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直升機從落後走向領先:複合材料100%國產化

中國直升機從落後走向領先:複合材料100%國產化

直升機產業:從「望塵莫及」到「並駕齊驅」

十年彈指一揮間,「千年瓷都」景德鎮如今有了新的名片:中國直升機研發製造正在這裡變大變強。

中國直升機走向領先

2008年,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災區上空飛行的幾乎全是進口直升機。不是中國直升機不想參與救援,而是實在能力不足。這一尷尬局面,讓中國的直升機人大受刺激。

「當時,我們的國產飛機,根本沒有條件進入災區,技術要求遠遠達不到,不敢飛高原、不能飛複雜天氣條件、不能飛凍雨。」中國航空工業直升機研究所(也稱中國直升機研究所)總設計師鄧景輝告訴記者。中國直升機研究所是中國直升機研發的搖籃,目前國內所生產的大部分直升機機型,均由該所研發。知恥而後勇,從那時起,中國的直升機人開始發奮圖強、奮起直追。短短10年間,研發生產能力獲得了飛速提升。

一項項核心技術被突破、一個個型號橫空出世、一架架飛機投入使用。中國直升機不僅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還一步步走到了世界前列。目前第三代技術已經成熟,並形成了系統生產保障能力,最新一代第四代技術研發生產能力也逐漸趨向穩定。憑藉12大系列、50多個型號,中國的直升機製造已經躋身全球七大直升機製造商。

不久前,在中俄空軍「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中,由中國直升機研究所研發、中國航空工業昌飛公司製造的直-10型武裝直升機,一舉戰勝航空強國俄羅斯的兩款新型直升機,獲得武裝直升機第一名,凸顯了中國直升機產品的水平。

「可以說是從當時的『望塵莫及』達到了現在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的水平。」中國直升機研究所所長洪蛟如此評價,「在一些關鍵領域,中國人正憑藉自己的智慧實現超越。」

自主創新是唯一出路

從需求側來看,近年來,國防領域自不必說,其它各行各業對直升機的需求量都在增加。直升機在中國的用途非常廣泛,民用領域更是潛力巨大,除了救災、減災、測繪測量、醫療救護等領域廣泛應用,還有更多的領域可以拓展。

單單以救援為例,中國是一個災害多發的國家,每年所發生的地震、火災等事故,對直升機有大量的需求。美國目前服役的直升機超過1萬架,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直升機的保有量目前還不足千架,個人擁有直升機數量更少,應用潛力巨大。尤其在民用領域,隨著國家對通航產業的支持政策出台,其萬億元規模等待開發。因此,中國發展自己的直升機產業顯得更為迫切。

由於技術落後、產業基礎薄弱,起初,中國的直升機人也曾想通過進口、合作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直升機產業。但是這條道路卻充滿坎坷。直升機技術屬於軍民通用技術,對於這類產品,航空強國美國只對中國出口落後機型,其核心技術則直接採取「封鎖」「禁運」手段。因此想要從外國進口技術,走傳統吸收再創新道路,幾乎沒有可能。

中國的直升機也曾嘗試與歐洲某國家合作,雖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中國另外一個直升機製造基地——中國航空工業哈飛公司就曾與該國一家公司合作研發了一款民用機型。但事實證明,要想通過合作獲得核心技術,這條路走不通。掌握著核心技術的外國直升機公司對核心技術絕對保密。他們要的只是中國的市場,中國很難從他們那裡獲得核心技術的轉移。

哈飛公司副總工程師楊廣朝告訴記者,與國外公司的合作經歷,也讓中國的直升機人更加堅信: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發展中國的直升機工業,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作為中國直升機核心技術突破難點,旋翼防除冰技術最先得到解決,這讓中國的直升機實現了全疆域覆蓋。當年在汶川地震中,正是受制於這項技術,中國的直升機連3000多米的海拔都飛不上去。如今,中國自主研發的機型最高甚至可以飛到9000米高空。10年間,數字式電傳飛控、震動主動控制、無軸承旋翼等最先進的直升機技術,也先後被攻克。

建立完整的製造體系

現如今中國直升機已經實現了複合材料100%國產化,整機生產能力快速提升,是「十一五」初期的三倍。

光有研發能力還不夠,要想實現量產,還必須有能夠配套的整機生產體系和管理能力。

作為工信部「中國製造2025」首批示範單位,在中國航空工業昌飛公司的旋翼系統智能製造車間,記者參觀了其全自動化生產車間,整個廠房幾乎不用人工操作。一個個零件在生產線上自動移動、拼接,最終形成產品,送往生產線,一氣呵成,非常流暢。

中國航空工業昌飛公司董事長周新民說,這一智能生產線的投入,讓旋翼製造效率更高、質量更穩,為整機生產提供更多的保障。這是昌飛公司直升機生產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的一個縮影。

昌飛公司在10年前的生產能力還很弱,有時候一年僅能造出幾架飛機,整個製造體系很不完善,很難實現批量生產。如今昌飛公司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產體系,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人還是那些人,生產任務卻翻了幾番。除了大量使用信息化技術,公司的科學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據周新民介紹,目前在昌飛公司,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評價體系,基本形成幹部職工創造多大價值,就能得到相應激勵的局面。

在昌飛公司的一個廠房外,十幾架剛從生產線下來的直-10、CA313飛機一字排開,等待著業主的驗收,這些飛機將護衛中國的國防,服務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在一架直-10飛機前,周新民自豪之情溢於言表:誰能想到不到10年的時間,中國的直升機居然有如此大的進步。而在中國直升機研究所的展館裡,所長洪蛟則將眼光投向了中國直升機的未來:怎樣飛得更快、怎樣更加隱蔽、如何噪音更小……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先進的一代直升機將從這裡誕生。(孫喜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青山綠水中的核能糧倉 鳥語花香里的千億產業園
男子肺部發現腫塊被疑患癌 結果竟是40年前誤吞的玩具
紅遍美國的中國鋼琴神童又火了 主持人被她「逼瘋」
北京冷空氣將至帶來降雨 夜間最低溫降至10℃-11℃
當心!網路兼職有陷阱 想輕鬆賺錢可能搭進「學費」

TAG: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