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師父說:除了要好好說話,還要好好聽話!

師父說:除了要好好說話,還要好好聽話!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傾聽

曾經有位古希臘哲學家,晚年的時候聲望很高,擁有上千名學生。一天,這位兩鬢花白的老者蹣跚著走進課堂,手中捧著一摞厚厚的紙張。他對學生說:「這堂課你們不要忙著記筆記,凡是認真聽講的人,課後我都會發一份筆記。一定要認真聽講,這堂課很有 價值!」

學生們聽到這番話,立刻放下手中的筆,專心聽講。但沒過多久就有人自作聰明——反正課後老師要發筆記,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聽講呢?於是開起了小差。臨近下課時,這些學生覺得並沒聽到什麼至理名言,不禁懷疑起來:這不過是一堂普通的課,老師為什麼說它很有價值呢?

課講完了,哲學家將那摞紙一一發給每位學生。領到紙張後,學生們都驚叫起來:「怎麼是幾張白紙呀?!」哲學家笑著說:「是的,我的確說過要發筆記,但我還說過請大家一定要認真聽講。如果你們剛才認真聽講了,那麼請將在課堂上所聽到的內容全部寫在紙上,這不就等於我送你們筆記了嗎?至於那些沒有認真聽講的人,我並沒有答應要送他們筆記,所以只能送白紙!」

學生們無言以對。有人懊悔剛才聽講心不在焉,面對白紙不知該寫什麼;也有人快速地將所記住的內容寫在白紙上。

後來,只有一位學生幾乎一字不落地寫下了老師所講的全部內容,他也是哲學家最得意的學生。哲學家滿意地把這位學生的筆記貼在牆上,大聲說:「現在,大家還懷疑這堂課的價值嗎?」

這位哲學家一貫主張: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傾聽。只有樂於並善於傾聽,才可能成為知識的富翁;而那些不願意傾聽的人,其實是在拒絕接受財富,終將淪為知識的窮人。

學誠法師繼《好好說話》之後,第二大力作《好好聽話》重磅來襲

真正聽得進去別人說話,其實是要我們空出心來,如是才能精準地接受到對方所要傳遞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原有的認知,強大自己的心量。

內心如果經常這樣自我訓練,我們就有可能獲得別人更多的幫助。所以,懂得了如何好好聽話的智慧,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

學誠法師

2017年10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撰寫的新書《好好聽話》上市出版發行。在書中,學誠法師娓娓道來,透過大量古今禪門公案和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小故事,深入淺出地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聽話的智慧呈現在眾人面前,予以激勵和指引。

全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全都看的懂!

不信?

那就先來試讀一下吧

結善緣,從好好聽話開始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一些人說得到,但做不到;或者說的話本身就有問題——這時,一般人往往就會依照自己以往的習氣排斥、拒絕、鄙夷,甚至直接表達出不滿情緒。

有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法師,在好好聽話方面就非常有心得。他在出家後不久就漸漸認識到:對人的言和行要分開來看待。一個人可能行為不好,但是如果他說的話有道理,那就要聽取。

特別是學佛的人,雖然某個人行持不怎麼樣,但他說的知見是對的,我們還是應該認真聽取。

另外,不要因為某個人講話講得很好,就認為他行為上也能做得好,就特別對待。正如儒家講的「不因人廢言,不以言舉人」,如此才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他人的言和行,不然很容易迷惑,起煩惱,自己障礙自己。

再有,不要因為某個人講話講得不好,就認為他沒有某種能力。語言往往只能表達粗淺的思想,深刻的部分是要靠內心去體悟的。

究其根本,聽別人講話,實際上是自己的心在與人交流。我們對別人的排斥、抵觸,別人立刻就能感覺到。本來花時間聽別人講話是為了溝通交流,結善緣,結果不聽還好,一聽反而結了怨。

