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鍾胖胖:他留下了叫希望的種子

鍾胖胖:他留下了叫希望的種子

鍾揚常年背著一個超重的雙肩包。資料圖片

浙江在線9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偉斌)「我想帶出一批博士生團隊,探索一種高端人才培養的支教模式,幫助西藏形成人才培養的造血機制。一百年後我肯定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我的學生們還在,他們早晚有一天會發現那顆改變我們國家命運的種子。」2014年,鍾揚在接受採訪時留下了這句話。然而三年後的2017年9月25日,53歲的他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

鍾揚,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著名植物學家。

「鍾揚老師走了,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將如同那些種子般在世上綻放新生。」在一段鍾揚自己為主角、宣傳和呼籲更多年輕學者參與到西藏植物研究保護的微電影評論區,一位哀悼者如是寫下。

哀思之中,記者也聯繫到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傅承新,在採訪結束後,這位和鍾揚有著30年交情的老教授,給記者發來了一個簡訊:「他是當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植物學家!」

我們相識時他才20多歲

豪放、直爽、學識豐富

獲悉鍾揚不幸的消息後,傅承新非常震驚。作為同行更作為朋友,三十年的交情,鍾揚的離去,我的悲痛不是僅用言語便能表達的。

「認識30多年了,那會兒他才20多歲,豪放、直爽、學識豐富。」這是傅承新對鍾揚最開始的一段回憶。他記得當初相識是在一次全國性的會議上,因彼此都是研究植物的同行,很快就結下了友誼。

1984 -1999年,鍾揚曾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任職,2000年起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植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博士生導師。

從武漢調入復旦大學後,地域的拉近,讓傅承新和鍾揚有了更多接觸,有時還會帶著各自的學生上天目山考察學習,「那時我每年都會請他來浙大講課,他在進化生物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這位15歲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學者,讓包括傅承新在內的很多教授、學生非常欣賞與佩服,更何況在中科大期間,鍾揚學的並非生物學科,而是無線電電子專業。鍾揚曾在一篇自述中寫到,當年作為地區教育局高等院校招生辦公室主任的兒子,為了避嫌他不得不放棄1979年的高考機會,不能參加正規的高考,他才嘗試著去考中科大少年班。

後來轉而研究生物領域,完全是因為他對這個學科的熱愛。

上世紀90年代前後開始,基本上每隔兩年國內就會舉辦一次青年植物系統進化探討會,鍾揚和傅承新幾乎每期必到,這個探討會一直延續至今,2014年還是在浙大舉辦的,當時鐘揚準時出席,「2016年是在西寧辦的,鍾揚是主持者。」

傅承新說,由於此前鍾揚是學數理化的,因而在轉行研究植物時,比很多一開始就專註生物研究的學者有著天然的優勢,他能將最新的理論方法引入植物進化發展研究。特別是到復旦大學後成立了生態研究所,他能夠更專心進行生物進化發展層面的研究。

他說自己放不下西藏的工作

願意兩邊跑

2001年之後,傅承新記得,鍾揚來浙大講課時,帶著兩個西藏的學生。那時,他在主動報名成為援藏幹部的同時,也已是西藏大學的特聘教授。一次會議期間,鍾揚和傅承新曾聊天,說自己放不下西藏的工作,願意兩邊跑。

據復旦提供的公開信息,鍾揚到西藏後,便全身心投入到盤點青藏高原的生物資源、探尋生物進化軌跡的工作中去。他曾說青藏高原至少有2000多種特有植物,那是每個植物學家都應該去的地方。鍾揚更是如此,繼2001年之後,2010年鍾揚成為第六批援藏幹部,之後又申請留任第七批。3年期滿後的2016年,由於西藏大學相關學科建設處在緊要關頭,大病初癒的他毅然再次申請留任。

