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騰訊圍剿網易雲受阻,但音樂版權糾紛遠沒有結束

阿里、騰訊圍剿網易雲受阻,但音樂版權糾紛遠沒有結束



這對用戶來說是好事


但音樂App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誰也沒有想到,在線音樂行業會在一天內遭遇兩場風暴。這齣戲的精彩程度,快趕得上薛之謙的那樁風波了。


 


一場針對網易雲音樂的圍剿



近日,向來在各個領域打得頭破血流的騰訊和阿里宣布牽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與阿里音樂完成版權轉授合作。


 


騰訊音樂將曲庫數量在百萬級別以上的音樂版權資源轉授給阿里音樂(包括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音樂版權),同時阿里音樂將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轉授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五月天、林宥嘉、田馥甄、李宗盛等知名歌手回歸 QQ 音樂,蝦米也終於迎來了 BIGBANG 和周杰倫。





來自蝦米音樂微博


 



來自QQ音樂微信平台


 


對騰訊音樂和阿里音樂而言,此次牽手固然有共贏的好處:國內在線音樂市場難以盈利的背景之下,繼續抬價只會放大版權方的收益,對雙方都不利。但另一個重要的目的是:

老大和老三聯手圍剿老二網易雲音樂。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2017年7月在線音樂APP Top10榜單中,網易雲音樂排第四,月活數為6900萬;阿里的蝦米音樂排第五,但規模明顯和前四不在一個梯隊;騰訊的酷狗、QQ音樂、酷我佔據前三(只有前三的月活數過億),騰訊音樂也成為「全球首家宣布盈利的數字音樂平台」。


 





儘管比 QQ 音樂、酷狗、酷我等平台晚了多年才上線,網易雲音樂四年內用戶數即突破 3 億。相比之下,如今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酷狗,花了整整 6 年才讓自己的用戶數突破 7500 萬。

 


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這招算是扼住了網易雲音樂的咽喉。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絕大多數來自2015年騰訊音樂的轉授。一旦騰訊音樂關閉版權轉授通道,以「社區」取勝的網易雲音樂看起來要輸在版權上了。





(騰訊音樂掌握市場上差不多 90% 的正版音樂版權)


 



網易雲音樂官博評論區已被「催版權」的網友攻陷


圖為9月12日該博紀念張國榮的評論區


 

 


國家版權局出手




就在吃瓜群眾紛紛「心疼網易雲音樂」時,事態又有了轉折:12日下午,國家版權局出手。





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


劃重點:


第一,強調要走正版化道路,敲打了被訴侵權的網易雲音樂;


第二,指出音樂平台版權糾紛解決方法:「優先通過協商、調解等方式解決版權爭端,依法維權」;

第三,「

購買音樂版權應當遵循公平合理原則、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不得哄抬價格、惡性競價,避免採購獨家版權

」,也就是說,在版權和公共屬性的選擇中,保證音樂的廣泛傳播更加重要;不提倡獨家版權,拿到了「獨家」也必須轉授權。


 


看起來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都挨了板子,但明顯版權大戶騰訊音樂受傷更重

——騰訊在過去幾年斥資幾十億,掌握了市場上差不多 90% 的正版音樂版權。而這份公告從官方層面禁止獨家版權模式,各大音樂平台搶購來的「獨家」將逐步開放、共享。




如果國家版權局沒有出面,上午和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換合作之後,騰訊音樂已穩穩坐上行業第一的位置,並將享有相當大的版權轉授紅利。




前一刻還被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聯手打得措手不及的網易雲音樂,轉眼成了這次約談最大受益方

,多米、咪咕等其他在線音樂公司也藉機獲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有趣的是,今年8月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因版權轉授發生糾紛時,曾任國家版權局副局長,現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的閻曉宏公開表態,

「音樂版權不能太過於獨家,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拿著獨家版權不給網易雲音樂用,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不過,這並沒有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一份「最嚴版權令」讓中國在線音樂市場高效實現了正版化,開啟了獨家版權時代,成為中國音樂市場的分水嶺;也正是這份文件,促成了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的合作。兩年後的今天,國家版權局又用一紙公告禁了「獨家版權」,同樣高效地對國內音樂行業產生了改變。

在國內版權保護和市場機制尚未健全的當下,

大概

政策層面的推動和引導

不可缺席。








 