無論是一位法師,還是一位在家人,在學習、工作中,掌握了好好聽話的能力,德行就日日增長,道業、學業、事業也自然就日日進步。

當你不再畏懼外在的目光

外在就會為你讓路

有一位居士,在小學時的課堂上,被老師當眾說像個猴子,這讓他深受打擊,幾十年過去了,傷痛至今無法排遣。

還有一些身體有些缺陷的人,長期被別人調侃,當作談資,以致變得很自卑,他們可能嘗試過很多辦法,都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性格也越來越封閉,與人交流的能力逐步喪失……

人心都有這樣一個特徵,總是記得過去某些人對自己做過的一些事,說過的一些話,一直無法忘記,每想起一次,就是對自己的又一次傷害,但又遏制不住地去想。

從佛法的角度講,只要心裡堆著這些傷害放不下,本身就遠離了快樂。外人的惡言說出口可能他們早已忘了,但你卻截取下來反覆溫習。

這才是痛苦的根本。

所以,平時我們要多想著別人對自己的好,多看光明面,多想自己的方向,這樣內心才會生起正念。

每個人的內心和身體都有長處和不足,不管自己的條件怎麼樣,都要先接受自己,不要怨恨、嫌棄自己。不要老是看到自己缺乏的,要多關注自己擁有的,多想自己要做的。當你不再畏懼外在的目光,外在就會為你讓路。

與其耗費珍貴的時光去回味被傷害的感覺,不如時時去溫習、感恩生命中一切正向的話語和信息,並且逐漸養成習慣,這樣慢慢就能遠離記憶中的任何傷害。

好好傾聽,也是一種幫人之道

現實生活中,我們內心有種種壓力、糾結,很多時候,如果有人傾聽自己的痛苦,我們心裡就會舒緩很多。而能夠傾聽我們痛苦的人,一定是能夠尊重自己痛苦,而不是再施予痛苦者一番道理的人。

2009年4月,我請時任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的林先生開設「龍泉之聲傾聽熱線」,專門接聽內心苦悶者的傾訴。在這個熱線里,志願者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傾聽,有的接聽員一次會接聽某人長達幾個小時的電話傾訴。

志願者們發現,傾聽可以幫助別人緩解痛苦和壓力;也發現,很多時候講道理根本無濟於事,因為對方道理都懂,都了解。當然,在傾聽中,適時地勸慰一兩句也很必要;但更多時候,還是要靠傾聽。

有一位打來傾聽熱線的來電者向志願者傾訴了自己的難言之隱,這個隱私一般人都很難接受。幸虧志願者接受過傾聽的訓練,否則,按照社會大眾的道德標準,接聽者會難以忍受這樣的信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讓傾訴者因暴露隱私再次受到傷害,而繼續一錯再錯。

傾聽熱線的志願者,首先考慮的是要緩解來電者的痛苦,以免他有過激的行為,之後才談到引導他走出誤區。

對志願者來說,首先必須放棄自己的標準,主動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但這只是在對方最痛苦的那一刻所採取的方法,並不代表自己會一直同意他的做法。因為只有先讓對方聽得進去他人的勸導,才有可能幫助他走出困境。

放下自己,完全站在對方的角度,才有能力認真傾聽別人的心聲,去理解,去接納,即使只有片刻。只要長時間地去練習,我們就會越來越接近對方,才能真正地幫到對方。

換個角度,當我們遇到生命的困境時,我們也希望遇到願意傾聽自己心聲的人,理解自己的人。

好好聽話,不是唯唯諾諾地傻聽話

聽話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唯命是從、唯唯諾諾地傻聽話,而是在放下自我這個高度之上的聽話。

在寺院里,弟子要聽師父的話。不過,這個也非常不容易。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一個心理過程——練聽話,練到最後就只聽師父的話,別人的話一概不聽;然後就很容易把自己搞得很孤僻和清高,但自己卻難以察覺。

在世間,工作中當然要聽上級領導的話,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和平級的同事搞好關係,聽得進建議。在家裡,家庭成員的意見都要聽得進去,讓大家都得到必要的尊重,才能過好自己和大家的生活。

