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傾盡所有 終於把來報恩的小孩養成了討債鬼

傾盡所有 終於把來報恩的小孩養成了討債鬼

在《中國青年報》上看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自殘的男孩。

問起來,他說他挺愛這個世界——家庭條件這麼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又疼他,學習成績也不錯,人長得還挺「酷」……

小時候的一天晚上,媽媽帶他到朋友家串門。回到家,他突然發現一直攥在手裡的一塊糖不見了。那糖是媽媽的朋友送的,自己家裡沒有。但他要那樣的糖,非要不可!

他在地上打著滾連哭帶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見狀,實在心疼。為了滿足他的要求,全家傾巢出動,帶上手電筒,沿著來路進行「拉網式」搜尋。眼看到了凌晨一點,糖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著因絕望而哭得死去活來的孩子,終於硬著頭皮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他要什麼准能得到什麼。後來他長大了,想要一個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著滾哭,而是拿起刀割破自己的手腕……

在醫院裡,他被搶救了過來,但他開始絕食。他的父母哭著對他說:「你想把我們急死嗎?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

他恨恨地說:「但是我就想要她,要她!!要她!!!」

是啊,一顆被慣壞了的心憑什麼不可以歇斯底里地叫囂「我要!」得到了天經地義,得不到就自殘威脅家人。從一塊無理的糖開始,這個孩子就被無休止的滿足溫柔的團捏,直至團捏得失去了人形。

孩子吃定「怕孩子生氣」的父母。

把時光倒回10多年前,剛做新手媽媽時,我只要一聽到娃兒爆炸式的嚎啕哭泣,便嚇得立即跳起,為心愛寶貝塞上熱騰騰的奶水。沒經驗的媽媽大都如當時的我,只要寶寶多一秒的哭泣,媽媽便有多一秒的心疼,多一秒的焦慮。

萬萬沒想到,寶寶的哭,猶如緊箍咒,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可以把媽媽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德國兒童行為治療師安妮特說:「才會吸奶的寶寶就有能力記住爸媽的反應,然後推論出自己接下來的行為模式!」

於是,寶寶記住:

餓大哭馬上有奶喝

無聊大哭馬上有人抱

寶寶便以此一招半式闖天下,到了學步兒,又從大人的反應中找到生存法則:

生氣就可以買糖果買玩具

大吵大鬧就可以不必被處罰

這類孩子一次次得逞後,會變成磨人精,以耐力戰、持久戰、刁鑽戰,力圖攻破母親的愛心底線。

若是為人父母至此還不及大夢初醒,那麼寶寶便循著「耍賴路線」一路順風挺進!及至青少年,當然更懂得以頂嘴、威脅、出走、鬧自殺等,逼父母割地賠款、束手投降!

一個個無法掌控、唯我獨尊的愛哭鬼終於膨脹為「大怪物」。

以上的公式,叫做:把投胎來報恩的小孩變成討債鬼之完全養成式。

當孩子犯錯,本來應該是:長輩批評教育,孩子反省自己,糾正錯誤。

而今卻變成:父母不願意因出面管教而造成親子衝突,不僅束手無策,更停止了必要的管教行動。

當父母放棄了好好管教的機會,當孩子的錯誤沒被及時糾正,他們會繼續犯錯,而且很可能越犯越嚴重。那「未被矯治的錯誤」,終有一天會無預警的爆炸,威力驚人,無可收拾。

清除這顆定時炸彈,只有在孩子每一次犯錯時,勇敢站出來,正確地管教孩子。

我相信,只要有心,我們一定能夠更有技巧的談話,讓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減少怒氣。但是,萬一還是無法避免孩子生氣,請不要自責,因為天底下本來就沒有人喜歡被指責。

既然要管教,必定事出有因,必定有干涉介入。親子之間不可能沒有衝突。

我們提醒自己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戒怒戒吼,盡量維持和平無波,但面對成長中的孩子,這通常是夢幻畫面。勇於管教的父母,不可能讓家裡永遠太平。果真如此,那必定是息事寧人,必定是假象。

媽媽們或許會問:你這麼嚴厲,不怕把親子關係搞得很僵嗎?

