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國民健康殺手 健康護「心」

警惕國民健康殺手 健康護「心」

上個周日,你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休息日嗎?它可是第18個一年一度的世界心臟日。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提醒人們重視,世界心臟聯盟確定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心臟日」。

從你出生,心臟就開始夜以繼日地工作,可以說是身體的發動機。然而,心血管疾病卻嚴重威脅著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先看一組數據,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剛剛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SCD)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離世。

記者採訪了我市心內科專家,關於高發的心血管疾病,如何早期識別?如何預防?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文/記者 耿萌

通訊員 楊焱 黃玉梅 張雪園

1、關注

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

近年來,網上猝死的新聞每隔幾天便會出現,網友們已見怪不怪。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剛剛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SCD)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離世, 而其中60%以上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患者不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搶救治療。

據市一院心內科專家梁毅介紹,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臟性猝死具有胸痛、氣促、乏力、軟弱、持續性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衰、呼吸困難、突發心悸、眩暈、意識喪失常、抽搐等癥狀,發病特點為突發性,迅速性,高致死率。而心臟性猝死者絕大多數患有器質性心臟病,主要包括冠心病、惡性心律失常、心肌炎、非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異常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佔比約為三分之一。」

那麼,猝死可以預知嗎?梁毅告訴記者,對於很多猝死患者家屬的回憶總結看,猝死者病發前數天乃至數月可出現胸悶、胸痛、氣促、疲憊、心悸、肩膀疼等不典型癥狀,也有的毫無癥狀,有的人活動劇烈時會伴有心慌、氣短,而以前沒有胃病的老年人也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等癥狀。

「其中,胸痛、心慌是猝死的重要徵兆,這種痛往往『悶悶的』,且一般發生在胸骨後方,整個邊界不是很明確(跟手掌面積差不多)或者根本說不清到底哪疼。」梁毅提醒說。

在這裡還要特彆強調一點,不要小覷病毒性心肌炎引發的心源性猝死。特別是在感冒高發季節,20歲左右的青年最易中招。由於心肌炎早期很難與感冒區分開,所以感冒不能久拖不理。建議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心臟B超及心肌損害標誌物(如肌鈣蛋白、肌酸激酶等),有條件的還可做病毒分離或抗體測定。一旦確診為心肌炎,應積極治療。

2、現象

心源性猝死越來越年輕化

「我們國家這個心血管疾病發病人數越來越多,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在我們這裡也會經常見到20到30歲的年輕人也會得心梗, 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梁毅說。

其實,這類情況的出現都跟生活當中的壞習慣息息相關,年輕人吸煙喝酒、熬夜,壓力變大等等都有可能引發心臟疾病。

梁毅指出,尤其是中青年群體,在大城市生活壓力大、節奏快,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時期,不可避免地加班熬夜和飲食不規律。而從養生角度來講,晚上11點到凌晨這段時間,是肝臟代謝的重要階段。熬夜時心腦血管的生物鐘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進而引發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黏稠度增加。因此,長期熬夜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高於正常人。

「曾有資料顯示,像醫生、媒體、倒夜班等職業的人猝死的幾率更大,這就和工作強度大、節湊快有很大關係,心臟一直高速運轉,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時間長了,自然會發生紊亂。」梁毅解釋說,再加上,「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的應酬飯局,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血管的負擔(血管內脂肪堆積);諸如抽煙、喝大酒等不良習慣,也都增加了冠心病風險。

因此,梁毅建議說,年輕人要少吃油膩的東西,適當的鍛煉身體,盡量的給自己減輕壓力。心臟的血管一旦堵塞之後,那麼心肌在數小時之內就慢慢壞死,壞死的面積越大,可能病人預後越差。

3、建議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進行篩查,早預防

這是一個悲劇。

53歲的劉先生因為心臟不舒服來醫院就醫,經過檢查,顯示冠狀動脈堵塞嚴重,因為病情危急,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但是劉先生認為自己就是偶然胸痛,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需要住院,執意要回家。

