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夏末初秋,倫敦文藝溜達指南

夏末初秋,倫敦文藝溜達指南

初夏至秋日的倫敦,可說是這座城市一年之中最舒服的時候;正因不算過熱的熱浪替大不列顛島嶼帶來一陣暖意,整座城市彷彿被注入一股生氣,各種有趣的文藝活動讓倫敦更顯生命力。從設計、音樂、藝術再到表演,城市角落蓄勢待發的各種聲音,交織成一幅前衛與懷舊並存的文化藍圖。在這蛻變不斷的文藝據點中,從古老的百年音樂劇院到實驗意味濃厚的近未來表演,走進街道巷弄間,探索倫敦的文藝進行式。

倫敦設計節

London Design Festival

在 9 月 16 日開幕的倫敦設計節,是這座城市每年最受矚目的設計盛會。從 2003 年起,至今舉辦第 14 年屆的設計節,早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設計活動,而是一場文化盛事。作為推動全球創意產業相互激蕩和促進的大節日,它跨越了各式家居、時裝、數位、建築等等無數設計和藝術交疊的領域,以最大的範疇去體現「設計」一詞的包容力,以及設計對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佔有的重要性。

每年倫敦設計節都會有令人注目的地標設計作品(Landmark Projects),而今年最受注目的莫過於紡織品設計師 Camille Walala 的大型裝置作品 Villa Walala。Camille Walala 是當今孟菲斯設計(Memphis Design)領域裡頭極具代表性的設計人物,設計風格明亮、大膽並充滿各式繽紛圖案。

這次的 Villa Walala 延續著 Camille Walala 作品一貫的風格,各種形狀的彩色充氣軟體,像一塊塊積木般被拼搭而起,構建出一個彩色的城堡。在倫敦布勞德蓋特兩側的辦公樓和塔樓中,Villa Walala 裝置植入其中,瞬間便活躍了這區原有的嚴肅氛圍。而另外 V&A 博物館裡也將展出設計師 Ross Lovegrove 的作品「起伏的掛毯」(Undulating Tapestry),以及兩位巴勒斯坦建築師 Elias 和 Yousef Anastas 的石材塔裝置「While We Wait」等等,有機會前往設計節參觀的朋友們可別錯過。

屋頂電影俱樂部

Rooftop Film Club

在倫敦一年裡最舒服的夏季, 可不能錯過最熱門的屋頂上的派對,其中又以屋頂上的電影放映最受歡迎。屋頂電影院里的觀影體驗,讓你能與天幕極為靠近,與星星相伴,遠離地面塵囂,替觀影增添了許多浪漫詩意。大大小小的屋頂露天電影院中,Rooftop Film Club 可說是最為出名!在倫敦有多處不同據點的 Rooftop Film Club,從位在東南方 Peckham 的 Bussey Building、潮人聚集地 Shoredtich 的 Queen of Hoxton、 更東邊 Stratford 的 Roof East、 再到西南方 Kensington 的 Roof Gardens,共有四處屋頂供不同社區的居民參與活動。從前只在天氣溫暖時才開放的夏日限定電影院,近幾年更因為高人氣而逐漸拉長開放時間;播放清單中的電影從經典舊片、藝文品味再到院線大片,絕對會讓電影迷們大有選擇障礙!

而其中 Peckham 的 Bussey Building 以及 Stratford 的 Roof East 屋頂電影俱樂部,不僅可以看電影,還可以 360 度欣賞倫敦各處的夜景。每個電影院場地後方都有小吃攤與酒吧的設計,看電影的時候來碗爆米花等等小食,佐杯啤酒助興,讓觀影體驗更添趣味,可說是倫敦直到夏季尾聲依然延燒的親民活動。

PINK FLOYD 回顧展

Pink Floyd Exhibition at the V&A

迷幻搖滾盛宴

2013 年,英國知名藝術博物館 V&A 與德國音響大廠聲海(Sennheiser)規划了 David Bowie(大衛?鮑伊)回顧展「Daivd Bowie is」,打破展覽框架,呈現出完美結合視覺與聲音的音樂旅程展覽。繼 David Bowie 回顧展的超高人氣,V&A 今年夏天再次與聲海再度攜手,以倫敦傳奇樂團 Pink Floyd 為主題,舉辦了該樂團的世界首次回顧展;讓搖滾樂迷跟著這支跨時代的前衛搖滾樂團,開啟自 1965 年成立至今的音樂發展歷程。

