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深度攝像頭說起,國產手機何時能用上iPhone X的「Face ID」?

從深度攝像頭說起,國產手機何時能用上iPhone X的「Face ID」?

聊聊深度攝像頭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

最近鎂客君聽聞iPhone 8的現場預售有點凄涼,估摸著土豪果粉們都在等著搭載Face ID的iPhone X。

iPhone X可以說是蘋果這幾年在外型上和技術上有比較突出創新點的新機,雖然前面的黑色齊劉海已經被大家各種吐槽惡搞,但是不得不承認在面部識別以及深度攝像頭上,蘋果正在掀起一輪智能手機技術熱潮。

今天,我們就從深度攝像頭說起,看看這股熱潮會何時到來?

小白誤區:iPhone X是用前置攝像頭來進行面部識別?

寫這篇稿子前,某個同學問我Face ID識別的時候,攝像頭是不是要一直開著?

我:「???……」

這邊需要糾正很多數碼小白一個誤區,Face ID最關鍵的不是那顆用於自拍的前置攝像頭,負責處理面部識別的實際上是紅外攝像頭,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卸了妝就無法解鎖。

先來看看iPhone X是如何實現對臉部三維信息的捕捉獲取的,它的前置黑色齊劉海由8個元件組成,麥克風、揚聲器、前置攝像頭、環境光感測器、距離感應器、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Flood illuminator)、點陣投影器。

這個構造就可以看出蘋果使用的是結構光技術,簡單的理一下Face ID的原理:點陣投影器會投射超過3萬個光信息識別點,由紅外攝像頭收集信息並通過演算法分析,和已有的圖像進行比對,如果對比的數值吻合度達到一定數值,則成功解鎖。

其中,泛光感應元件會幫助解決一些光線條件比較惡劣的環境,比如陰天、強光或者夜晚,這也彌補了結構光容易受光照影響的技術局限性。

聯想到蘋果在13年收購的以色列感測器公司PrimeSense,蘋果選擇結構光技術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國產手機廠商也要「Face ID」還有哪些技術門道?

那麼如果國內手機廠商要跟風蘋果,來做類似的Face ID面部識別,理論上來說還有另外兩種技術方案:雙目視覺和飛行時間(TOF)。

雙目視覺,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用兩個攝像頭來完成深度信息的捕捉,簡而言之它就是模仿人眼的結構,通過兩個攝像頭的視差來確定距離信息。

而TOF的方案在第二代Kinect上有使用過,感測器發出調製的脈衝紅外光,然後遇到物體反射後,它會計算出光線發射和反射時間差或者相位差,實現距離的測量,最終產生深度信息。

但是現實情況是,技術原理都擺在眼前,國內安卓廠商依然是無門可尋找。蘋果從收購技術開始布局面部識別,看似悄然間一項成熟商用的技術就這樣推到消費市場,其背後的研發時間和精力是不可估量的。而對於熱衷於跟風模仿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現在談技術積累可能有點天方夜譚,找到一套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才是王道。

不過也有廠商會退而求其次,選擇曲線救國的面部解鎖方式,在人臉識別技術公司的技術支持下,點亮屏幕後啟用攝像頭去解鎖。

安卓黨的面部識別之路困困難重重

有位做深度攝像頭方案的行業人士開玩笑吐槽道,「安卓手機廠商都瘋了,沒有解決方案。」當然,實情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結構光可以說是性價非常高的方案,並且運用在手機端也相對比較成熟。可是如果按照蘋果的技術思路走,必然會面臨知識產權侵權的問題,而相似的替代方案,能夠做到不影響手機功耗以及保證穩定性,也是難上加難。

雙目的話,雖然現在很多手機商都有雙攝像頭,但是首先他們是後置的,而且只能測出物體的景深,捕捉到底還不是真正可以用於計算分析的深度三維信息。如果要做到雙目視覺技術方案,同時需要手機能夠分出「精力」去處理龐大的程序計算量,手機的小身板完全hold不住。

TOF的話,因為是多點測距,很容易產生多設備之間的干擾問題,而且從功耗和性能上考慮的話,這種技術解決方案也不適合安裝在移動智能手機上。短期內,TOF同樣不是手機的選擇。

而且無論是哪種深度攝像頭方案,深度信息的數據處理運算是非常大的,如果完全依靠手機的話,對於手機的晶元處理器要求也會相應地高。

一句話總結的話,種種因素讓國產手機廠商去模仿Face ID成為短期內不可能完成之事。

結語

從深度攝像頭說起的話,它的應用領域非常之豐富,包括人體跟蹤、三維重建、人機交互、SLAM等領域。iPhone X的Face ID為深度攝像頭找到了新的應用場景,這也讓許多深度感測器廠商看到了走向消費端的市場機會,

不過,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現階段還有諸多技術瓶頸擺在他們面前,他們需要去磨合硬體、模組廠和演算法之間的相互配合,iPhone X只是一個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人民網三評智能演算法,矛頭直指今日頭條,技術又一次為平台背了鍋
他曾讓谷歌、Facebook成就傳奇,現在正努力把AI推向公益化
ZVR郭偉:光學動捕是提升VR沉浸感的最佳方式,但它需要創新
瑞士研究團隊開發行走演算法,讓人形機器人能自如「優雅」地走路
揭榜啦,看誰能去看免費的蜘蛛俠……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