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中的腕法、身法、筆法

書法中的腕法、身法、筆法

學篆刻看教程,關註:篆刻微刻,免費領取55G篆刻教程。

腕法

掌握了正確的執筆法後,還要注意腕法,只有使指力和腕力很好地配合,協調運作,寫出字來才能有力度和氣度。腕法的要求是八個字:指實、掌虛、腕平、掌豎。

指實,就是手指執住筆管要著實,每個指頭都要互相配合,達到「五指齊力」的要求。書寫是用力協調和諧,緊松適宜,得心應手。不宜太緊,也不可太松。手指執得過緊,就使用筆變得僵硬,同時也很吃力,時間一長就會感到手指發麻而不聽使喚。因為毛筆是柔性的,執得太緊就不能發揮毛筆特有的功能。傳說有次王獻之在寫字,其父王羲之從背後猛地用力去拔筆,沒有拔掉,就說王獻之日後必有成就。這實際上是個錯誤的傳說,且不說它的真實性如何。如這樣拚命地執緊筆桿,還談得上什麼運筆自如,靈活瀟洒。所以清代書法家包世臣曾說:「握之太緊,力止在管,而不往毫端,其書必拋筋露骨,枯而且弱」。

掌虛,就是不讓手指緊貼掌心,掌心應是虛空的。這樣手指與筆管才能轉動進退。前人曾要求手掌中能放一個雞蛋,這雖是種誇張的講法,但說明了掌心一定要有空間距離。如讓手指緊貼掌心,就阻礙了手指與筆管的運動。

腕平,就是指手腕與紙面要保持相對平衡,使筆管保持垂直,這樣是為了便於運腕,使腕左右前後地運動,即可四面鋪毫,八面出鋒。如果腕不平,或上翹下俯,毛筆就不能在紙上自由地運轉,直接影響書寫效果。

掌豎,就是手掌要豎起,使腕與紙面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使筆鋒垂直,便於運筆起勢,不致筆畫偏斜。另外,如果掌不豎起而緊貼紙面,則手指和腕就無法運轉了。注意筆鋒垂直是指運筆寫第一個點畫時應這樣,即落筆寫字起,而以後在書寫過程中可前後左右的調整運動。

運腕,就是通過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左右起倒的靈活運動,使筆毫在紙上寫出點畫分明的線條。運腕不僅直接牽引著五指的運動,而且關係到字的好壞。因此,初學者都要學會運腕。首先要注意的是,寫字必須以手腕運筆,而不可用手指運筆。手指運筆叫「撥筆」,而此種方法是寫不好字的。筆管被五指執著不動,依靠手腕里發出力量使手活動。這樣運腕用筆,手腕就要離開桌面,使之懸空著,不然手就無法活動。許多人寫字時將手臂連腕緊貼桌面,這樣腕就被固定了,寫字時就只好用手去撥動筆管,而且筆尖的運動範圍也非常之小,寫二厘米左右的小楷還可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至再大的字時,就無能為力了。所以,講究運筆首先需要練習懸腕法。

懸腕法,就是把腕、肘在內的整隻右臂離開桌面而懸空,又稱為「懸肘法」。運用此種方法可以左右前後地揮毫運筆,從而便於靈活轉動和把力自然輸送到筆端,使字更顯得蒼勁生動,筆力紮實。明代書畫家徐渭曾在《論執管法》中說:「古人貴懸腕者,以可儘力矣」。同時可以不受墨跡未乾的限制,適宜與寫中、大楷或更大的。初學懸腕法時,手腕容易顫抖,書寫也忽高忽低,或粗或細,感到手臂肌肉緊張,這都是正常的,只要堅持練習,經過一階段後就會感到運用自如,自然輕鬆了。因為懸腕寫字對於腕力的發揮,筆力的表現都極有益處。所以,初學者闖過此關,今後將受益無窮。元代書法家趙孟FU曾說:「古人稱下筆有千仞之勢,此必高提手腕而後能之」。

枕腕法,就是用左手背(或用竹、木為擱臂)似枕頭那樣墊在右手腕下面,這種方法只適宜於寫小楷,實用價值不大。因為枕腕後就會阻礙腕力的運用發揮,也會增加腕部的摩擦,感到不便利。同時也失去了左手按紙及移紙的作用,因此要移動紙時,就要停下筆抽出左手,這樣不僅減低速度,而且使字的筆勢沒有連續性,故此法不宜提倡。

