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西賣菜佬去長白山挖人蔘,結果…

揭西賣菜佬去長白山挖人蔘,結果…

提醒:點擊即可免費訂閱!

長白山放山人把挖人蔘的過程叫做「抬棒槌」,放山人對人蔘非常敬重,也把人蔘當做貴人,故「抬」就有請的意思。放山人還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希望發現的人蔘個頭大,分量足,拿不動就「抬」出來。

長白山放山人多少年來一直把人蔘稱為「棒槌」,是因為人蔘的紡錘形身材如同民間洗衣服的棒槌,放山人也希望能抬到洗衣棒槌那麼大的人蔘。

放山人發現人蔘,要喊山、接山、應山、賀山。即在壓山時,發現人蔘的人喊道:「棒槌!」這叫喊山。把頭立即接山,問道:「什麼貨?」發現者根據參葉匹數回答(應山):「五匹葉!」參幫弟兄一起喊:「快當!快當!」這就是賀山,快當是滿語,順利順當之意。發現人蔘的人立即敲兩下樹榦,把索羅棍插在人蔘旁,但不能離人蔘太近,免得損傷人蔘根須。大家循聲聚到人蔘前。

發現人蔘的人到一邊拿火(抽煙)去了,他成了參幫里的的功臣,可以先抽煙休息,其他人按規矩開始抬棒槌。

把頭從鹿皮兜子里拿出棒槌鎖,筆者在往期微文已經介紹過棒槌鎖,也叫快當繩,就是一根紅線繩,兩端各系一枚古銅錢。紅線繩長二尺以上,古銅錢大多用「乾隆」、「康熙」、「嘉慶」、「天寶」等比較吉利的年號,忌諱用「道光」、「光緒」等帶光字的或不吉利的字眼。

把頭拴棒槌鎖是放山采參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把頭先在人蔘兩側各插一根帶杈的木棍,再在兩個木棍的杈上橫置一根木棍(過梁,也有用銀制筷子的),稱為「架梁子」。然後將棒槌鎖的紅線繩中間部分纏繞人蔘莖上一圈,兩端再纏繞到橫置的過樑上,兩枚銅錢垂吊在兩邊,就算拴好了棒槌鎖,這樣就把人蔘莖葉固定在梁子上。人蔘就跑不了啦!其實這樣固定住人蔘的一個好處就是在抬棒槌的過程中,防止傘狀的參葉和參莖歪倒折斷參蘆。

拴好了棒槌鎖,就可以抬參了吧?不行,必須拜謝采參祖師孫良老把頭。參把頭領著大伙兒,跪在人蔘前,焚香燒紙,磕頭禱告:「感謝老把頭,讓俺們開了眼!俺們不會忘記您老人家!」拜完老把頭,參幫把頭蹲在一旁拿火(抽煙),其他人開始「開盤子」,清理人蔘周圍一兩平方米內的雜草、枯葉,有的打火堆熏蚊子和小咬,有的給把頭在人蔘前鋪好圍裙。一切準備利索了,把頭才開始抬參。

放山人有句諺語:「發現棒槌不算真能耐,抬出棒槌才算真能耐。」

抬棒槌,由把頭抬。不會抬參,當不了把頭,抬棒槌是把頭的一項絕活。野山參,根多須長,根須細的如髮絲,長的如游蛇。和草根、樹根盤結在一起很難分辨,不小心挖斷一根參須都不行,人蔘和人一樣,人蔘斷須就如人斷了手腳,精元之氣會從傷口處損耗掉。我們都見過動過手術的人,即使很小的闌尾炎手術,即使手術時輸入的血比流出的血多,患者都會面色蒼白,就是因為傷了元氣,元氣泄出。所以,斷了根須的野山參,質量和價格都會大打折扣。

把頭以虔誠的姿態跪在地上,用鹿骨扦子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將土從人蔘的根須上剝離,大氣

