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京札記(一)朱天曙 呂歡呼

東京札記(一)朱天曙 呂歡呼

2017年夏,借著金石有聲——西泠六人展在日本東京舉辦之機,作為作者之一的朱天曙受邀赴日,除參加展覽外,還在日本逛書店、觀美術館、訪友人,歸後將在日本的經歷寫成一組《東京札記》,現連載刊出。

——編者

東京札記(一)

朱天曙呂歡呼

金石有聲——西泠六人展

2017年夏天,在中日邦交45周年之際,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了金石有聲——西泠六人展。

創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西泠印社已有113年的歷史,其首任社長吳昌碩先生在日本藝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它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至今社員有465名,其中日本社員就有32名。這次展覽,邀請了在創作、研究和教育上頗有代表性的6名社員,其中,高慶春和我來自北京,晉鷗來自東京,桑建華、柳曉康來自浙江杭州,林爾來自江蘇蘇州。

7月24日下午,金石有聲——西泠六人展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我作為作者之一來到東京出席活動。東京中國文化中心毗鄰日本皇居,是一幢簡潔穩重的磚紅色現代建築,門頭被一棵碧綠的大樹掩映。這裡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周邊熱鬧繁華,我們的展覽就在一樓展廳舉行。日本眾議院議員輿水惠一、日本民主黨代表海江田萬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參贊陳諍、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永菁,日本篆刻家協會顧問尾崎蒼石、理事長井谷五雲、聖德大學教授海舒濤山等日本篆刻界的前輩以及西泠印社創始人丁仁曾孫女丁汝霞女士等百餘人出席開幕式。

輿水議員說:「中國和日本都是使用漢字的國家,兩個國家的篆刻都十分發達,今天在這裡接觸漢字藝術的精華——篆刻,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通過今天西泠六人的展覽,可以以漢字作為原點,增進兩國間的友誼。」海江田萬里先生風趣地說:「我在上世紀60年代去過西泠印社,『西泠』的『泠』是三點水,不同於兩點水的『冷』,是『清爽』『清涼』的意思,參加這次展覽的6位藝術家的優秀作品,給我們在炎熱的夏天帶來了清涼。」

我的博士生程俊英旅日近十年,精通日語,和北京語言大學校友、日本《樂篆》雜誌的主編三井雅博一起主持了開幕儀式。東京中國文化中心還專門邀請了4位中國傳統器樂的演員給大家表演了精彩的二胡、琵琶、古箏等節目。尤為感到高興的是,北京語言大學的老同事、好友濟寬教授和北京大學的劉勛寧教授兩位語言學家也專門來參觀我們的展覽。濟寬教授現在日本櫻美林大學任教,專程坐了一個半小時的電車趕來。大家看展、敘舊、合影留念,其樂融融。

開幕式上,中日專家們踴躍發言,興緻很高。儀式結束後,中日書家同堂揮毫,尾崎、井谷等先生都現場書寫了作品。尾崎先生還專門寫了一首杜甫詩贈我:「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作品用行書書寫,饒有篆籀氣,我很喜歡。筆會後,晉鷗先生在展廳準備了許多點心和酒水,令我們特別感動的是,他還親自做了煎油餅帶到展廳,大家邊吃邊聊,久久不肯散去。

這次展覽我們每位作者展出8件作品,篆書、隸書、行草和篆刻作品形式各異,都是作者在書法篆刻上的合意之作。每人取法不同,形式也很豐富,體現了各位作者的審美趣味和藝術追求。柳曉康先生還從浙江杭州帶來了《中國篆刻》雜誌專門為這次展覽做的特輯,製作、印刷皆精,大家讚不絕口。

當天晚上,主辦方在東京銀座為我們舉行了展覽慶祝酒會。尾崎蒼石、井谷五雲、海舒濤山等日本篆刻界前輩一起出席。招待晚宴菜品品種繁多,我們品嘗到了上好的金槍魚、薄如蟬翼的涮肥牛、香氣撲鼻的天婦羅等各式美食和日本清酒,盡興而歸。

回到酒店,漫步在附近的舊安田庭院,我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客在扶桑淺草邊,

暮雲漫步舊安田。

西泠六子傳心印,

東渡佳音繼往賢。

展覽開幕式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諸上座帖》中的線條連接慶旭
勤于思考 大膽嘗試 劉小龍
蘊朴藏真——紀念汪深先生逝世十周年書法遺作展作品選刊
張弓作品點評 特約評改人:錢玉清
整合與統一王墉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