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秋分養生做到這幾點,秋冬家人健康無憂

秋分養生做到這幾點,秋冬家人健康無憂

秋分意味著秋季已過去了一半,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氣溫漸降從而步入深秋。秋分之後,涼燥主氣,若是不注意保養身體,易發多種疾病,讓你秋冬都不安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秋分養生的寶典,為你的身體保健護航,健健康康過秋冬。

1、多進行戶外運動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改善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循環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2、要注意防寒保暖

秋分之後,天氣開始漸漸轉涼了。特別是早晨和晚上,溫度都比較低,有的人還沒從炎炎夏日轉過來,覺得晚上涼意正合吹風涼爽等,其實此時的風很容易讓人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哦。特別是本身體虛或者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人更加要注意。

3、保持好心情

據身邊的朋友都說,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時間特別容易感到情緒低落,憂鬱。這也跟天氣有關係,白天悶熱,夜晚涼意,讓人情緒不穩。此時得注意調節情緒了。多跟朋友交流和外出遊行,是個不錯的緩解方法。

4、秋分砭灸防病保健

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秋分砭灸是要以調理脾胃,滋陰潤肺為主。此時砭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虛寒性胃腸病、反覆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凍瘡等患者砭灸更為有效。

在秋分養生時,除了以上這些調養方法要牢記,在日常生活的飲食方面,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不要觸碰以下幾條高壓線:

1、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穫的季節,如荸薺、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薑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欲不振;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秋分養生時,希望大家能做好以上這些事情,調養好身體,平穩的度過秋冬。動動手指,轉發一下,傳遞一份愛心,在秋分時節養好身體,平穩的度過秋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悠養 的精彩文章:

老中醫教你4種方法,根治過敏性鼻炎,在秋冬呼吸更順暢
糖尿病前期要逆轉,這4個中醫方法一定要看
3種行為易被肩周炎「盯上」,希望你不在其中?
再做這些事,60歲以後疾病纏身,躺下的就是你!
4個癥狀警示你氣血兩虛,老中醫3招讓你精足氣壯

TAG:自然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