死了一半。

除了瘟疫病外,減劫時還有刀兵、饑饉等災。等到人的壽命減到十歲,那時候人就像只狗那麼高。十歲,或者其中也會有一個、兩個活到三、四十歲的,平均來論就是十歲。到這個時候,你說人壞到什麼樣子?那時候的人,就和馬、牛、豬一樣的,一生來就會說話,就有淫慾心。因為人「性流為情,情流為欲」,那時候真是人慾橫流,一生來就懂得淫慾。所以沒有好久,大約兩、三歲就結婚,結婚就生兒子、女兒;完了,到十歲上下,就死了。

等到人的壽命減到十歲,再增,也是一百年增高一寸,壽命增加一歲;增加到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然後再減,減到八萬歲;那個時候,彌勒菩薩才來成佛。所以現在有一些個外道就說:「喔,現在彌勒菩薩來成佛了。」這是說夢話呢!他根本就不懂佛法;佛法都有一定的,不是亂講的!所以現在這位彌勒菩薩,就是到那個時候成佛的菩薩。

世界有成、住、壞、空各二十個小劫,當壞劫最後一劫時世界開始壞滅了。首先,有火災發生;這種火災,不但人間這大地都被火燒了,還燒到初禪天上。「火燒初禪,水淹二禪」,等火災過去,又有水災;這水災把整個世界都淹了,這水淹到二禪天。然後,又有風災,這風災刮到三禪天上去。所以說: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六欲天,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得見的人間和天上,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這些個天,都屬六欲天。這六欲天的天人,有「五衰相現」,這以前我講過,不知有人記得沒有?什麼是五種衰相呢?

(一)花冠萎謝:天人戴的帽子都是由花所生成的;這花不是用人工造的,也不是用什麼花編的,它天然生出這麼一個花冠,戴到頭上。等到天人要死的時候,你說怎麼樣啊?這個花就都落了!在天人沒死的時候,它永遠是新鮮的。「花冠萎謝」,這叫一衰。

(二)衣著塵埃:天人的衣服不需要洗,我們人間的衣服,今天也要去洗,明天也要去洗,都是一穿就不潔凈了,要拿去洗。天人的衣服沒有塵垢的,等他五衰相現的時候,怎麼樣啊?衣服上也有塵垢了,這也是一種業報所感。你問為什麼他就有塵垢了?他塵垢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從他業障來的。我們人為什麼要死的時候,有的人不等死之前就臭了呢?那也就是業報所感;而天人到死的時候,也就是衣著塵埃了。

(三)兩腋汗出:我們人間的人常出汗,天人任何時候也不出汗,可是等他要死的時候,就出汗了!這第三個衰相「兩腋汗出」,兩隻胳肢窩這個地方,就都出汗了。

(四)身體臭穢:天人的身上時時都有一股香氣,都放香的,不需要擦香水就香得很厲害。等他一要死的時候,就有臭氣了,都不幹凈、不香了。

(五)不樂本座:他在他的座位上也坐不住了,就坐著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那兒。喔,這就好像我們人間的人說什麼?英文叫crazy(發狂)?他這個時候也就發狂了,站起來、坐下,坐下、又站起來;這麼一念的就迷了,迷了就死了,死了就墮落到這個世上來了。

所以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天人有這五種衰相,到三禪天上還有風災,你就修到非非想處天還要墮落的,所以說「不如西方歸去來」。

那麼這位彌勒菩薩以前修道的時候,專好攀緣。本經上不講「攀緣心」嗎?他的攀緣心最重,專門和人交際聯絡,誰有錢他就巴結誰,誰有錢就去和誰接近。現在有一句流行語叫什麼?拍馬屁!他就專門做這一套的工作。所以他和釋迦牟尼佛兩個人,本來在以前都一起修行的,就因為他這樣子專門好攀緣,結果他才要多等這麼久的時間才成佛。我相信彌勒菩薩以前是好攀緣的,你看,吃得那麼胖!一定歡喜吃好東西,才會那麼胖,不是單單笑胖的!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這時彌勒菩薩就從座起來,給佛叩頭頂禮,對佛說了。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憶往昔經過微塵那麼多的劫數,有佛出世,那位佛叫「日月燈明佛」。我從彼佛而得出家:我跟著那位日月燈明佛就出家了。出家怎麼樣啊?心重世名,好游族姓:我專門好這好名譽,而且「好游族姓」。「族姓」,就是貴族,就是有錢的大家庭、大財閥;好像在每一個國家都有這種有錢的人。嘿,窮人他不理,他就專門找這個有錢的!到有錢人的家裡去拜候,去同人家說好話,專門歡喜這樣子。也專門到處自己給自己宣傳,自己給自己賣廣告。像這樣子,所以到處歡喜做一些個虛偽的事情;彌勒菩薩當初就是這樣子,好游族姓。

你不要看他求名的心重了,最終他也要停止的,所以下面這一段文,就說他已經停止了。而我們現在這個攀緣心、求名心、求利心,還沒有停止呢!可是這位彌勒菩薩在我們以前已經停止了,我們應該學他「停止」這個心,不應該學他的攀緣心。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那個時候,日月燈明佛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這種的定。這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唯心識定」。歷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在很多劫以來,就以修這種定侍奉供養恆河沙數那麼多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我求名求利的心,好游族姓家這種心,現在都沒有了!現在也不攀緣了,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了!

