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瓷器新老鑒定——圖解瓷器的底足特徵!

瓷器新老鑒定——圖解瓷器的底足特徵!

那麼看底足往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

1、古代瓷器的修足,大部分是用竹刀來修胎的,除元代有極小部分是用鐵刀挖足以外,在清代以前的竹刀修胎,很多會在底足邊緣和底部留下非常細小的竹刀修胎痕迹,尤其是宋代湖田窯,竹刀修胎痕迹是十分明顯的。我們現在仿品中基本上是用鋼鋸條來修胎的,那麼鋼鋸條基本上會留下一排排平行的大概兩毫米左右的修胎痕迹,仔細辨認是可以發現的。

宋時期的底足的竹刀修胎痕

2、清代以前的瓷器由於工藝原因,往往會有火石紅。像明代景德鎮窯口,龍泉窯等火石紅是十分普遍的,清代瓷器很多是淺淺的黃溢,有時候官窯瓷器上面都會出現,不管是火石紅也好還是黃溢也好,都應該是由內而外發出來的,不會淺淺的浮於表面。而且火石紅經過歲月的氧化應該十分有滋潤感,不幹燥,不枯,過渡十分自然。在太陽光下有若隱若現的五彩哈利光出現。

3、底部挖足形成的旋紋應該是顯得十分緩慢的,有一種緩慢感,這是古代人工腳踩旋轉輪和現代機械輪比較十分重要的區別,尤其對於元代明代一些沒有施釉的底部表現十分明顯,古代轉輪由於是木製件,在旋轉時或多或少會有輕微的偏移同心圓的,而現代機械大部分是鐵制,所以同心圓十分規整。而且底部的胎土出現的空隙都會隨著竹刀的方向出現,如果直的那種空隙必然是假的。

4、每個時期的挖足工藝形成的特點和修足工藝形成的底足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說元代往往會在底部形成一個小的雞心凸,有的也會出現淺淺的旋胚痕,而明代尤其到了中晚期很多出現明顯的跳刀痕,而很少出現旋胚痕,而清代一些民窯的底部通過光線照射以後可以經常看到同時出現旋胚痕和跳刀痕,官窯瓷器由於修胎十分精細極少出現旋胚痕和跳刀痕。現代仿品往往做得不自然,不是過左就是過右。

仿品的跳刀痕十分的不自然

5、老的胎都是陳腐胎,所有都是比較潤澤的,像煮熟的糯米揉成的。由於經過上百年甚至幾百年,胎會顯得十分乾燥。洪武以前的胎土顆粒都會粗一些,胎大多呈白中帶灰,而且會有空隙,到了永樂宣德後胎骨相對以前要細白一些,尤其宣德和乾隆兩朝器物手感上會顯得重一些,但是不管是哪個時期的老胎都不會顯得生硬,有自然的熟透感。看到那些胎質過細或者粗細不幹的,不自然的基本上都是仿品。

6、從修足工藝上來看,明代和清代的修足工藝是截然不同的,這個可以作為斷代的重要依據,尤其在一些後朝仿前朝的瓷器中修足工藝是非常重要的斷代依據。明代的修足基本上都是平削足,而清代的修足往往在修足以後用抹布輕輕的抹一下,而且清代的修足都是里外修足的,形成所謂的「泥鰍背」。

明代的修足

清代的修足

7、底足的老舊應該都是自然的,有時候會因為年代的風化,不同程度的形成一些小的孔洞,但是都應該呈現一種自然的,乾燥的,有過渡的臟,而不是幾乎一模一樣的臟,有時候太黑,太舊整體無法統一的,或者用水一衝就掉的都是現代仿品。

老的底足都是自然狀態的

8、古代為了防止瓷器和匣缽粘連,往往會在匣缽撒上一層窯沾,有時候老的物件中會出現底部粘砂的現象,但是現代仿品一般都會撒上石英砂或者硼砂,如果底足出現石英砂和硼砂的,必定是現代仿品。因此在鑒定過程中都應該十分注意。

鑒定瓷器的新老,看瓷器底足是重中之重

因為瓷器胎土改變不了,

而且每個年代製作工藝也不盡相同

唐代及唐代以前的陶瓷底足

唐代陶瓷底足

宋代瓷器——越窯瓷器的底足

元代瓷器的底足

明代宣德及宣德後瓷器底足

明代永樂時期瓷器底足

現代仿古瓷器底足的幾種表現——注模灌漿

臆造

做舊仿古手法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假亂真,只要你認真去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成就夢想 的精彩文章:

古代銅鎏金佛像鑒定方法
張大千山水畫選集 欣賞
古玩收藏旺季來啦,線上交易就是如此簡單!專欄
明宣德青花瓷器拍賣場上為何屢創新高?淺談明宣德青花瓷器的價值

TAG:藝術成就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