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才是中國的脊樑,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這才是中國的脊樑,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天文學界這幾天有一個,讓人難過的新聞,也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9月15日深夜,我國「FAST之父」南仁東去世了,享年72歲。



國家天文台隨後發布訃告稱:




遵其遺願,喪事從簡


不舉行追悼儀式







也許很多人會問,FSAT是什麼?它是貴州平塘深山裡的一口「大鍋」。當然,這口「大鍋」,不是用來做蛋炒飯的,也不是用來倒葡萄酒的。

它是我國於2016年9月25日建成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






第一次看到這口大鍋,不了解的人會覺得有點搞笑。但是其實,它牛逼得不行。

它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望遠鏡,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比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

根據預測,它將在未來至少20年領先世界。



那它是幹什麼的呢?

它可以用來觀測脈衝星、暗物質、黑洞甚至星外文明,可以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宇宙信號。

舉個通俗的例子,就是你站在月亮上打電話,都能被它探測到。




它可以為我國帶來什麼呢?答案是——

天文學巨大進展的機會

。在過去40年間,諾獎的10項天文學項目中,有6項直接或間接通過射電天文手段取得。也就是說,射電天文學就是天文學諾獎的搖籃。而它的建立,讓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開始走向世界前列。





視頻:天眼之父:南仁東




這位馳騁於國際天文界的科學家,曾得到美國、日本天文界的青睞,卻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毅然捨棄高薪,回國就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長。當時他一年的工資,只等於國外一天的工資。





南仁東先生生平




南仁東,中國著名射電天文學家,北京天文台原副台長,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




1945年2月19日,出生在吉林遼源。

1951年,進入遼源中興小學校讀書。


1963年,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就讀。


1968年,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真空超高頻技術專業畢業,進入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工作。


1978年,進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師從王綬琯攻讀碩士研究生。


1982年,師從王綬琯攻讀博士研究生。


1985年,作為中方發起人促成中荷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合作。1994年起,帶領團隊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




1985年至1987年,在荷蘭德文格洛射電天文台作訪問學者。


1990年9月至1991年9月,以及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在日本國立天文台擔任客座教授。


2006年,當選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天文分部主席。




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23時23分,南仁東因為肺癌惡化逝世。享年72歲。




從小到大,我們學過無數科學家的故事他們身上無一不有著「艱苦奉獻」的精神但是每次看到這樣的故事的時候心裡總是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想,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的淡泊和風骨吧。




希望大家都能夠記得,有個中國科學家,他叫南仁東,他是中國的「FAST之父」,這才是中國的脊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讀 的精彩文章:

活著就必須做點什麼
女人的這五種表現,你能駕馭嗎?
張傑宣布謝娜懷孕,有種愛情叫張傑謝娜
國慶放假緊急通知,假期有變,速看!
說好是單純的房客關係,卻夜夜把我推到床上...

TAG:每日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