這位彌勒菩薩說,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到然燈佛出世的時候,我自己就得成再沒有比這個再高上微妙的圓通,這種識心的定力。乃至盡空如來國土,凈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乃至於虛空都沒有了,諸佛的國土或者有凈的、或者有不清凈的,這都是我彌勒菩薩這種識心三昧所變化的。世尊:彌勒菩薩叫一聲釋迦牟尼佛。我了如是唯心識故:我明白像上邊所說的道理,都是由心識所變現的。識性流出無量如來:由識性裡頭,流出來這種的變化相,變化又流出無量的諸佛。今得授記,次補佛處:我現在得到授成佛的記,將來等釋迦牟尼佛退位的時候,就到這娑婆世界來成佛。

佛問圓通:現在佛問這個圓通法門。我以諦觀十方唯識:我現在諦審而觀,十方都是由這個識心所造成的。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我這個識心得到圓明,由這個圓而成實在的一個智慧,遠離開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得無生法忍,這是第一的法門。

什麼叫「依他起性」、「遍計執性」呢?這有三個意思,一個叫「依他起性」,一個叫「遍計執性」,一個叫「圓成實性」。在圓成實性上,生出一種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上邊,這個人又生出來一個遍計執性。圓成實性,就比方是麻;依他起性,就比喻麻變成繩了。由這個麻做成了一條繩,在晚間人看見這一條繩,就以為是一條蛇:「喔,那地方有了一條蛇!」所以就生出一種恐懼心來,就執著;根本它不是蛇,本來是一條繩,人因為在晚間看不清楚,就懷疑它是蛇了!這是遍計執性。你知道它是一條繩了,這就是依他起性;你再知道:「喔,這個繩是什麼造成的呢?原來是由麻造成的!」這就是一個圓成實性。

那麼彌勒菩薩修唯心識定,得到開悟;所以他說「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說這個法門是第一的。

M7勢至根大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法王子: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在阿彌陀佛做轉輪聖王的時候,他們兩位都是阿彌陀佛的兒子;而阿彌陀佛成佛了,他們兩位就給阿彌陀佛做侍者。就是這兩位菩薩,總陪著阿彌陀佛,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等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退了極樂世界教主的位子時,前半夜法滅了,後半夜觀音菩薩就在極樂世界成佛;等觀音菩薩退居的時候,就是大勢至菩薩在極樂世界成佛。「大勢至」,又叫「得大勢」,就是有大勢力;他一舉手、一投足,大地都會震動的,走到什麼地方都地震,他這個勢力最大,所以叫「大勢至」。「法王子」,就是菩薩。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大勢至菩薩和他的同伴,有五十二位菩薩。這「五十二菩薩」,就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等的,這五十個再加上「等覺、妙覺」,就是五十二個位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他和他的同倫,有五十二位菩薩就從座起來,給佛叩頭頂禮,對佛就說了。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我想起過去,在恆河沙這麼多劫,有佛出世,他名字叫「無量光」。在這個時候,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在這一劫裡頭,接連生出十二位佛,最後這位佛的名字叫「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這位佛教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念佛三昧。梵語「阿彌陀」,此雲叫「無量光」,又叫「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那麼這十二位佛,是不是阿彌陀佛呢?大約不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是十劫,而這是過去恆河沙劫;所以這位佛不是阿彌陀佛,但是名字相同。佛的名字相同的很多,也就好像我們人同名同姓的也很多。

譬如有人:「譬如」,就是比方。比方有親戚或朋友這麼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一個人,就專專地來憶念這一個人;這一個人就專門忘,不憶念那個人。這兩個人又比方誰呢?就比方一個是佛,一個是眾生。佛就時時刻刻都記掛著我們眾生,憶念我們眾生;可是我們眾生時時刻刻都不記得佛,都把佛忘了。偶爾想學學佛法,也就不太清楚,不知道這到底是說的什麼?只有說:「喔,這佛法真妙啊!」究竟妙到什麼程度上?又不知道了!所以不知道了,就更妙了!

佛為什麼要念眾生?因為佛看眾生都是一體的。佛觀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所以佛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沒有一個眾生不可以成佛的!佛教偉大的地方,教義最高也就在這個地方:無論任何的眾生,都可以成佛的。因此佛才提倡「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你要受持五戒;受持五戒,都是愛護一切眾生的一種表現。佛因為看一切眾生和他都是一體的,沒有分別,所以要教化眾生,要度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佛要度眾生的道理。我們眾生跑到這個世界上來了,就捨本逐末,把這根本的事情就忘了,盡「背覺合塵」──離開「覺悟」,而合「塵勞」了;所以也就忘了佛,總也不記得了!