有一位法師,出家前曾經跟著一個老闆搞了多年的經營,很受老闆的器重,時間久了就養成了聽不進同事意見的習慣,人際關係搞得很差,甚至出現大家集體罷工脅迫老闆趕走他的情況。後來,老闆放棄了員工,選擇了他。

這段經歷,更加堅固了他這個習慣——只聽老闆的話,別人的話一概聽不進去。

到了他經營公司的時候,還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為此吃盡苦頭,難以自知。直到出家,他才幡然醒悟。

他曾經感慨,倘若人生再來一次的話,他不僅會聽老闆的意見,因為企業是老闆的,於情於理都應該聽他的話;更會認真傾聽同事的意見,聽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還要聽國家的話,聽家人的話,聽朋友的話。

聽好聽的話,也聽不好聽的話。把這些話聽進去,至少是先為自己結了很多的善緣;有這麼多的善緣,自己的生活自然就會有改善。好的人際關係,好的群眾基礎,自然求財有財,求官有官,一帆風順,有求必應。

在家做一個聽話的家庭成員、聽話的員工、聽話的好國民,出家做個聽話的修行人。

推而廣之,不僅僅是工作中要掌握多角度聽話的能力,修行中更是這樣。

因為,初學佛法者往往會有一個誤區——聽話就是依師。那就只聽師父的,同行的話一概聽不進去。這樣就會很麻煩。

佛門對於依師有「依師要從依友起」的說法,先聽得進同行的話,慢慢訓練,最後才能真正聽得進善知識的話。

為什麼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職場和社會有這樣一個共識,你的成功取決於和對方談話時讓對方愉悅的程度。

在商業領域中,大家為了承攬客戶,積累了很多原則、方法、技巧等等,這些方法都有很好的指導性,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

在西方,有一位成功的廣告從業者,講述了這樣一個人生經歷。他要說服一個企業家把自己的廣告費交給自己。談判在午餐中進行,整個午餐,他都在傾聽這位企業家講述。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一直傾聽。正在他懊惱自己沒有向對方表現出自己的能力時,對方已經明確表示把自己的廣告費交給這位傾聽者。

這個經驗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成為他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心得。其實,這也應該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是說服對方,而是理解對方;不是告訴對方,我多麼有能力,而是告訴對方,我願意接受你的想法,體恤你的感受。

世間常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說法,這是什麼原因呢?佛法告訴我們,首先我們會產生種種的認識和想法,這些想法只是想法而已,是會變化的,這就是無常。今天這麼認為,明天可能就那麼認為。今年這麼想,明年可能就會那樣想,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當我們執著自己的想法,並認為永遠不會變而且絕對正確的時候,就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人活在世界上,怎麼可能總是讓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呢?

所以,在交流中,及時放下自己的想法,至少不要讓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對立,就能愉快地交流了。

因為,那只是想法而已。

人生在世,太執著自己的想法,就常常會與人話不投機,常常與人衝突、對立,就失去了經營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的機會。

修行更是如此。

在具體的職場和生活中,會遇到非常複雜的境界,想要堅持,就會與人對立,但是我們不必生氣。分清哪些是情緒,哪些是就事論事,這樣,雖然想法有差異,但是內心沒有對立。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增強內心慈悲的力量,這就需要常常訓練這顆心:從學習知恩、念恩、感恩開始。

學誠法師繼《好好說話》之後,第二大力作《好好聽話》重磅來襲

劃重點:看仔細,不是以前的那本《好好說話》,而是新書《好好聽話》

說和聽,一字之差。

願我們在時時刻刻的聽聞中都能有所收穫。

基本信息:

書名:《好好聽話》

作者:學誠法師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不僅需要一份聰明,更需要一種智慧。但光會說話還遠遠不夠,還要會聽話。聽是說的前提,說是聽的升華。只有聽完整,聽明白,聽深入,才能具備聽清話語的能力,理解話語的能力,品評話語的能力,才能學得會,說得對,做得好,也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宗教 的精彩文章: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
大手牽小手,學佛萌萌噠!
依教奉行是報答師恩最好的方法
《瑜伽師地論》第七講
2017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杭啟幕

TAG:大公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