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日本最受歡迎的建築師,他的作品裡有一種溫情

這位日本最受歡迎的建築師,他的作品裡有一種溫情

本文所屬欄目=建築

他的前半生順風順水,東京大學畢業後赴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回國後僅36歲就創辦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又於第2年在激烈的競爭中,拿下馬自達汽車公司M2項目的設計權。

他在建築正面中央鑲進了一根比普通柱子大8倍的愛奧尼式巨柱,建築界一時嘩然,貶其為「向都市恐怖主義的傾斜」。

經濟泡沫破裂後,他成了業界口中「建築罪惡集權化」的始作俑者,被逐出東京建築圈,之後12 年都沒接到一個東京的工程項目。

然而就是這遊走於邊緣的12年成就了今天的他——被日本建築界視為「新彌生派」代表,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和伊東豐雄、磯崎新和妹島和世並稱為當今日本四大建築巨擘。

他就是隈研吾。

12年來不被主流承認,只能靠朋友介紹去各地接些小工程,這樣的經歷使他有機會接觸各種自然材料及傳統工藝,又跟當地工匠學會了怎樣將自然中的材料運用到建築中。

為了預算和成本的精雕細琢也為之後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他漸漸明白:「建築物不是物,而是人的容身之所,要讓失去安全感的現代人在建築物里感受到一種溫情。」

最有意思的是,他設計的這種「溫情建築」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啪啦啪啦

「倘若物與物之間並未嚴絲合縫而是存在間隙,則可稱之「啪啦啪啦」,此時每個組成部分(粒子)都被清晰明確地凸顯出來。若非如此,世界將一成不變、單調乏味,沒有遠近之差、質感之異與軟硬之別,生物也會因此變得不安。而啪啦啪啦的建築能使生物獲得安心、愉悅感……」

為什麼有了間隙人就會感到愉悅呢?結合下面的照片看看就很好懂了:

蓮屋 Lotus House

隈研吾在建這座「蓮屋」時,特地採用了20×60cm特殊尺寸的石板,並且在石板(粒子)與石板之間留有一絲間隙。

石板之間疏落有致,彷彿有種它們會「啪啦啪啦」掉下來的感覺。這種間隙得當的設計,讓人看著真的有種莫名的愉悅感。

沙啦沙啦

「認知科學領域普遍認為,世界由實體(粒子)和虛體(間隙)構成。實體與實體之間存在虛體,生命在間隙內得以生存,也就是說,有間隙,生物才能活下去。有了間隙才能讓液體、氣體四處流通。氣體、液體或光在通過排列整齊有序的粒子時往往是順暢無阻的,這種感覺用擬聲詞來描述就是沙啦沙啦。」

「實體」「虛體」不好理解,看看下面這座水櫻屋就明白什麼意思了:

水櫻屋 Water/Cherry

隈研吾在設計時可以將屋頂壓薄壓低,院內各屋的布局也採用了簡單的排列組合方式,所以整體看起來很清爽。也就是上面說的「氣體、液體或光能順暢無阻地通過整齊有序的粒子」的感覺。

看照片時彷彿能聽見風吹過的聲音,再加上庭院中間的潺潺細流,整個建築似乎都在發出沙啦沙啦的聲音。再回去看上面的理論,頓時恍然大悟。

噗啦噗啦

「生物不喜歡受到威脅,避開有壓迫感(pressure)的事物是其本能。但當粒子變得輕柔時,對生物的壓迫感便趨向消失。此時若將粒子分解成面,則可用「噗啦噗啦」來描述。想要營造出沒有壓迫感的溫和建築,關鍵在於邊緣部分必須要薄。這種噗啦噗啦、沒有壓迫感的建築會為生物體帶來安心感。」

我們來看看沒有壓迫感的溫和建築長什麼樣子:

馬賽當代藝術中心 FRAC Marseille

隈研吾用乳白色的琺琅玻璃板將整座建築包裹起來,玻璃板又輕又薄,而且都是隨意角度懸掛,看上去有種和「藝術中心」風格契合的放鬆和不羈感。

地中海的風穿過玻璃板之間的空隙,吹得它們噗啦噗啦直響……是不是有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呼哇呼哇

「在使用布或膜材料時,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呼哇呼哇感。在布上施加空氣壓力,被溫和反推回來的感覺,就是呼哇呼哇。這種感覺也是被生物體青睞的,因為與生物體之間相互擁抱的感受十分類似。生物體的皮膚也可看作一種內部充滿了氣體與液體的布,因而擁抱時也會被溫和地反推回來。」

呼哇呼哇的建築就是在建築和空氣之間製造擁抱的感覺。

茶室 Tee Haus

這是在德國法蘭克福展出的一間臨時茶室。隈研吾用壓縮機在雙層膜內部充滿氣後,就造就了這樣一個柔軟,彷彿有彈性的空間。

看著好像軟綿綿的雲朵,讓人不禁想上去摸一把,靠上去也應該會被彈回來吧……還真和前面高深的理論說的一模一樣。

其實,人的感覺都是相通的,這種相通感就像你看書、看電影時被一句話、一個演員的表演擊中,不禁感嘆原來不是我一個人有過這樣感受、這樣的反應……

雖然你自己可能寫不出那樣精準的句子,對高深的理論也一知半解,但也不妨礙我們欣賞和感受。而將這種相通感準確無誤地表達、設計出來,就是他們之所以是好作家、好建築師的原因。

隈研吾說:「建築不應追求形式,而要從感覺入手。」

他倡導以人與自然為本,尊重人的感覺,並且不破壞當地環境,人和環境是主角,建築是配角。頗有些道家和禪宗的意味。這大概也是他一直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吧。

《建築的聲音》

隈研吾 著

「建築不應追求形式,而要從感覺入手。」

-也許你還想讀-

從 讀 書 開 始

嘗 試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 不止讀書-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魏小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止讀書 的精彩文章:

他阿城、陳丹青都愛的作家,還是張艾嘉的叔叔,葉嘉瑩的學生

TAG:不止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