一段時間後,醫生遇到劉先生的家屬,才得知劉先生在家裡發生了猝死,已經走了。

「像這樣的悲劇,我們在門診上經常會遇到,不管你怎麼說,怎麼勸導,怎麼解釋,因為癥狀不明顯,總是不能引起一些病人的重視,從而發生這樣的悲劇。」梁毅惋惜地說道,國民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認識,遠遠不夠。

這也表現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篩查率低、「三高」知曉率低、控制達標率低、高危人群用藥率低。

《2016 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指出,做好心血管病預防的關鍵在於危險分層,建議通過危險因素篩查,鎖定高危人群。一級預防目標人群是具有一定的危險因素但尚未發生急性冠心病和腦卒中的人群,其預防的目標是減少心血管病發病的危險;二級預防目標是對有冠心病或腦卒中病史的患者,減少疾病複發的危險、減少併發症和提高長期生存率;其中,首次心血管病急性發作常常來不及得到救治,心血管病導致的早死主要發生於一級預防人群。因此,一級預防是重點。

「因此,我們一定要增強公眾心血管風險高危篩查的意識。」梁毅強調說,首先要開展對大眾的防治知識宣傳,讓更多的人關注心血管病風險。其次是推廣高危篩查管理模式,鼓勵患者門診就診時進行常規心血管病風險篩查,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病風險,並提升大眾對於管理風險的認知水平。

那麼,哪些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呢?梁毅說:「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或超過55歲的絕經後女性,如果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和吸煙有這些項中的三項以上危險因素,就是心血管風險的高危人群,這些高危人群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

如果發現自己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應該做哪些篩查呢?

對此,梁毅介紹說,常規的心血管病風險篩查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等等。

門診時,不少病人前來諮詢,自己通過檢查發現了斑塊怎麼辦?對此,梁毅表示,如果斑塊增大,或者破裂,就會形成血栓,導致腦梗死的發生等,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同時,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監測斑塊的大小。

4、呼籲

放鬆,再放鬆,讓心臟歇歇吧

「我們很愛惜自己的車子,跑了多少公里就會為自己的愛車做保養、維修。其實,我們的心臟同樣也是需要呵護的。」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臟診療中心專家韓冰介紹,以一個正常成人每分鐘心跳75次計算,每小時心跳次數為4500次,每日跳108000次,每一年心跳次數為39420000次;以某地區人均壽命73歲計算,一生心跳次數為2877660000次,即二十八億七千七百六十六萬次。「心臟的忙碌由此可見一斑,我們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心臟,讓它勞逸結合,平安一生。」

而現代人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使得心臟一直處於高度運轉中,不能得到休息,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問題。再加上身邊的胖子多了,血壓、血脂、血糖升高的人多了,心臟出毛病的人也多了,被心臟病奪去寶貴生命的人更是越來越多……

那麼,如何呵護我們的心臟呢?根據多年臨床經驗,韓冰給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要定期體檢,及早發現自己是否存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危害心臟的疾病。一旦發現血壓、血脂或血糖升高,應及時就診,找醫生幫忙採取措施,控制好血壓、血脂和血糖,以減輕或消除對心臟的損害。

第二,要控制體重,通過「管住嘴,邁開腿」等積極有效措施,儘快地把超標的體重減下來,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第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就要改掉一些不良嗜好和習慣,如熬夜打牌、吃宵夜、煙酒過度等等,從而減少誘發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時刻牢記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健康四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態平和。

對於已經存在心臟疾病的患者應堅持服藥,定期複診,按醫囑調整方案,切莫擅自停葯,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中風等惡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釀成悲劇。

而對於頻頻中招的年輕人,韓冰呼籲,一定要學會放鬆,可以用慢走、瑜伽等任何可以讓自己身心放鬆的方式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不少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即使是下班或者休息日,仍然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而不能完全放鬆,而當人緊張時,心跳一定是加快的,心臟也會累啊,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放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城晚報 的精彩文章:

徐州人到外地看病能用醫保啦!需要辦的手續都在這裡!果斷收藏!

TAG:彭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