不敢出,生怕有任何閃失。場面非常像工兵排雷,不能有任何馬虎。

把頭先是順著參蘆向下慢慢清理,每遇到一根艼須或參須,就要順著參鬚生長方向一點一點清理泥土、辨別是草根、樹根還是人蔘根,一邊用快當剪子剪斷草、樹根。有的根須扎在石縫裡,有的根須伸到大樹根下,就要動用金屬釺子和快當鋸,整個抬參過程異常辛苦。

常常抬一苗棒槌要開很大的盤子,用鹿骨簽子一丁點兒一丁點兒撥土要撥出幾尺見方和幾尺深的寶坑(參坑又叫寶坑)。野山參長在大石板上和亂倒木上的相對能好抬一些,長在一般蒿草中的的野山參也算比較好抬,就怕在亂石堆和大樹根下的,勞動強度非常大。

還有長在懸崖峭壁上的人蔘,也就最難也最危險了,這就得拴上繩子下去抬。把頭如果沒有硬功夫,也就望參興嘆了!多少放山人,由於沒有抬參的真本領,把好貨給抬糟蹋了,缺胳膊短腿的,本應價值白銀千兩,到頭來買了個百八十兩,空流傷心淚!

把頭抬參時,其他人也有分工。有給把頭扇風驅蚊的,有給把頭準備好眼袋讓把頭抽兩口歇歇的,有認真看著把頭抬參學藝的,還有去剝樹皮、找青苔蘚準備棒槌包的。

如果把頭抬參累了,其他有經驗的人也可以接替。如果太陽落山後人蔘還沒抬出,今天就不抬了,剝一根樹皮繩,將人蔘周圍小樹圍起來,做個標記,第二天接著挖。假如有別的參幫路過此處發現了樹皮繩,就知道這裡有人蔘未挖完,他們會立即離開,絕對不會偷著把人蔘挖走,這是放山人的規矩,也是放山人樸實善良的高尚品德。

放山抬參還有個規矩:雨天不抬參,落日不抬參,一是對人蔘的尊崇;二是怕傷著人蔘。

放山人的艱苦只有親自參與的人才能體會到,要完整地抬出一苗棒槌,少則幾個時辰,多則五六天,而這苗在長白山生長了幾十年乃至百年的神草,會與人世間哪個人結緣,就不得而知了!

人蔘起源

人蔘自古被譽為「補氣養生、扶正固本」之極品,認為它有強壯和延年益壽作用。《神農本草經》將人蔘列為「上品」,說它「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清代名醫陳修園註:人蔘藥性提綱在於「主補五臟」,所有的精神不安、魂魄不定、驚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都是因為陰不足而陽亢導致的。五髒得人蔘的甘寒所助,則可以「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在現代,中醫臨床上也常將人蔘用於補益肝肺脾心腎之氣,從而治療各種五臟虛弱型疾病。

吃人蔘流鼻血?

由於人蔘會令陽火過旺,身體性能處於一種過度興奮及活躍的狀態,耗費體內津液,患者常常會感到口感喉痛、目赤頭眩、手足心熱、大便乾結,甚至出現口舌生瘡、流鼻血等問題,中醫稱之為「不受補」。

之所以單吃人蔘,滿口起瘡,流鼻血。真正的原因是這些人身體的津液都非常的不足,單吃人蔘後,在外的氣血收回到脾胃參與消化吸收,就造成鼻腔、口唇周圍津液不足,虛熱擾在局部,局部很脆瑞,擾在鼻部就會流鼻血。

人蔘的功效和運用遠遠超出您的想像

1美容養顏

預防皮膚開裂、修復皮膚損傷

2調節中樞神經系統

能安神、提高記憶力,預防失眠、老年痴呆、治療健忘、抑鬱症

3改善心臟血管功能

雙向調節血壓,調節心臟和大腦供血,預防腦中風、腦溢血、供血不足而頭疼等。

4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提高抗應激作用,可以增強抗缺氧、耐高溫和低溫的能力;抗氧化作用,預防人體衰老,調節內分泌和新陳代謝。

