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無數家國的命運因為一場雨、一陣風、一次寒冷的天氣而得到延續,或者走向結束,抑或開啟新篇章。在古代,當我們尚不能全面了解這些自然現象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天意」、「神諭」而現代氣象科技發展後,我們力求精準的預報,但即便如此,現代戰爭仍然會受到氣象條件的制約。

提到被天氣扭轉的戰爭,很多人立刻會想到赤壁之戰,拿破崙莫斯科戰役一級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在這些舉世聞名的戰爭中,對未來天氣狀況做出準確預判的一方均取得了扭轉性的勝利。

草船借箭,歷史上卻有其實,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不過有兩個版本的。據《三國志·吳主專》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個跟草船借箭沒什麼關係,但是下面這個就有了。

在《魏略》中卻不是這個說法。它說孫權來的時候,不是乘輕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說箭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勻船平」,孫權也就回去了。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雖然這個關於天氣作戰最著名的故事可能並非確有其事,但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也確確實實存在著很多因為天氣原因使戰爭發生逆轉的故事。在這些戰爭中,主人公有的憑藉經驗利用天氣條件取得了勝利,有的則是完全碰運氣。

以天氣要素的影響來說,霧天能見度低,利於隱蔽和突襲;雨、雪等天氣影響行軍速度和後勤補給,且容易造成弓弩、火器的失效;風的影響在海戰、水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裝神弄鬼」的作用,那麼這些氣象條件在中國古代戰爭中都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霧:劉邦在「白登之圍」時,利用大霧天氣得以成功逃跑,這一戰讓劉邦意識到匈奴戰力強大,於是對匈奴的外交政策由戰改和,開啟了漢朝公主「和親」的歷史。

雨天:三國時期魏蜀在樊城大戰,樊城兩面臨河靠崗,關羽發現魏軍盡數駐紮在低洼之地,便利用該地區秋雨連綿、漢水秋汛的時機,率軍攻打魏軍。最後魏軍不戰而降,是為「水淹七軍」。在戰爭中最容易受到影響的 還有弓箭,古代的弓箭多為皮質,一經雨水浸泡就濕滑鬆軟,失去攻擊力。

低溫天氣:在威虜軍騎兵大會戰之前,公元986年發生的另一場宋遼戰爭,則是宋軍栽在了弓箭上,但這一次問題不是出在雨,是低溫。《資治通鑒·宋紀十三》記載,宋遼「君子館之戰」中,「天大寒,宋師不能彀弓弩」當時正值隆冬,宋遼在河北一帶交戰,宋軍士兵由於天寒無法操控弓弩,被遼軍大敗。

除了這些戰役 還有很多,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孫權心腹大將,為孫權開疆擴土,建個小城如今變成大都市
曹操,劉備,孫權誰最值得追隨
一世英名的孫權,為何晚年卻昏庸無能
20歲的曹操粉,30歲的孫權迷,50歲卻愛上了劉備
原創 這些寡婦有何過人之處?曹操、劉備、孫權爭先恐後的娶回家?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