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傳習錄》為何重要?

《傳習錄》為何重要?

你可能沒聽說過他

但他有一群「超級粉絲」

王守仁,字陽明,又稱王陽明。明朝的軍事家、思想家,已經去世近500年。我們的教科書中從未提起過他,主流的儒家大師中也沒有他,就這樣一位在公眾視野中並不知名的人物,卻有一群你很難想像的「超級粉絲」。

比如為日本贏下日俄戰爭海戰的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比如蔣介石,字中正,中正這個名字來源於王陽明心學中的「大中至正」。蔣晚年退居台灣時,還將台北郊外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比如在超級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裡面,作者明月把王陽明列為明朝近三百年歷史第一人……

還比如余秋雨評論王陽明: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

這樣的人,我們很難不對他提起興趣。而王陽明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傳習錄》。《傳習錄》類似《論語》,並非王陽明本人親筆撰寫,是由其弟子將他們平時傳授或探討學問的文稿編輯匯總而成。

這部作品,被余秋雨評價為「複雜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智謀在文中如同遊戲,滿紙之間,大將風。」

一代國學宗師錢穆也如是說: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有人必讀的書, 王陽明自己是一個大學者,但他講的道理,卻讓不讀書的人也能懂,他的話不一定是講給讀書人聽,不讀書的人也能聽。

《傳習錄》如此重要

為什麼身邊研習《傳習錄》的人不多呢?

論《傳習錄》,無論是思想深度,抑或行文方式,還是作者成就,都不輸於《論語》。但為什麼《傳習錄》這麼名不見經傳呢?

因為它太難了。

「先生於《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為正,蓋先儒所謂誤本者也。愛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

這一段是《傳習錄》的開頭,是以儒家經典《大學》的格物致知來引入對王陽明的評價。即使對著譯文,大多數人應該都看得雲里霧裡,不太明白說了什麼。由此可見,《傳習錄》並不淺顯易懂,但大眾又想解讀《傳習錄》,得到書中的真知灼見化為己用。怎麼辦?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當然有,就讓台灣學者張慶祥老師,為你解讀這難以理解的古人瑰寶——《傳習錄》。

張慶祥老師自幼慕道,曾潛心研讀三教經典,尋找古聖先賢心印真諦。經數年深研,一次次解說,一次次在身中體悟印證,再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己的解說,最終將聖賢經典所說章句與自身修持體證完全貫通一氣。至此方能直入三教密傳之心法的真實勝境。

因有感於當今解讀經典之人,走邏輯理解為主,覺悟心源性海者極少,而三教先聖「直指人心」之真諦,更是幾乎無人能識,遂發願潛心於三教經典性理心法之翻譯、講述。

張慶祥先生對《傳習錄》的講解深入淺出,不僅引用各教經典來做論證,又有很多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令晦澀難懂的古文,融入了活潑而生動的現代感,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地一步步踏入精深的心學領域,找尋到人生真正的意義和獲得永恆幸福的方法,實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張慶祥解讀的《傳習錄》

和別人有何不同?

聽其實,張慶祥的《傳習錄》講座一開始,講到王陽明生平時,許多故事都已經了熟於胸,看評論不少人都對他提出質疑,不過講座往後便漸入佳境,質疑慢慢平息,多了誇讚。

因為歷史原因,台灣在有研究王陽明上有良好的基礎,張先生的講座以《傳習錄》原文為核心,並不打擦邊球,但忠於原文的解析用詞簡單,平易近人,絕不流於艱深,讓普通人也聽得懂。而在理解王陽明心學的內涵方面,張慶祥則有自己獨到深刻的見解。

例如王陽明最被人知曉的「知行合一」,許多人的理解是比較字面的:認識與行為的統一,認為是對的事情去做,便是知行合一。但事實是應該這麼理解:很多人知道是錯的,依然會去做。張先生詳細的闡釋了「知行合一」由來的學術背景,這句話其實大多數時候都被誤解了。

王陽明真正指的「知」並非知識,而是內心深處的認知與知覺。心有良知,自然會將善行付諸行動,而明知錯事卻仍然去做,是因為心已經被慾念扭曲,沒有了良知,便會作惡。看似中性的「知行合一」,其實是一句帶有好惡的話,代表著一種境界,要達到「知行合一」需要的是修心,知善惡,修鍊出澄澈的心靈,以發自內心的良善來驅使出好的行為,這才是儒家所講求的「聖人之道」。

張慶祥先生對於《傳習錄》的理解

如今凝聚成206期音頻

這206期音頻,能讓你得到:

眼界。了解國學中最精華和最重要、已經失傳二千年的心學,從而將您帶入真正的心靈領域。

知識。學習到古人傳承的心學內容及如何主宰人的日常心理活動,淺嘗聖賢經典一貫的主旨和真意,真正明白經典在說什麼。

能力。由心學而初步學習到不同於西方心理學、古人所教的根本究竟的安心之法和情緒能力,如何提升德性修養、完善人格和幸福的能力,讀懂聖賢經典的能力。

應用。無論是擺脫困境還是追求幸福,皆是心上的困境和心上的幸福,一種感覺而已,心學直探感覺的核心,既在感覺中而不離,又能超越感覺而不束,可以應用於個人修身、人際相處、家庭、工作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對我們而言最為重要的學問了。

養氣之煉、國學之精

最難懂的國學經典

由最懂它的人一一解讀

206期音頻,只需99元

一頓晚飯的價格

你就能擁有

購買須知

1.本課程為喜馬拉雅FM特供課程,購買成功後可以重複收聽

2.課程為虛擬物品,售出概不退換

3.版權為出品方所有,建議收藏本頁面無限回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梅毅細說《水滸傳》
袁世凱帶出了北洋軍,他孫媳婦造出了原子彈
想不到吧?創辦清華國學院的吳宓是女首富周瑩的堂侄
沒有撤離敦刻爾克的那些士兵,他們去了哪裡
寫《抱孫》的老舍,就是預言如今孕婦跳樓的先知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