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槃之花出我戶 有鳴其鹿游於塬

如槃之花出我戶 有鳴其鹿游於塬

如槃之花出我戶

有鳴其鹿游於塬

朱瀚石鼓文七言聯「如槃之花出我戶;有鳴其鹿游於塬」,拍品見無錫文苑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200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名家翰墨專場。款識:雲峰仁兄先生正腕,丁卯長夏輯石鼓,朱瀚。鈐印:蒓盦、朱瀚。

拍賣公司介紹:朱瀚,原名時序,號寅安,江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

此聯所署丁卯應該在1867年。朱瀚(?——1857)原名時序,號寅安,江西人。道光二十年(1840)進士。一個死了10年的人,怎麼又復活寫下此聯?朱瀚以畫見長,工畫墨梅,頗似金農。道光十五年(1835)作梅花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有沒有可能再上溯一個甲子?即1807年。因為不知道朱瀚具體生在哪一年,這個就不太好判斷。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可能性小一點。

在晚清民國之際,臨摹石鼓文的人很多,本博客曾介紹過楊沂孫、吳大澄、陳師曾、吳昌碩,他們都寫過石鼓文,只是吳昌碩富有個性。「朱瀚」這種書寫風格與吳昌碩有點近。但只有後人模仿前人,不可能前人模仿後人。乾、嘉、道時期,在篆書書法上,模仿李斯嶧山銘鐵線篆的玉箸篆盛行,昨天本博客介紹過,這一時期孫衍星、段玉裁、萬承鵬等書家,都是寫玉箸篆。

此聯本博客認為是贗品。總體來講,筆下功力還是比較膚淺。其中 「戶」字就寫得完全變形了。

「石鼓」於唐代初出土於天興三疇原(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三疇原),石鼓文以後被遷入鳳翔孔廟。五代戰亂,「石鼓」散於民間,至宋代幾經周折,終又收齊,放置於鳳翔學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歡「石鼓」,於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將其遷到忭京國學,用金符字嵌起來。後因宋金戰爭,復遷「石鼓」於臨安(今杭州),金兵進入汴京後,見到「石鼓」以為是奇物,將其金鏟下,以致原字被鏟得斑剝,字跡輪廓變得模糊,現在幾乎不可辨。

前些年,與李桂賢大姐一起拜會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院長與大姐是校友),並蒙院長贈票,一起參觀到故宮珍寶館,看過這十面「石鼓」,殊為驚嘆,石頭風化的非常嚴重。

石鼓文,亦稱「獵碣」或「雍邑刻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無具體年月,唐人韋應物和韓愈的《石鼓歌》都認為是周宣王時期的刻石。宋人歐陽修的《石鼓跋尾》雖設了三個疑點,但還是認為屬周宣王時史籀所作。宋人鄭樵《通志略》則認為「石鼓」系先秦之物,作於惠文王之後,始皇之前。近人羅振玉《石鼓文考釋》和馬敘倫《石鼓文疏記》都認為是秦文公時物,與韋、韓說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據郭沫若考證,「石鼓」作於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所不同之處,在於是宣王時史籀手筆或是秦臣手筆。

其書傳為史籀手筆,體態堂皇大度、圓活奔放,氣質雄渾,剛柔相濟,古茂遒朴而有逸氣。橫平豎直,嚴謹而工整,善用中鋒,筆劃粗細基本一致,有的結體對稱平正,有的字則參差錯落,近於小篆而又沒有小篆的拘謹。在章法布局上,雖字字獨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間的偃仰向背關係、其筆力之強勁在石刻中極為突出,在古文字書法中,是堪稱別具奇彩和獨具風神的。

康有為稱其「如金鈿委地,芝草團雲,不煩整我,自有奇采。」其書體為大篆向小篆過渡時期的文字,學《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學小篆,百無一失。後世學篆者皆奉為正宗,無不臨習。楊沂孫、吳大澄、吳昌碩、王福庵等皆得力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我篆 的精彩文章:

十風五雨歲則有 左圖右史身其康
活人術擅靈樞學 愛我箴鑴藥石銘
出車入魚既安晏 左龍右虎辟不祥
陸德明廣求經典 許叔重博採通人
孫康對月帶書冊 邵子格天通易辭

TAG:最美我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