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常浩如:孫中山與中山艦珍貴史料

常浩如:孫中山與中山艦珍貴史料

這是一批從日本迴流的、由日本人木村禧一收藏的有關1922年孫中山在陳炯明叛變、避難永豐艦期間處理經費開支問題的親筆批文、命令,是首次面世的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檔案,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收藏人木村禧一將這批文檔精心裝幀成一本小冊子,起名為《孫中山先生資料》。

《孫中山先生資料》

一、文檔的歷史背景

參加過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黃花崗起義,1917年幫助孫中山打響護法戰爭,對抗袁世凱,在軍事上支持和幫助孫中山在廣東發展的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1878年-1933年),在第二次護法戰爭期間與孫中山意見不合,反對北伐,他的部下不滿孫「過河拆橋」,於1922年6月圍攻總統府,意在驅逐孫中山離開廣東。6月16日清晨3時,駐紮在廣州的陳炯明所屬部隊4000多人,在粵軍總指揮葉舉、粵軍司令楊坤如、粵軍第2師師長洪兆麟等率領下突然圍攻孫中山總統府,並以大炮轟擊孫中山在觀音山的住所粵秀樓。總統府的警衛隊對叛軍的圍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孫中山於事變前兩小時離開總統府,登上泊於珠江水面的永翔艦。當天下午,宋慶齡亦脫險,並於第二天清晨轉赴黃埔與孫中山會合。6月17日,孫中山轉登永豐艦(後改名為「中山」艦),組織海軍討伐叛軍。孫中山親率永豐等7艘軍艦從黃埔駛往省河至白鵝潭,炮擊大沙頭、沙河、觀音山等處叛軍,但未能扭轉戰局,只好又駛回黃埔。以後,孫中山隨艦移動於珠江水面上50多天。直到8月9日孫中山鑒於北伐軍回師失利繼續留在江面上無濟於事,便在當天乘英艦摩軒號去香港,10日在香港又乘俄國皇后號郵船前往上海,於14日抵達。這一歷史事件被時人與後人稱為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或「六?一六事變」。

而藏家回購的這批文檔,就是當年孫中山於「廣州蒙難」期間在永豐艦上指揮平叛時處理有關經費支取的親筆批示、簽字原件。

孫文手令

孫文手令

1922年7月24日

無論何人,非經大元帥簽字,不準支款。

孫文

七月廿四日

參考:《孫中山全集·第六卷》,P508,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出版:《孫中山全集·第六卷》,扉10,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二、真實可信、毋庸置疑

這批文檔之所以有很高的價值,首先就在於它真實可信、有案可稽。這有當事人親筆撰文《讀史料之鱗爪後》為證。(附圖)

《讀史料之鱗爪後》

廣東海防司令陳策同志在總理、總裁指揮之下率艦固衛,排大難,應鉅艱,卒能掃蕩逆氛伸張黨紀,厥功殊偉。予對於斯役,曾效微勞。故知其事,頗評茲披閱。斯篇愴懷往事,盱衡國難,丞望吾輩感奮兢惕,一本以往之革命精神,在總統領導之下,努力邁進完成抗戰建國之大業,以慰總理在天之靈。願與親愛之同志共勉之。

開平胡文燦敬誌。廿九. 六. 一

當事人胡文燦,廣東開平縣百合人,公元1893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士,早生追隨孫中山,致力革命。民國元年,任廣東北伐軍敢死隊隊長。民國4年5年,奉孫中山及中華革命軍總司令朱執信命令,付伐袁世凱、龍濟光,迭任東江司令、北江司令、西江司令及廣州城防司令等職。民國6年,任大元帥府陸軍部第五獨立旅長。民國7年8年,奉命在廣東召開國民大會,主張北伐及粵人治粵,推舉伍廷芳為省長。並向省議會請願及罷工罷市。旋被粵督莫榮新扣捕。孫中山在上海派人來粵營救,始獲釋放。民國9年,奉孫中山命,討伐陸榮廷、莫榮新、任粵軍義勇軍中路總司令。民國11年6月16日,陳炯明叛亂,孫中山蒙難,奉孫中山任命廣州討逆軍第三軍司令兼白鵝潭巡衛司令,後任廣州市參議會議長。

