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窯一世界,一盞一乾坤

一窯一世界,一盞一乾坤

微拍堂「我有匠心」首屆建陽建盞斗盞大賽中

建盞燒制技藝名家李德福老師的作品

「仿宋油滴建盞」

獲得金獎

活眼硯凹宜墨色,長毫甌小聚茶香。

李德福

1999-2010年,在銷售建盞與茶葉同時,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開始有針對性地學習建盞燒制技藝;

2010年,專門成立《晨曦貿易有限公司》,銷售茶葉的同時,開始以燒制建盞為主業;

2012年,正式建立自己的建盞製作廠房,集製作、研發和銷售一體化;

2014年註冊自己的商標「岩盞」,成立「南平市建陽區岩盞建盞陶瓷研究所」,擔任所長;

翌年,擔任建陽建盞協會常務理事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閩北委員會會長。

2015年,在廈門非遺休博會上,榮獲「百年建盞手藝民間傳承大師」稱號;

曾兩次受邀參加廈門國際旅遊博覽會的「華廈工匠論壇」,榮獲「華廈『岩盞』建盞工藝名師」稱號。作品傳統仿宋銀油滴獲華廈工匠論壇的「華廈名品」榮譽稱號。

建盞作品被廈門博物館及山西博物館收為館藏精品。

2015年11月,《中華工商時報》刊登:本人所制的「岩盞」牌建盞入選「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指定產品;

2015年12月同月,受邀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成立大會。

2016年05月,正式受邀成為非遺首屆海峽兩岸「漳洲素食文化節」開幕式特邀嘉賓;

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

瓷中明珠

溫潤養生

一、建盞有保溫與活水作用

用其品茗,能長時間保溫蓄熱並提高茶湯的鹼性,茶水質會變得柔軟甘甜無比,起到了活水軟水順口的功效,會讓人感覺水乳交融,甘潤順滑,韻深味濃,暗香涌動。

二、建盞具有養生保健的功能

建盞在胎釉中含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鐵、氧化鈣等化學成分,在使用過程中能不斷釋放二價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增加血紅蛋白的載體及紅細胞的功能執行。可預防貧血、高血壓,能調節人體中樞神經,達到舒緩的作用。並且對平衡內分泌系統也有功效,同時可抑制細菌生長。

很多盞友說,經由建盞無論是盛白酒、啤酒、紅酒、白開水、礦泉水、咖啡等液體飲料,其口感亦更加甘純美味。

三、建盞具有防腐保鮮的功能

在夏季大熱天夜裡,分別把殘羹剩菜放在加蓋的白碗與建盞里,同置於廚櫃中,隔天建盞中的殘羹剩菜不餿可食,白碗中的殘羹剩菜則變質而發出酸臭味。

日本人酷愛建盞,稱為天目瓷,似瞳似星空。

傳世並藏於日本的三隻國寶級建盞"曜變天目"及一隻國寶級油滴盞是飲譽世界的稀世珍寶,在日本各大博物館的10件國寶級藏品中,建盞就占其中的4件。

一窯一世界

一盞一乾坤

因產地為宋建安附屬縣甌寧縣(今福建建陽),故名建盞。

建盞之所以產自建陽,是因為閩北地產含鐵質較多的紅、黃壤土是建窯所用黑釉的主要原料。

建盞的製作:

建盞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流程,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

建窯建盞」的制坯成型,是採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將雙手將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氣呵成。

建盞特點:

建盞胎質厚實堅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擊可聞金屬之聲。

造型古樸渾厚,手感壓沉,斑紋主要有曜變、鷓鴣斑、油滴,兔毫等,從形態上可以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類。

此次李老師獲金獎的作品就是撇口型的仿宋油滴盞,斑紋有如沸騰的油滴一般、呈點狀分布的結晶斑紋,故名「油滴」建盞。

油滴形成:

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建窯油滴釉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化條件下,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釉主體相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

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越來越多,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象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夠在液面上漂游。

當燒成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降溫冷卻,在冷卻過程中,當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一滴建窯油滴。

建盞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建盞復燒時間短,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變,釉色、花紋、窯變等因素無法精確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所以,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成品率也極低。

每隻盞的形態都和自然孕育的生命一般,有著獨特的面孔。油滴、兔毫等品類更是極為罕見,難於複製。

所以,世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建盞,所有的建盞成品都是天然偶得。

嚴以律己

名匠方成

李老師對自己的作品似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每一窯新燒制的建盞出爐,李老師都會挑選後把不滿意的一部分放在地上,親自掄錘一個個敲碎。

制盞數十年,這是他處理瑕疵品的唯一方式。也正是這一次次親自掄錘,錘鍊出了一個建盞名家。

從1994年喜愛把玩品鑒建盞,到1999年正式入行,而今成制盞大師,數十年的時間,李德福老師硬是把愛好堅持成了專業。

身處建盞發源之地,李老師深知學無止境,一有機會便向建盞權威、建盞歷史挖掘研究專家謝道華請教建盞燒制技藝,交流心得,摸索門道。兩宋之後,建盞燒制技藝一度失傳,為了讓建盞燒制技藝不斷傳承,無論是對同行還是帶徒弟,李老師從不藏私。學有所成的兩名徒弟都已自立門戶,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李老師也在不斷爭取更大範圍內傳播建盞文化。

在這個日漸浮躁,流水線產品充斥的社會,李德福老師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為可貴。

始為茶生 不惟茶存

一隻質樸、典雅的建盞,所給予人們的不僅是大自然和宇宙的壯觀美,還有視覺和觸覺所不能覺察到的,心靈的契合。

建窯建盞的製作工藝,將流暢、簡煉、實用的造型、精光內蘊的釉色和匠心獨到的斑紋和諧地統一於建窯珍品中,使之無庸置疑地屹立於中國古代黑釉瓷製造的巔峰,成為一朵富有詩意的瓷壇奇葩。

小編有話說

靈曜建盞,可傳承千年,訴說時光,見證歷史,所留下的,應是時間的角落裡,盞身的斑紋間,那几絲難以覺察的氣息......

部分圖片,文字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本公眾號注重分享,分享內容不代表本號觀點,

如有涉侵權行為,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

編輯葫蘆小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閩南儂 的精彩文章:

TAG:閩南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