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融資數億」到「裁員收縮」,共享充電大風將停?

從「融資數億」到「裁員收縮」,共享充電大風將停?

導讀:這半年裡,共享充電可謂走入快車道。然而如今,已有企業開始跌落神壇。

據鳳凰科技此前報道稱,共享充電企業Hi電正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200名左右員工面臨裁員命運。更令人驚訝的是Hi電的裁員方式:將員工從原工作城市調至邊疆省份的邊疆城市,並規定24小時內自費至新崗位報道,三日之內若無法到崗工作則被視為「自動離職」。

如今,相距上輪融資還不到半年時間的Hi電,身陷暴力裁員、欠薪等傳聞漩渦之中。

不過,Hi電創始人劉文源在接受採訪時對該傳聞矢口否認,稱「哪有員工沒拿到錢」,隨後表示已多次聲明不再就此問題進行回應。

「共享充電還不能稱之為風口,只是資本市場在後O2O時代對聯動性入口爭搶的過程中進行搶先布局的一個點。」賽迪顧問有限公司創新創業事業部經理王高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高頻、高收益、高粘性的入口都被搶奪後,第二順位的入口,比如說共享充電寶、共享賓館等等其他共享類產品開始獲得資本的關注,並緊接著開始獲得超過行業自身容量上限的資源注入,最終藍海變成紅海進而變成死海。」

一個月回本?

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電成為資本爭相追捧的領域之一。

2017年4月,共享充電企業密集獲得融資。僅半個月之內,已有包括Hi電、街電科技、小電、來電科技等數家企業獲投,融資金額近3億元。甚至,3月底剛剛宣布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後僅10天,小電便再度宣布獲得pre-A輪融資。

另據艾媒諮詢統計數據顯示,3月31日至4月28日,共享充電寶市場共有10筆融資,數十家機構入局,其中不乏IDG、紅點中國、元璟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和王剛等知名投資人。其中,Hi電於今年4月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志拙資本領投,非同凡想創投及4位個人投資者跟投。

目前,共享充電寶產品可主要分為實體充電寶和充電寶租賃櫃。

前者是機端連線充電,無法帶走充電寶,主要以桌面充電形式分布於小場景,目前以小電、Hi電為代表。

後者則是固定租賃櫃,其中有可攜帶的實體充電寶,根據租賃櫃容量大小分別分布於火車站、景點等人流量大的區域或餐廳、酒吧等小場景,以來電、街電為代表。

劉文源此前接受採訪時曾透露,桌面式充電寶成本大多在100元以內,在理想情況下,一個月即可回本。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評論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免費提供充電設備,進行手機充電一直是商場或商戶附加價值與服務之一,如今充電竟然要支付費用,更何況電費也並非共享充電企業來支付。」在他看來,這樣的商業模式毫無共享精神,是「倒退、落後又野蠻的商業模式」。

不過,圍繞Hi電裁員事件,王高翔表示,這並非共享充電的行業問題。「Hi電出現資金鏈問題是在任何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中,管控能力或決策能力較差的企業都會發生的問題,這件事情與共享充電行業關聯性不大,不能因為這一家企業的一兩件事情而否定整個行業。」

真偽風口

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16年中國移動電源市場達236億元,較2015年增長7.3%,預計2017年將達276億元。

然而,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受智能手機終端等移動設備銷量增長放緩的影響,作為終端配件之一的移動電源同樣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

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的風口瞬間轉移到共享充電寶上,多家企業的爭先布局,移動電源產值增長或再次提速。但當前市場針對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式抱有保留態度時,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仍有待市場校驗。

事實上,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受訪者對共享充電模式表達了審慎態度。「不像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出行』難題,共享充電沒有那麼大的需求,」一位評論人士表示,「再加上突然融入這麼多公司彼此競爭,市場必將趨於飽和,接下來要麼合併,要麼倒閉。」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充電只是今年琳琅滿目的「共享經濟」的其中一員,在共享寶馬、共享雨傘、共享馬扎等「共享經濟」層出不窮之際,有不少用戶調侃「共享經濟」被玩壞了。就此,王高翔強調,共享經濟本身沒有被玩壞,被玩壞的是被濫用的「共享」這個詞。

「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在於O2O的入口越來越少,資本越來越盲目追尋概念而忽視了其共享的本質。」王高翔指出,「在我看來,對資本有利、對社會有益的共享經濟模式應回歸分享的本質,唯有真正建立起一套『Inside』到『Outside』的循環,打通關聯,才能真正實現入口經濟與服務經濟的雙重收益。」

回顧:一圖看懂共享充電資本推手

評論:我們真的需要共享充電寶嗎?

今年5月份,新華社亦刊發了關於共享充電寶的評論文章,理性分析了「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前景,以下是文章內容精選:

我們需要共享充電寶嗎?在面對藍海時不妨想一下這個問題(節選)

投資人說,充電是高頻行為,用戶們都懶得帶充電寶出門……所以需要共享充電寶。在他們看來,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不然他們也不會投那麼多錢。

那我們這些被「代表」的用戶到底在什麼情景下會需要一個共享的充電寶呢?

1、手機即將沒電。

2、沒帶充電寶。

3、又沒帶充電線。

4、帶了充電線但沒插座。

5、身邊沒辦法借到充電寶或者充電線。

這五個條件差不多得完全滿足,我們才會想到要尋找一個共享充電寶。

那要用上一個共享充電寶又需要幾步呢?

1、打開手機定位查看最近的共享充電寶機器,最近的機器在一家在咖啡廳里。(啊電量在燃燒!)

2、準確根據路線找到最近的共享充電寶機器。(啊電量在燃燒!)

3、掃碼。(啊電量在燃燒!)

4、服務員的注視下,你覺得有點點不好意思,於是點了一杯喝的。(啊費錢!)

5、支付押金。(啊費勁!)

6、支付租金。(啊費勁!)

7、哎呀這個充電寶不配線我還得買一個。(啊費勁!)

的確,有一些模式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能省去一個到兩個步驟,但試想想你的手機已經發出了手機電量不足的「滴滴」聲,你還要經歷這麼多步驟,消耗時間、體力甚至是金錢才能用上共享充電寶。老實說,這對於我們懶人來說太不科學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幾乎是人手一個充電寶。實在手機沒電又急著要出門,帶個充電寶耽誤的時間遠比到處找商場去租賃一個充電寶要來的方便,另外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也不算太累,不過重上幾百克,不至於像某些投資人所說的「當前人們出門連錢包都不想帶,更別說帶充電寶」。所以,即使用戶會使用充電寶,但也不會是一個高頻的行為。

另外,當前無線充電技術在發展。快充技術也不甘為人後,「充電五分鐘,刷手機一天」可能不再是夢。電池容量也在不斷擴充,一天一充發展到2天一充,再到7天一充是進步的規律。

在新科技的發展之下,充電寶以後會不會消失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共享充電寶了。

在筆者看來,共享充電寶的前景甚是堪憂,投資人樂觀不知道能持續多久?

21君

上面的投票你選了哪一項?具體理由又是什麼呢?來留言談談你對共享充電寶的看法吧~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上市險企前8月保費收入過萬億 落子醫療、健康和養老專業機構
南北稻香村商標之爭再起波瀾:戰火燒至電商平台
設計師「轉場」時裝周 中國新秀補位大牌
韓國零售巨頭緣何敗走中國?樂天、易買得黯然離場……
和黃牛作鬥爭?手機回收平台等待爆發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