孫中山先生副官秘書,也是此批文獻最初保有者林直勉先生更是於親筆文章內詳盡描述了事件發生當時的孫文先生的艱難困境與卓絕表現:「十一年六月逆賊陳炯明叛變後,迄今八年矣(寫於1930),十九年七月二十日,偶於和君寓故紙堆中得此八年來未嘗或忘之墨跡,為之噩然。憶陳逆叛時,余隋大總統孫公蒙難,奉命任大本營行營秘書主任,兼主會計,日侍左右。孫公在艦,幾經磨折,幾經艱辛,堅持至五十餘日,艦隊礮彈多存「海圻」旗艦。而海軍司令溫樹得中途挾之附逆,餉糧則僅新印成之二角五角小紙幣,約二百萬元,隨二三同志自港籌匯港幣毫洋及規定行使瓊州分行之五元十元舊粵幣,然其數量無多。新印成之小紙幣又被逆等宣布取消。至是,餉彈俱形缺乏,幾窮於因應矣……孫公朝蒙難,而彼等夕俯首以降矣。尚何望其於艱危之際仗義殺賊與?獨海軍陳策、馮肇憲、招桂章諸將士(某山東士兵最忠勇善戰)不付勢,不變節,效死不顧,力與逆抗,不以餉窮彈缺而稍妥其心。實倍苦而尤難能者,艦隊孤立中流,四方受敵,或遭要塞炮擊,或被水雷轟炸。某也,奉命御陸路之敵,不旋踵而陣亡。某也,奉命攻炮壘,不旋踵而陷於賊。至頃刻必須之煤及未,非籍美、德、日諸良友百計籌措,輾轉運輸,無以為繼。被傷者、卧病者、非間接設法,無以得醫藥。此零篇斷簡幾一百八十頁,字字畢現當年險惡艱困之狀,非幾經周折莫能存至今日。蓋北伐軍回師討逆戰敗北江時,孫公患肝癌,波及眼內血管,腫痛目甚,不能久支,於八月中旬離艦赴滬。」

至於從文字手跡、紙張、辦公用箋樣式等技術層面分析,就更是不用贅言了。

三、涉及眾多人物、海軍艦隻,皆案據確鑿。

這批文檔,涉及了1922年孫中山廣州蒙難後的眾多人物和海軍艦隻,如永豐艦長馮肇憲、楚豫艦長招桂章、福安艦長林若時、舞鳳艦長袁良驊、永翔艦長丁培龍等,這些人物與海軍艦隻,皆與史實完全吻合,絕非憑空所能造出。文檔所多次涉及的主要人物:

陳策 (1893年–1949年),字籌碩,廣東(今屬海南)文昌人,中華民國海軍中將,中國國民黨海軍中廣東艦隊的名將。1922年6月15日,時任海防司令的陳策得到消息,說陳炯明(護法軍政府陸軍部部長)背叛孫中山。為此,陳策召集各艦長秘密開會,要求各艦長嚴加警戒,陳策則坐鎮寶璧艦指揮。永豐艦雖然不屬陳策管轄,但艦上廣東人最多,艦長馮肇憲、大副梁文松、二副胡應球、二管輪梁大順、三管輪謝羲琴、副電官陳某和書記史某,另10多名水兵均是廣東省人。此外兩個士兵頭目帆纜軍士長崔錦榮、槍炮軍士長劉殿臣雖是外省人,但與大家的關係特別融洽。當日孫中山在衛隊的掩護下,離開總統府,經大馬站穿出永漢路,至天字碼頭雇小艇登上寶璧艦,陳策在艦上迎。不久,溫樹德(時任海軍艦隊司令,兼「海圻」艦艦長,後背叛孫中山)等人乘小電船至寶璧艦,溫說寶璧艦實力不夠雄厚,請孫中山到了永翔艦住宿。6月16日清晨,陳策、馮肇憲、招桂章、丁培龍等人在永豐艦上商議,一致認為孫中山在永翔艦上住不夠安全,轉來永豐艦比較穩妥。但若貿然前去接孫中山,恐怕會引起溫樹德的阻止。於是馮肇憲找崔錦榮、劉殿臣(崔、劉是士兵頭目,對說服士兵有很大作用)談,向他們說明情況,崔、劉二人表示堅決擁護孫中山。馮肇憲召集全艦官兵訓話,大家群情激憤,意欲立即發炮轟擊叛軍。馮肇憲率領二名士兵代表乘小火輪登上永翔艦謁見孫中山,他向孫報告說:「永豐艦全體官兵怒不可遏,準備發炮轟擊叛軍,請總統即下命令。」孫中山回答說:「時機尚未到,各艦與岸上友軍必須行動一致,不可獨行。」馮肇憲請孫中山到永豐艦訓話,以示安撫。孫中山同意了,於是與馮肇憲及士兵代表一齊下小火輪,直奔永豐艦。此舉溫樹德及永翔艦的官兵並未生疑,其實連孫本人也蒙在鼓裡。孫中山身穿長衫來到永豐艦,陳策、馮肇憲等一齊向他講述內幕,勸他不要回永翔艦。自此之後,孫中山留在永豐艦與艦上官兵同舟共濟55天。