網易雲音樂被扼住脖子 欲另闢蹊徑




命根子握在別人手裡會遭遇什麼?網易雲音樂感受頗深。




7月底,網易雲音樂平台G-Dragon、PSY、IU等一大批韓國歌手的作品遭到不同程度下架;8 月,下架潮波及衛蘭、泳兒、容祖兒、張敬軒、五月天、林宥嘉等,儘管網易雲音樂稱下架曲目佔網易雲音樂總曲庫的 1% 左右,但這萬首熱門曲目無疑放大了用戶情緒,也放大了網易雲音樂面臨的版權問題。


 


就在上個月,騰訊音樂正式向深圳法院提起訴訟,希望網易雲音樂在PC端、手機客戶端以及iPad客戶端等平台上停止播放,這次起訴主要涉及200多首華語樂壇知名歌手的暢銷歌曲。這次訴訟目前還在審理中。





圖片來自深圳法院網上訴訟服務平台




2014 年底,QQ 音樂告網易雲音樂對包括《時間都去哪兒了》等在內的 623 首網路音樂侵權。隨後,網易雲音樂反訴 QQ 音樂侵權使用自己旗下的 192 首網路音樂。這樁糾紛以法院各打五十大板結束。



 


而現在,隨著轉授協議的到期,網易雲音樂的處境越發艱難起來。


 


反觀騰訊音樂,它能得到如此成就,主要得益於過去兩年採取了最為高效、實用的「狂買」戰略。




在先後拿下索尼、華納的獨家音樂版權之後,騰訊在今年 5 月又購買了環球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版權分銷權。後者作為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一共掌握著大約 25.6% 的國際音樂市場份額。

這意味著騰訊集齊了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2016 年 7 月 15 日,騰訊

又通過一連串的資本運作,

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達成合作,後者旗下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 QQ 音樂正式合併為新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至此,

騰訊音樂把

老對手阿里音樂甩在身後,又利用版權優勢壓制正在崛起的網易雲音樂,

估值達100億美元。


 



網易雲音樂線下營銷活動 


來源:見水印





增長勢頭很猛的網易雲音樂卻一直在版權方面處於劣勢。入場太晚的它,在面對幾近瓜分完畢的音樂版權市場時,也只能感嘆一句有心無力。在這場版權的較量中,網易雲音樂失敗的種子早就埋下。


 

 


9月初,網易雲音樂推出了MB1無線便攜藍牙音箱,

這款音箱首批已售罄。

這是繼車載藍牙播放器後,網易雲推出的第二款音樂硬體。


 


音樂平台推出音樂播放硬體尚且順理成章,但網易雲音樂隨後在知識付費領域的動作讓人費解。

9月7日,網易雲音樂高調上線

獨家自製

付費音頻節目《采銅·好書精讀》、

《陳立客廳》

,訂閱一年的價格均為99元,並在開屏廣告和首頁都做了推薦。

同時還有另外兩檔非獨家的產品《張大春說三國》、《中國古代文化大師課》。

早在今年6月,網易雲音樂就上線了《馮侖?房事夜話》,試水電台付費內容。







這多少顯示出網易雲音樂進軍知識付費領域的決心。

三聲報道稱,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認為「知識付費最核心的點是優質內容,網易雲音樂在產品和運營定位上,都是高品質的定位,因此從音樂切到知識付費是比較順的。」「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知識付費是要不惜代價去做,目標是成為市場上的領頭羊。」


 


關於付費領域最近的消息是,曾經單條廣告拍出2200萬的Papi醬退出分答社區,此前羅永浩停更了他在

得到上

的付費專欄——知識付費的生意沒那麼好做。的網易雲音樂要怎麼玩知識付費?真讓人好奇。

 




而對騰訊音樂而言,2018年下半年,它與華納音樂、索尼音樂的獨家版權授權將陸續到期,到時勢必又會有一場新的版權爭奪。焉知明年此時的騰訊,還享有今天的霸主地位呢?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寒冰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寒冰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微信,6年了,你終於變了



點擊圖片閱讀 | 我見過最拽的基層公務員,是《西遊記》里的這個土地公公



點擊圖片閱讀 | 春晚可以不用王菲,但不能「懲罰」她 | 前台賬楊偉光憶央視內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外企,離不開本土化建設
看完這張圖,想為「中國名片」打Call!
北京中心城區報刊亭禁售食品,日銷售額不足2元的報刊亭會消亡嗎?
1分鐘學會這招,省錢半年
13款最不值得買與值得買的MPV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