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工工藝決定普洱茶的未來

加工工藝決定普洱茶的未來

加工工藝的改變給普洱茶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加工工藝是茶類分類的基礎。

可以這樣說,普洱茶究竟能否越陳越濃越香,很大程度上是由內含物質決定的。

舉例來說,如果要存酒,絕對不會拿38度的酒去存,度數越高越好,因為有足夠多的內含物質;而存紅酒的人,絕對不會用餐酒去存,一定是要很濃厚的酒去存。歸根到底,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決定普洱茶越陳越濃越香的,是茶的內含物質。

不同的加工工藝,對普洱茶後期陳化所產生的作用,以及給內含物質反應的方式帶來的改變也是不同的。 實際上,六大茶類的分類,出現的時間很短。1979年, 安徽農學院教授陳椽撰寫了《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一文,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新的分類法,系統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至此六大茶類的分類才基本成型。而內含物質的差異便成為區分不同茶類最主要的依據。

不同的加工工藝直接影響到黃烷醇含量的多少,內含物的不同,特別是其中兒茶素含量的多少,是某一類茶採用了何種工藝最直觀的表現。分類的依據不是根據干茶顏色偏綠就是綠茶,偏黃就是黃茶,而是根據加工工藝對應的內含物質的變化而明確歸類。

對於白茶、青茶、黃茶和紅茶而言,萎凋不僅是特有工藝,也是必要工藝。在六大茶類中,從鮮葉到毛茶,黃烷醇剩餘量,綠茶最高(68.64%),而紅茶因為有萎凋工序,且萎凋程度較重,黃烷醇剩餘量最低(2.41%)。

由此可以判定,因為沒有萎凋工序,普洱茶的黃烷醇剩餘量應接近於綠茶才算正常表現。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應用了白茶、黃茶、青茶、紅茶等其他茶類的製作工藝,必然會帶來兒茶素含量的急劇下降,這是一定的。這對普洱茶後期醇化的效果,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通過簡單的邏輯,就可以判斷以上得出的結果。而且可以進一步得出,如果做半套工藝,必然帶來明顯的感官缺陷。

所謂的半套工藝,從萎凋的角度來說,如果萎凋做了全套,那麼其他茶類的特徵就會非常明顯,因此只能做半套。如果做全套,可能白茶的風味就會特別明顯,或者會有紅茶、黃茶等其他茶類的味道。包括悶黃工藝也類似。

只能做半套,不能做完全,只是加入一定的工序,但是所有的工序如果不做完整,那麼會帶來必然的感官缺陷,這些都可以通過專業的感官審評來發現。

工藝決定未來,工藝決定了茶品未來的走向,應成為行業內的基本常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中國飲茶方法的四次較大改變!
《中國十大名花》之茶花的世界(一)——觀賞茶花
19歲是總裁女兒,曾給成龍端茶倒水無人識,和楊穎合照卻被噴
茶杯犬好養嗎 如何養好茶杯泰迪犬
卻道天涼好個秋:小小茶室,詩意棲居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