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杰倫被確診的強直性脊柱炎,如何進行檢測與診斷?

周杰倫被確診的強直性脊柱炎,如何進行檢測與診斷?

據了解,周杰倫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演唱會多次遭遇原疾病發作,全靠止疼葯他才能撐完全場。強直性脊柱炎簡稱強脊炎,強脊炎的歷史已久,在公元前古埃及的木乃伊(屍體)骨骼中就已經發現了脊柱炎的證據。

每日一考(文末有答案)

關於強直性脊柱炎的論述,錯誤的是 ()

A.多見於青少年

B.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

C.不可能累及內臟及其他組織

D.X線片表現骶髂關節明顯破壞或脊柱呈"竹節樣"變化

E.HLA-B27的陽性率為90%

強直性脊柱炎(AS)

強直性脊柱炎為常見風濕病之一,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累計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發病原因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強直性脊柱炎的HLA-B27 (即人體白細胞抗原) 陽性率高達90%~96%, 家族遺傳陽性率達23.7%。強直性脊柱炎家族的發病率為正常人的30倍。此外,泌尿生殖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他原因尚缺乏有力證據。

臨床表現

1. 好發人群:本病多發於青少年男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勞動能力,有明顯的家族積聚性。

2. 早期癥狀:患者感到雙側骶髂關節及下腰部疼痛,腰部僵硬不能久坐,骶髂關節處有深壓痛,晨僵,活動後略有好轉。患者為緩解疼痛,彎腰屈胸。病變向上累及胸椎和肋椎關節,此時胸部擴張受限,肺活量減少,出現束帶狀胸痛。累及頸椎時,頸部活動受限。

疼痛特點:靜止痛、休息痛,活動後反而可以減輕。

3. 晚期癥狀:脊柱僵硬可導致軀幹和髖關節屈曲,最終發生駝背畸形,嚴重者可強直90°屈曲,不能平視,視野僅限於足下。個別病人可嚴重致殘,長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4. 特殊體征

(1)反映骶髂關節炎症和損傷的試驗:如「4」字試驗陽性,骶髂關節分離試驗陽性或骶髂關節壓迫試驗陽性等。

「4」字試驗

骶髂關節分離試驗

(2)脊柱活動受限的體征:如Schober試驗陽性,側彎受限,枕牆試驗陽性。

單靠完全伸膝時以手指觸地的能力不能用來評估脊柱的活動度,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功能可以代償腰椎運動的明顯受限,而Schober試驗就能較準確地反映腰椎前屈運動受限的程度。隨著疾病的發展,腰椎前凸會逐漸喪失。

*注釋:Schober試驗——可用於測量脊柱活動度,即患者直立,以兩髂後上棘連線的中點為起點向上10cm (也可再向下5cm)做一標記,測量此兩點之間的距離。令患者彎腰(雙膝直立),再測此兩點間的距離,若增加小於4cm為異常,提示脊柱活動度減小。

(3)直接按壓發炎的骶髂關節常會引起疼痛,通過以下檢查有時亦可引起骶髂關節疼痛:

仰卧位時壓迫患者兩側髂骨翼

最大程度屈曲一側髖關節,同時盡量外展另一側髖關節(Gaenslen試驗);

最大程度屈曲、外展和外旋髖關節(4字試驗或Patrick試驗);

患者側卧位時壓迫其骨盆;或在俯卧位時直接壓迫其骶骨。

* 部分患者可無上述任何體征,一方面因為骶髂關節有強大堅固的韌帶包圍,運動度很小,另一方面在疾病晚期,炎症已被纖維或骨性強直所替代。

(4)平第四肋胸圍深吸氣和深呼氣末相差少於2.5cm。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1) 骶髂關節改變:這是診斷本病的主要依據。一張正常的骶髂關節X線片幾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診斷。早期骶髂關節的X線片改變比腰椎更具有特點,更容易識別。

骶髂關節可有三期改變:

早期:關節邊緣模糊,並稍緻密,關節間隙加寬。

中期: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骨質腐蝕與緻密增生交錯,呈鋸齒狀。

晚期:關節間隙消失,有骨小梁通過,呈骨性融合。

下圖顯示骶髂關節強直

下圖顯示左側髖關節關節間隙狹窄並少量骨贅形成,坐骨棘骨質增生

(2) 脊柱改變:病變發展到中、晚期可見到:

