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中國科技背後的脊樑

致敬中國科技背後的脊樑

GIF/1K

不久前,薛李互錘,粉絲幫腔;李晨求婚范冰冰;張傑謝娜結婚紀念並曝出懷孕...一浪浪的新聞刷屏,流量熱點滿天。

但是在這些「重量級」的娛樂新聞之下,一些不應該被忘記,應當被關注的名字,正在悄悄逝去。

這些名字背後,告訴我們中國科技發展的艱難,以及科學家們的堅守與努力。

南仁東

2017.9.15日,一個科學家死了。

他叫南仁東,今年72歲,一輩子最大的功績是建造了一架望遠鏡,直徑500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單口徑望遠鏡,它可以讓我們的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30年。

這台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

而這麼牛的項目,最開始的時候是南先生一個人單槍匹馬做的。

這個項目從25年前開始,選址,南先生帶著300多張衛星遙感圖,跑遍整個中國,最終在貴州的喀斯特地貌大山裡找到了一個超過百米的山谷。

一馬當先,沿著當地居民都未走過的山路,就過去了。單單選址,他就跑了11年。

到全世界開會參加項目,逢人推銷自己的項目,最終結果合作單位超過20多家。

艱難困苦,南先生都趟過。

到了最後,這個「天眼」終於建成,先生圓夢。

可是就在快評上院士的今年,老先生卻因肺癌不幸去世。

生前工作,為了趕項目材料,經常忙碌到凌晨,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

力學、工程、天文、線路,他都懂。

患上肺癌之後,第一次動手術之後聲音嘶啞,腿腳不便,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從北京飛到貴州,親眼看著「天眼」項目竣工。

這就是一個中國科學家普通而厚重的生命。

有人問過先生,是否會後悔放棄國外300倍的工作,一往無前地為中國天文事業。

先生說過這樣的話:」我談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沒有特別多的理想。人總得有個面子吧,你往辦公室一攤,什麼也不做,那不是個事。我特別害怕虧欠別人,國家投了那麼多錢,國際上又有人說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負點責任。」

默默無名,卻又豐功偉碑一直以來是中國優秀科學家的形象。

可是,為這個國家做出貢獻力量的他們,在逝去的時候,比起遺忘,更希望他們能夠被我們記住,記住我們越來越便利的生活背後,是有著這樣一群中國力量給予我們支撐。

鍾揚

9月25日上午,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著名植物學家鍾揚教授,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終年53歲。

此次行程安排得很滿。當天,他計劃在城川民族幹部學院做講座,之後回上海、28日去拉薩,往返機票都已買好。

16年來,這位植物學家不斷進入藏區,收集植物種子。雪山腳下,荊棘叢中,從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從阿里無人區到雅魯藏布江邊……他在西藏行路超過10萬公里,和團隊收集上千種植物的四千萬顆種子。

鍾揚感慨:「每個人都會死去,但我想為未來留下希望。」

他做了兩件事:收集種子,為藏區培養人才。

鍾揚幾乎一輩子都在收集種子,常年在海拔幾千米的山間奔波。

16年前,鍾揚在工作中發現,我國生物多樣性排名倒數第一、倒數第二的上海和北京,集中了約50%的相關人才,而排名前列的西藏卻很少,「青藏高原有2000種特有植物,那是每個植物學家都應該去的地方。」

2001年,復旦大學承擔對口支援西藏的工作,鍾揚立刻報了名,踏上青藏高原。

這片高原上,有近6000個能結種子的高等植物物種,佔全國的18%,數量大,質量也非常好。「非常糟糕的是,由於全球環境的破壞,人類活動的劇烈,在了解和知道它能否被利用前,很多種子就已經沒有了。」鍾揚曾提到。

來到這裡,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收集種子。

16年來,從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從阿里無人區到雅魯藏布江邊,都有鍾揚的身影。不管多麼危險或艱苦,只要能對研究有益,他都要去。

有一年夏天,他做了500個樣本。

為分析巨柏在藏東南地區和雅魯藏布江兩岸的生存和發育情況,鍾揚和研究生一起,花3年時間,給每棵巨柏樹進行登記。

不少巨柏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林或懸崖上,他們苦苦尋覓後,對不同的野生種群一一標記分析,直到將全世界僅存的、在西藏的這3萬多棵巨柏都登記在冊。

學生們給他起名「鍾大膽」,因為藏區的環境和高原反應,使得老師血壓高,頭疼欲裂,身體綿軟,但是他依然勤勤懇懇,為了採集樣本,早出晚歸,從不懈怠。

關於收集這些種子,鍾揚常說,「一個基因可以為一個國家帶來希望,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

他也提到過,任何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但自己毫不畏懼。因為學生會繼續科學探索之路,而採集的這些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生根發芽,「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

這便是我國一個渺小的植物學家鍾揚,在搜尋種子和西藏教育之路上忙碌的平凡人。

相信,他收集的那四千萬顆種子會如同他留下的希望一般,開花,絢爛。

去年的8月14日凌晨,一則王寶強的」離婚聲明「讓朋友圈、微博、qq...各種媒體炸了鍋。卻沒有關心2天後的一顆研製了13年之久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衛星被送上了藍天——這是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

2015年姚貝娜去世的新聞鋪天蓋地,即使是大半個中國原來不知道她的人,也知道她於那日離去。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裡,一場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正在舉行,一位67歲的老人在一樣平靜走完一生,沒有喧囂,沒有朋友圈的晒圖,一切遵從老人遺願,追悼會簡單從簡。那位靜靜躺在著老人,是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李小文。就是那位其貌不揚,穿著布鞋沒穿襪子,坐在國科大講台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老人——「布鞋院士」。

當黃教主奢華的婚禮花費2個億的時候,而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的科學成就獎金只能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的時候。

這個世界似乎變得無比陌生。

還記得小時候,某個同學自豪的告訴大家,以後要成為一名科學家,科學這個名詞,在小時候距離我們那麼近。

現在浮躁的社會,過重的宣傳著娛樂,鼓舞人們只是簡單地去追逐光鮮亮麗的外表,媒體炒作和商業包裝,過分攪亂著這個社會的風氣,孩童們成長時的價值觀被一點點扯遠扯斷,沒有人注意過。

雖然,某些東西是微小力量不能改變的,但是希望在娛樂的浪潮中,我們還能有力氣去關注我們科技的進步,能夠尊重推動社會進步的這股力量。

每個推動國家進步的人都應當被記得和被尊敬。

end

青木荊棘開始徵稿(有稿費的)了,有意向的可以加微信私聊。

(leeyo-mao)

貓小貓

生於九四 熱愛自由

不喜熱鬧 不畏孤獨

沒有詩情萬篇 更不求佳人傾聽

願往後你的可以有酒有肉有遠方

也願我的孤獨可以擇日而終

就算終有一別,也感謝相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木荊棘 的精彩文章:

TAG:青木荊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