史書記載,陳策曾協助孫中山在廣州對抗陳炯明,抗戰時負傷截斷一腿,有「獨腳將軍」之稱。日軍攻陷香港時,陳策帶領數十名英軍成功突圍,獲英皇頒授帝國騎士司令勳章。陳策其人其事,歷史資料本就十分豐富,這批文檔,更增加了這位歷史人物的傳奇色彩。

再說與多件文檔直接有關的永豐艦長馮肇憲,他畢是黃埔海軍學校第十四期學生。1916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廣東艦隊。1922年,孫中山派時任廣東水魚雷局局長的溫樹德和長洲要塞司令陳策分別組織敢死隊奪取包括海圻、海琛、肇和三大巡洋艦在內的各艦艇。馮肇憲隨陳策負責奪取駐省河的永豐等淺水炮艦。

「奪艦」行動成功之後,孫中山委任馮肇憲為永豐艦艦長。永豐艦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造船廠訂造的鋼木結構戰艦,1912年建成,1913年與同時建造的永翔號一起駛回中國,被編入北洋艦隊。1917年,永豐艦作為護法艦隊中的炮艦之一追隨孫中山先生南下護法。作為該艦的第五任艦長,馮肇憲的年齡比前四任艦長都要小,資歷也淺得多。但他對孫中山的忠誠和臨機決斷的能力很快驗證了孫中山的知人善任。

1922年六一六事變發生時,永豐艦是一艘裝備條件都比較好的炮艦,艦長馮肇憲、大副梁文松、二副胡應球,以及艦上官兵,對孫中山都是忠心耿耿。為了確保孫中山的人身安全,馮肇憲策劃於17日將孫中山迎上永豐艦,親自護衛孫中山。從6月17日登艦到8月9日離艦,孫中山與永豐艦官兵風雨同舟,以永豐艦作為他的座艦和指揮艦,與叛軍進行了一系列的戰鬥,開始了從6月16日至8月9日的著名的廣州蒙難55天曆程。在這55天里,馮肇憲出色地完成了護衛孫中山的任務。

經過歷時55天的浴血奮戰,孫中山終於脫險,安全回到上海。馮肇憲又旋即接受了孫中山的命令,擬任其為廣東海軍艦隊司令,由上海重返廣州,配合陸軍繼續參與平叛鬥爭。在途經香港時,馮肇憲突然發病。考慮到孫中山交辦的任務尚未完成,他毅然抱病返穗投入平叛鬥爭。不久,因病在廣州去世,時年28歲。為了表彰馮肇憲的護法功勛,孫中山親筆題寫了「勞苦功高」四個大字的條幅,並派專人到廣州主持馮肇憲的奠祭儀式。並頒布《大元帥命令》:「著厚贈海軍少將,並准照積勞病故例給予恤金,以表彰忠勤。」1925年4月16日,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由廣東省省長鬍漢民下令,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

至於文檔所涉及的馬伯鱗、招桂章、余鐵漢、程潛、李天德、陳群、歐陽琳、黃騷等其他人物,大多也都是當時的聲名顯赫的人中俊傑、時代驕子,可以方便的在各種史籍、檔案中一一查到。

四、普通經費批文,折射偉人風範

這批文檔,雖然只是孫中山親筆批示的經費支取的文件,似乎無關緊要,但是,這些小小文檔,卻件件折射出偉人的崇高風範。蒙難之時,孫中山身處極其險惡的環境,每天都要處理許多重大而緊急的事件,工作可以說是非常繁重。然而,孫中山對每一筆經費的使用,都親自審批。大到成千上萬,小到一百兩百。他甚至明確批示:「無論何人,非經大元帥簽字,不準支款。」由此可見,孫中山工作的日理萬機和工作作風的嚴謹細緻、一絲不苟。

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筆者以為,這批文檔,無論從歷史研究、人物研究還是從文物研究、書法研究等方面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

首先,這批文檔是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或「六·一六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活見證。從這批文檔可以研究、分析一大批歷史人物在當時所扮演的歷史角色,對這些人物的追蹤研究,或許可以進一步發現許多更有價值的歷史線索;尤其是可以從中分析研究主要當事人孫中山在這段歷史時期的思想、心路歷程的起伏、變化。另外,這批文檔所涉及的所有經費的使用情況、每個人物的身份、當時各種貨幣與今天人民幣的比值、購買力比較,孫中山在蒙難期間為何對每一筆經費都親自過目、簽字,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在批准每一筆經費的同時心裡是如何想的等等,這裡面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至於這批文檔中還有蔣介石等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簽名手跡、領條、收條、紙幣、印鑒、信扎等,其所具有的研究收藏價值,自然不用多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陸丹林與辛亥文獻集藏
陝西辛亥革命珍貴史料:孫中山密令
鄧小平和朱德的藏書印
董必武致孫中山的一封親筆信
張成全:《肉蒲團》為李漁所作考

TAG:深圳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