關於念佛的法門,有好多種念法:(一)持名念佛、(二)觀想念佛、(三)觀像念佛、(四)實相念佛,有這四種的念佛。

(一)持名念佛:持,就是執持、受持。持名念佛,就是執持名號。這個念佛法門,你歡喜哪一位佛,就念那一位佛。你歡喜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歡喜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你歡喜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就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這十方的佛,你歡喜念哪一方的佛都可以。這念佛,究竟是什麼意思?念佛,就是教你把你的念頭,只有「念佛」的一念,沒有其他的妄念;沒有其他的妄念,你就不生噁心了;不生噁心,你就是往好的道路上走。

(二)觀想念佛:觀想,這麼想著阿彌陀佛的白毫相。阿彌陀佛在眉中心這兒,有個白毫相。偈頌上不是說「白毫宛轉五須彌」?阿彌陀佛那個白毫相,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的眼睛,有四個大海那麼大。你說,這真是有這麼大的眼睛!呵呵,四個大海那麼大的眼睛!你的境界小,你觀想的佛像就小一點;你若境界大,就觀得很大的,這是叫「觀想念佛」。

(三)觀像念佛:觀像,就是觀阿彌陀佛的像,看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一邊念佛,一邊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可是我告訴你們,念佛,也有的時候會著魔的;總而言之,要有道德,若沒有道德,有的時候你就念佛,也會有魔考的。

我在香港大嶼山慈興寺,有一個比丘叫恆越,他打般舟七。怎麼叫「般舟七」呢?這般舟七,是在一間房子里常行,這叫「常行三昧」,又叫「佛立三昧」。在一間房裡,這麼走九十天,不坐、不卧──就是不睡覺,也不坐在那個地方,走九十天。你看,在佛教有這樣的修行法,這樣勇猛精進修行的!你在其他的宗教,能有這樣子勇猛精進的法門?沒有的。

這個恆越就修這佛立三昧,他修念佛;念佛念啊念的,你說怎麼樣啊?喔,他就越念越大聲、越念越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聽到他這樣念,知道他是有境界了,就去看他。一看,他在那一個房裡,跑得很快,一邊跑,一邊念佛。你說,原來是怎麼回事啊?這個比丘前生是頭牛,因為給廟上做工、耕田,今生就托生做人,又做和尚了;做和尚,但是牛性還不改,總是脾氣很大的。

那麼他為什麼這麼跑呢?就因為他看見阿彌陀佛來了,就追這阿彌陀佛。其實怎麼樣啊?他就因為著了魔境界,並不是阿彌陀佛來了,是海裡頭一條水牛,這個水怪來了!來到這兒,就變化像阿彌陀佛一個樣。因為他念阿彌陀佛,它就這麼誘惑他,所以就認為它是阿彌陀佛了,就追它。等我到那兒之後,就用一種法,把他這個魔的境界給破了,他算把這個境界逃過去了;所以,念佛一樣有的時候也會著魔的。

(四)實相念佛。我們現在參禪,坐這兒,參這個「念佛是誰」,這就叫「實相念佛」。

現在這「一專為憶」,就是佛常常想念著我們。「一人專忘」,就是我們眾生不想念著佛。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這兩個人,假設就遇著一起了,也等於沒有遇著一樣的。或者在任何地方見著了,見著一面,彼此的光不合,一個人就想,一個人就不想,這兩個人的精神就不合一;所以或者就見面了,也等於不見面一樣的。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果彼此兩個人,都互相憶念;這兩種的憶念,一天比一天就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像這樣子,從今生到來生,就好像形、影不相舍離。這個形、影不相舍離,也不會錯亂的。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十方諸佛憐念眾生,也就好像母親憶念兒子一樣。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要是這個做兒子不憶念父母,逃逝他方,即使母親總想念他,也沒有什麼益處。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這個做兒子憶念母親,好像母親憶念兒子那樣的情形,這母子兩個人生生世世都不會離開的。所謂佛念我們眾生,我們眾生也要念佛,這生生世世都不會離開,都在一起的。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假若眾生的心記著佛,又念佛,或者今生、或者是來生,一定會見著佛的。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因為你憶佛、念佛,去佛也就不遠了,不用假借其他的方便法門,你就會開悟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你念佛,也就譬如染香的人身上就有香氣,這就叫「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因地」,就是在初發心修道做比丘的時候。大勢至菩薩說,我在因地的時候,以念佛的心得到無生法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現在我在這個娑婆世界,就攝受這一般的念佛人;我好像吸鐵石吸鐵一樣攝受念佛人,生到極樂世界去。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現在佛問圓通法門,我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這個念佛的法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我以這個念佛的法門,就收攝六根門頭的妄想。我就單單念佛,把六根就都制住了,六根就都不打妄想了,這叫「都攝六根」。我就以這個清凈念佛的念,相繼不斷地總這麼念,得到這一種定力。斯為第一:這念佛法門,是最第一的法門了!

──原卷五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成為最富貴的人宣化上人原聲音頻
人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怖?
人為什麼不能專心念觀世音菩薩?宣化上人語錄精選
【白山黑水育奇英】宣化上人事迹序
以此一句橫超三界,不落人天,何況落三惡道?金剛菩提海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