我認為:父母的角色本來就不是永遠在討好孩子,我為什麼要內疚?孩子又不是我的「客戶」,為什麼得永遠站在他的立場,滿足他的需要?

只要是孩子,永遠只會嫌樂趣太少,責任太多;嫌自由不夠,限制太多!所有孩子對於父母堅守原則,當下只會有滿腹的怨恨,絕不可能出現百分百的認同,甚至還懂得感激父母。

你想,孩子可能會這樣說嗎?「媽媽,謝謝你要求我重新把碗洗乾淨,因為這樣,我將來才可能做好工作!」「媽媽,謝謝你要求我重寫作業,因為這樣,我才可能熟能生巧!」

終有一天,當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確實因為父母鍥而不捨的「監督」而大大提升時,絕對會發自肺腑的感恩。

有幾次,我家的調皮兒子在被我處罰時故意嬉皮笑臉,然後瞄過來看看我有沒有偷笑,意圖軟化我的態度,我當然不會中計,因為面對孩子的犯錯,如果我自己都蠻不在乎,那麼孩子當然也會當成一場兒戲!

當然,如果孩子被處罰完畢,知錯能改,我絕對立馬從後媽變回慈母,投以熱情溫暖的一抱。因為,我真的愛他,希望他好!而他願意改好,就值得我更靈活的「變臉」。

該管就要管,該疼就要疼。

能有效管教孩子的黃金期,就那麼幾年。

孩子幼時,懵懂無知,小小的身軀會敬畏父母巨大的形象,更怕失去父母的關愛與保護。此時父母的管教相對容易,並且能發揮最大效果。

父母要好好把握這段「教養黃金期」,勇敢握住管教的權柄,樹立長輩的權威。不要讓孩子的天真無邪,迷惑住大人的理智,阻礙了父母的管教。當然,也不能因為孩子的幼弱依戀,我們就無限制的濫用管教權。

教養孩子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小時給他扎針,長大給他翅膀!

在孩子心智柔軟時,就讓我們遇見他們的錯誤,並且找到方法幫助他們,讓他們更進步、更懂事、更成熟。等到羽翼豐滿時,就讓他們展翅飛翔!

有的父母說:「怎麼辦?孩子小時候,我都沒在管,真的就像你說的,現在孩子十幾歲了,我怎麼說都沒用!怎麼辦才好?」

其實,我的內心只有一句話:「不怎麼辦!真的,孩子大了真的難管啊!」畢竟,我們若先給了孩子「翅膀」,他們就自由自在亂飛了,怎麼可能收回翅膀?

當然,世上還是有解藥,那就是「愛」!但那時父母得加上很多倍的愛,投入很多倍的心力才有扭轉的機會。

因為我非常清楚能有效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很短暫,所以每天我都會自我提醒:只要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只要我們親子雙方事前已經約法三章,只要執行的方案合情又合理,那麼,就不必開放空間讓孩子討價還價。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堅守立場,讓規則變成習慣,孩子的日常生活才能上軌道。

每天的生活中,孩子有太多時刻試圖衝破防線,或死皮賴臉,或頂嘴反抗,或使用拖延戰術,但最後都會發現媽媽我的態度始終如一,毫無鬆動,他們則必會用各種強烈的語言或神態知會我:

媽媽,我討厭你!

媽媽,我非常討厭你!

媽媽,我非常非常恨你!

……

是,不用臭小子開口,我完全知道我是一個「討厭鬼」。我當然想永遠被孩子愛戴,做個他心目中的「好大人」!但是我這個「好大人」若要能教育出另外一個「好」大人,就得守住「愛孩子」與「管孩子」的邊界!

所以,我告訴自己:不必過分同情你多流的眼淚,如果你真的衝撞了界限!不必過分關注你喃喃的抱怨,如果遊戲規則合情合理!

所以,我還會平靜而嚴正的告訴孩子:「媽媽真不怕得罪你,但真怕沒教好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欖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青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