韌帶骨贅(即椎間盤纖維環骨化)形成,甚至呈竹節狀脊柱融合。

方形椎。

普遍骨質疏鬆。

關節突關節的腐蝕、狹窄、骨性強直。

椎旁韌帶骨化,以黃韌帶、棘間韌帶和椎間纖維環的骨化最常見(晚期呈竹節樣脊柱)。

脊柱畸形,包括:腰椎和頸椎前凸消失或後凸;胸椎生理性後凸加大,駝背畸形多發生在腰段和下胸段。

椎間盤、椎弓和椎體的疲勞性骨折和寰樞椎半脫位。

(3) 髖膝關節改變:髖關節受累常為雙側,早期骨質疏鬆、閉孔縮小、關節囊膨脹;中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囊性改變或髖臼外緣和股骨頭邊緣骨質增生(韌帶骨贅形成);晚期見關節間隙消失,有骨小梁通過,關節呈骨性強直。

(4) 肌腱附著點的改變:多為雙側性,早期見骨質浸潤緻密和表面腐蝕,晚期可見韌帶骨贅形成(骨質疏鬆、邊緣不整)。

脊椎外關節的其他X線表現有,肩關節也可有骨質疏鬆、輕度侵蝕性破壞病變,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破壞,最後呈骨性強直。在韌帶、肌腱、滑囊附著處可出現骨炎和骨膜炎,最多見於跟骨、坐骨結節、髂骨嵴等。其他周圍關節亦可發生類似的X線變化。

X線平片對較為典型的骶髂關節炎診斷較易,但對早期骶髂關節炎診斷比較困難,容易漏診。骶髂關節CT或MRI檢查敏感性高,可早期發現骶髂關節病變。

2、 CT檢查

CT能較滿意地顯示骶髂關節間隙及關節面骨質,發現X線平片不能顯示的輕微關節面骨侵蝕及軟骨下囊性變等。尤其是對臨床高度疑診而X線表現正常或可疑者。

骶髂關節的CT分級

0 級:關節正常或關節面稍模糊

I 級:關節周圍骨質疏鬆,軟骨下骨輕度糜爛,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正常

Ⅱ級:關節面模糊,軟骨下骨質破壞、骨質疏鬆和硬化,關節間隙基本正常

Ⅲ級:軟骨下骨質明顯破壞,瀰漫性硬化,關節面呈毛刷狀,關節間隙狹窄或寬窄不均,部分強直

Ⅳ級:全部關節骨質破壞,硬化和骨質疏鬆、關節完全強直

2)MRI檢查:MRI能清晰顯示CT檢查不敏感的軟組織,對於關節組成骨的脂肪沉積和骨髓水腫,MRI的檢查準確性更高,而這些情況的發現是炎症存在和活動的證據。所以,MRI既可以顯示骶髂關節骨膜和結合部軟骨形態的細小變化 ,又能對X線檢查中無能為力的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滑骨膜和軟骨炎症,以及CT檢查中不能發現的水腫、滲出、脂肪沉積有準確可靠的檢查結果。因此,MRI對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的骶髂關節軟骨改變以及骶髂關節炎病變有更好的診斷價值。

(1)骶髂關節炎MRI表現

骨髓水腫

脂肪沉積

骨質破壞

骨性強直

MRI顯示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的骶髂關節改變

MRI示脂肪沉積

MRI示骨性強直——出現在疾病晚期

MRI顯示骶髂關節狹窄

(2)脊柱的MRI表現

椎體終板炎

椎間盤炎

脊柱滑膜關節炎

MRI顯示前縱韌帶的增厚和骨化

(3)外周關節炎的MRI表現

MRI示髖關節主要表現為:關節積液,骨髓水腫,骨質破壞

MRI示膝關節關節積液,骨髓水腫,滑膜炎

MRI示足踝表現為:關節積液,骨髓水腫,附著點炎

3) 造影檢查:椎管造影適用於下肢有神經障礙的患者,並有助於手術時進行徹底減壓。

診斷要點

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主要有下列六項指標:

(1)骶髂關節炎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根據之一,正常的骶髂關節幾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比脊柱的X線改變更早,這有利於早期診斷。

(2)胸椎疼痛及強直。

(3)下腰痛、強直已超過3個月,雖休息也不能緩解。

(4)腰椎活動受限。

(5)胸部擴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繼發症。

以上6項指標中第1項再加一項即可確診。在後5項中有4項也可診斷。

治療目的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癥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屬、體療、理療、藥物和外科治療。

希望各位老師能在留言區寫下您的見解,方便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我們會精選優質的留言放入評論區,十分感謝您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大褂 的精彩文章:

關節軟骨損傷,不是小case

TAG:白大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