5降血糖作用

能降糖,治療高血壓,預防高血脂症、血栓症、動脈硬化。

6抗腫瘤作用

人蔘中的人蔘皂苷等物質成分都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人蔘皂苷Rh2是人蔘中抗腫瘤功效最好的成分。

人蔘為何鮮著吃

1

【鮮參活性成分高】

鮮參完整的保存了人蔘的天然精華(人蔘的活性成分),除滋補強身外,更具人蔘之甘香鮮美,實屬養生佳品。

2

【鮮參性能「微溫」,不會上火】

原生態的鮮參本身營養成份是均衡的,適量食用不會上火,適宜夏秋季節食用。

3

【鮮參某些功效強於干參】

可提高人體對冷、熱、傳染病等高負荷的耐受力(提高免疫力),促進體內酶系的活性。

4

【鮮參食譜廣泛,口味眾多】

鮮參可做多種食材:人蔘粥、人蔘茶、人蔘湯、油炸人蔘、拔絲人蔘、人蔘雞蛋餅等,不僅能品嘗到美味的人蔘,還能起到滋補身體、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鮮參的食用方法

1、切片口含

將人蔘切成薄片,每次取2—3片,放入口中含服,直到味淡或無味,再把參片嚼服。

2、切片泡服

將人蔘切成厚度2MM左右的薄片,每次取3克左右(約5-8片),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泡30分鐘,代茶飲用。可反覆沖泡,直至參茶變淡無味,而後將參片咀嚼吞咽。

如有需要可加入紅棗和蜂蜜一起泡服,味道更佳。

用量:5-8片/次,一日2-3次!

3、燉服

將人蔘切成厚度2MM左右的薄片,放到陶瓷碗里,加滿水,將碗口密封,放到燉鍋里隔水蒸燉2個小時,飲水食參,喜歡甜品的人可加3-4顆冰糖,味道更美。

用量:10-15片/次,一日1次!

4、煲雞湯服用

將整支人蔘洗凈備用,把整雞(最好選用烏雞)去毛去內臟放入燉鍋內,再把整支人蔘放入雞腹內並加入調味料,文火熬3個小時左右,開鍋服用,人蔘也一起吃掉。

用量:1支/次,一周1-2次!

5、泡酒飲用

將整個人參洗凈干水後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1-2斤純度在50-60左右的白酒,泡大概10天左右便可以喝,每次不要喝太多。

如有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加入:枸杞、靈芝、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等滋補產品!

用量:3-5支/次,泡好後日飲2次,每次2-5ml!

鮮參適用人群

一、血虛、體寒人群

1、因外傷或手術失血過多,產後恢復等;

2、月經經血量大,甚至過多;

3、手腳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4、子宮、卵巢寒冷;

二、高壓力人群

1、過度的情緒波動,大悲、大怒等;

2、精神壓力過大人群、過度勞累,經常加班、熬夜等;

3、出現精神恐懼、睡眠不安,凌晨腹瀉等;

三、抵抗力低、體質差人群

1、易脫髮、脫牙;

2、IT輻射-電腦用多了會頭疼、頭暈、噁心;

3、尿急尿頻,進入40歲以後,嚴重的會有小便失禁;

4、過早進入更年期;

5、皮膚衰老、有皺紋、斑點;

四、身患疾病人群

1、易得靜脈曲張、風濕、腰痛、骨質增生、耳鳴耳聾等;

2、三高人群、糖尿病人群(人蔘可調節糖尿病);

3、脾胃虛寒者;

4、癌症化療、乳房易生囊腫、肌瘤、腫瘤者;

揭西河婆聯繫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蔘 的精彩文章:

被譽為「動物人蔘」的它,是大自然最好的恩賜!
今幸人蔘皂苷rh2做好肺癌患者飲食調理方法
大蒜這樣泡,比20歲還要凶,吃一周老婆更愛你,比鹿茸人蔘還補!
人蔘皂苷Rh2 聯合順鉑對人卵巢癌細胞凋亡的影響
韭菜籽大作用,這樣泡酒勝過人蔘鹿鞭,很多人還不知道!存了

TAG:人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