本次展覽展出了超過 350 件與英國前衛搖滾樂團 Pink Floyd 音樂創作相關的展品,集結許多樂團成員私人物品、手稿、各式設計草圖海報、演唱會製作物、專輯 MV、現場演出以及採訪影片等等。

在偏暗的展間里,透過視覺和音樂的相結合,觀眾們能盡情深入 Pink Floyd 架構出的迷幻異想世界。不論你是 Pink Floyd 的資深樂迷還是新粉絲,都能從展覽深入淺出的探討介紹與極少公開的幕後故事裡,得到許多新的音樂探索與啟發。

倫敦最古老的表演音樂廳

Wilton』s Music Hall

坐落在短短的 Graces Alley 小巷之中,Wilton』s Music Hall 斑駁的木門與牆面,道盡了這棟老建築幾個世紀以來的故事。建築本身可追溯至 1690 年代,從最先的住宅平房到 18 世紀作為當地船長與水手們的啤酒屋,再到 19 世紀中葉由 John Wilton 買下,轉變成廣納芭蕾、馬戲、遊樂器材的表演戲劇沙龍;歷經大火、戰爭與東倫敦曾經的治安惡名昭彰,這裡曾被遺棄一時。直到 1972 年英國演員/劇院歷史學家 Peter Honri 開始著手搶救,Wilton』s Music Hall 回到大眾眼前,被英國政府列為「The Grade 2 Star Listed Building」(具重要歷史意義或極為特殊的建築)。

正因其空間懷舊的氛圍,吸引多位導演、藝術家前來拍攝電影;像是導演 Richard Attenborough 的《Chaplin》(卓別林與他的情人)便是在此拍攝而成。1997 年開始開放一般大眾進入,在建築團隊 Tim Ronalds Architects 的維修改建下,二樓古色古香的表演廳重新拾起耀眼光芒;結合小酒館、歌劇、工作坊、表演藝術、古典樂、現代舞、民謠、魔術秀、木偶戲與實驗劇場的豐富活動內容,如今成了倫敦當地藝文愛好者的聚集據點。

平均一星期兩場的重點活動之外,Wilton』s Music Hall 也不定期舉辦主題表演派對,像是以 20 年代為主題的 Swing Dance Party,或是復古的乒乓球大賽,在歷經近 400 年的復古漂泊氣息下,感受這座老城的表演舞台蛻變歷程。

池田亮司:測試圖紋

RYOJI IKEDA:Test pattern at The Selfridges Old Hotel

被譽為「極簡主義電子音樂大師」的日本聲音藝術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擅長以科學家的精準度,透過數位技術發掘聲音與影像的本質以及純粹性,開拓出一種立於科學與藝術交界的聲響美學觀點。池田亮司在過去也曾經在倫敦進行多次演出與展覽,像是與倫敦知名音樂廠牌 The Vinyl Factory 合作的演出,對倫敦視覺或聲音實驗愛好者來說,早已是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

而今年在Old Selfridges Hotel 里出演的作品《Test Pattern》,池田將透過即時電腦軟體的操作,讓音訊轉化成緊密的條碼圖案,跟隨著緊湊極簡的聲響節奏出現以及迅速消失。伴隨影像出現、消失的急速步調(每秒幾百格),這場演出本身也可以看成測試場地聲響與影像設備,以及對於觀眾反應的考驗。這場表演也是現在 Selfridges 正在舉行的音樂系列活動 Music Matters 之一。Music Matters 的活動售票營收,其中的 20% 也都將捐贈給倫敦的音樂基金會,希望持續支持倫敦作為世界音樂首都的發展。

[ 感謝今日作者 ]

thepolysh.com

撰文_Athena Chen & Alice Chan

GIF/1.1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倉 的精彩文章:

聽說90%以上的人都是去巴厘島都是為了住酒店的
說真的,你移居島嶼的可能性有多大?
3大細節+5道問答,讓你把日式空間搬回家
丹麥極簡設計帆布包,自由實用主義者的最愛
不care去哪裡「旅遊」,只希望能嘗試「慢游」

TAG:良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