常年在西藏工作,鍾揚還給自己起了個藏族名字——索頓。把西藏大學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推向世界也成為其一個夢想。「把科學研究的種子播撒在藏族學生心中,留下一支科研團隊,西藏的生態研究才能走得更遠。」碩士點、博士點相繼獲批,在鍾揚的帶領下,西藏大學的植物學研究已初具規模。

對於西藏生物多樣性的調研,更是讓他著迷與執著。「到了西藏,他就收不住腳了。」

為了讓更多年輕學者能積極投身西藏的植物學研究,鍾揚還曾參與拍攝過一部講述自己和師生們日常工作的微電影。如今,這部微電影在網上熱傳不已。

今年7月份,受一檔網路節目邀請,鍾揚出席過一次演講,那次演講亦因其言辭幽默、故事生動、精神感染力強,受到熱傳,有網友稱其為「網紅鐘教授」。

和鍾揚曾有短暫交流的另一位演講者在得悉鍾揚的哀訊後,也在朋友圈中寫道:驚聞鍾揚教授車禍去世,十分愕然。在七月的杭州和鍾教授有過一面之緣,鍾教授的演講張馳有度收放自如,現場感極好。這個演講他只準備了兩個小時,講得卻是流暢至極天衣無縫,自嘆相當不如。鍾教授學問做得無比紮實,嚴謹中飽含對世界的溫情,繁複工作之餘又不丟失幽默感,這樣的人英年早逝,真是太可惜。

藏族同事叫他「鍾大膽」

學生昵稱其「鍾胖胖」

青藏高原上,有近6000個能結種子的高等植物物種,佔全國的18%,數量大,質量也非常好,最有科研意義。但同時,在西藏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工作是最為艱苦、難度最大、條件最差的。據了解,僅收集種子樣本一項,一年就至少要收集600個,而且每一個樣本都要收集5000顆種子,不同樣本種群所在地相隔的直線距離還不能少於50公里。按此計算,鍾揚一年至少行走3萬公里。

傅承新說,此前幾年裡,鍾揚幾乎每個月都要往返於上海和西藏,但這種長期的高強度工作狀態,加之他為人豪爽愛酒,2015年5月鍾揚突發腦溢血,經搶救治療幸無大礙,「只休息了半年多,2016年就又開始往西藏跑。」

也是在2015年,傅承新開始參與華東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他想到鍾揚,並請他擔任骨幹。病情才剛有恢復的鐘揚毫不猶豫接受了,也是直到那時,傅承新才知道鍾揚大病了一場,「但他還是堅持過來了,我們最後沒敢讓他去野外。主要請他負責資料庫建設。」

這些年來,鍾揚一直急切地想盤清西藏的生物「家底」。無論多難多危險多艱苦的地方,鍾揚都是以身作則,他的勇敢與堅持,甚至讓藏族同事給他個「鍾大膽」的外號。很多學生,則因為他的因材施教和親切和藹,而昵稱他「鍾胖胖」。

在身邊人的印象里,鍾揚做事情極為認真與投入,即便是身體狀況最差的時候,他都堅持如常。

也正是這些年來不懈努力,鍾揚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四千萬顆種子,造就了西藏高端生物學科研團隊,在進化生物學等研究方面能與日本、歐美鼎足而立。

「如果在野外,我們只要找到一顆種子或者少數的種子,很有可能把它栽培成功。這在我們植物學界那就是真正的、叫希望的種子。」在那次網紅演講中,鍾揚說自己希望能為植物學界留下真正的叫希望的種子。實際上,他不光留下了種子,也留下了學子,以及他的精神。

鍾揚老師走了,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將如同那些種子般在世上綻放新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女神級」插畫師 杭職院這個美女老師「火」了
幾度摧殘又涅槃重生!這座大橋迎來八十大壽,它健康高壽的秘訣是…
浙大回應「網紅論文」新規:10萬+是對已有評價方法的補充
溫州動車事故最後獲救小女孩9歲了,現在的她過得還好嗎?
孩子出生3天離奇死亡 35年後知情人爆真相:婆婆送人了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