提腕法,就是手腕提起,而肘部依然擱在桌上,它較適用於寫中、小楷。此種方法由於肘部可以擱住桌子,較長時間的書寫,手臂不易酸痛。但是因為肘部抵住桌面,限制了運筆的幅度和力度的輸送,亦容易揩去墨跡未乾的字。

運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練的,必須在不斷地練習中才能掌握。開始時很可能腕不靈活,感覺很僵硬,這就要堅持練習。並且在休息時也可臨空練習,將手腕左右不停在運動,同時這也是在練懸腕,此種方法初學者可以一試,效果較好。

身法

寫字不僅要學會執筆法、腕法,而且要掌握正確的身法,即身體的姿勢。書法的點畫線條,雖然依靠的是執筆與運腕,而配合和貫注的應是全身的力氣。寫字姿勢的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寫字的好壞,而且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身法有兩種,一是「坐勢」,一是「立勢」。

坐勢要求做到:兩腳放平不翹起,腹背直起兩肩平,頭部端正不偏向,挺胸不抵桌子邊。簡而言之就是:頭正、臂開、身直、足平。

頭正,就是寫字時頭部要保持端正,不要歪斜,可略微向前一些,視線正了下筆就看得清楚,注意眼睛和紙面要保持一尺左右,太近了會損傷視力,太遠了落筆看不清楚。

臂開,就是兩臂自然開張,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兩肩要齊平,不要有高低傾斜,這樣不僅能運筆自如,而且不會影響健康。

身直,就是身體要坐得正直,胸部要微微挺起,與桌沿要有二寸左右的距離。有些人寫字時胸緊靠著桌沿,或是背弓起,身體彎曲,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姿勢。

足平,就是兩足要自然安放在地上,踏穩放平,不要交叉,翹二郎腿,要使身體保持安穩而不搖晃。

立勢,是站著寫字,這往往是寫三、四寸以上的大字,或者更大的字。立勢要求頭俯、身躬、臂懸、足平。

頭俯,就是頭要略微低些,面向桌面,視線正直,便於落筆書寫。

身躬,就是身體向前略作彎曲,與手臂的趨勢相協調。如身體過於挺直,就會阻礙運筆書寫。

臂懸,就是兩臂懸肘向前,呈「八」字形,左手按紙,右手運筆時注意左右前後運轉的靈活。

足平,就是兩足自然張開,距離與肩部寬相等。右腳可稍向前伸,給右臂增強助力,即前人所說的「力發乎腰其根在腳」。

筆法

元代書法家趙孟俯曾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清代康有為也曾講過:「書法之妙,全在運筆」。可見筆法四書法中關鍵的技法。因此,是否理解並掌握用筆之法,不僅直接影響到是否入書法藝術的大門,而且直接影響到今後書法水平的高低。書法作為獨特的傳統藝術,其藝術的物化形態就是通過用筆來書寫線條,結字造型的,正如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說「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因此,歷代書法家都十分強調用筆。凡是歷代書法大師,他們在運筆上都具有精湛的水平和紮實的功夫。

那麼,什麼是用筆呢?用筆包括了下筆、行筆和收筆,這就要求充分利用筆毫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功能,使運鋒鋪毫首尾完善,氣勢流暢,筆力豐盈,使筆毫在順逆相交,疾澀相顧,輕重相間的情況下運行,這就是用筆。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一定時期(甚至長時期)的反覆練習,而且要勤于思考,分析運鋒鋪毫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即不同的用筆方法下,點畫線條所產生的形態,從中找出一些藝術規律。我們常見有些人寫字的時間不算很短,有的甚至有好幾年了,看其字結構尚可,那是因為長時間的習寫變得熟練了,但分析其點畫線條卻很少有幾筆是符合要求的,不是偏鋒,就是敗筆。其原因就是沒有理解和掌握用筆的藝術規律。唯其如此,趙孟俯才說「用筆千古不易」。

用筆,在整個書法藝術體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很複雜的,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一書中曾說:「書法在用筆,用筆貴用鋒」,「總之,作字之法,先使腕靈筆活,凌空取勢,沈著痛快,淋漓酣暢,純任自然,不可思議。能將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此說較生動地介紹了用筆過程中的變化及要領。

圖文編輯:篆刻微刻

版權信息:文章來源於網路,無法查證或聯繫上原作者,如涉及版權事宜請聯繫我們以便及時處理,感謝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篆刻微刻 的精彩文章:

當代九位篆書家
「印宗秦漢」的篤行者
高調寫字,低調做人

TAG:篆刻微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