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在吃蟹的季節閑談蟹文化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在吃蟹的季節閑談蟹文化

中國人大概是世界最愛吃蟹的民族,近年來據說僅上海每年就要吃掉5萬噸大閘蟹。吃蟹早已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標誌性象徵之一,林語堂在1935年出版的《吾國吾民》中就曾說過:「但凡世上所有能吃的東西我們都吃。

但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是不吃螃蟹的,歐洲的英德等國這些年苦於河道被大中華絨螯蟹(大閘蟹的學名)這一外來物種所侵佔,但當地人也任其橫行,並無食蟹的習慣,倒是便宜了那裡的華人,在大快朵頤之際也算為當地除害。

漢語中慣於將「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比喻為有勇氣嘗試新事物,我們看來的確有必要回答下這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吃螃蟹?

關於食蟹,首先值得明確的一點是:它和某種時間節律密切相關。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現在全國最愛吃蟹的無疑是江浙滬一帶,即歷史上的「江南」,而大閘蟹最著名的產地崑山陽澄湖和崇明島,也都地處長江三角洲。這兩地的共同特徵就是在歷史上曾很長一段時期都是水鄉澤國,地勢窪下,由於河水感潮,在海水與湖水交匯的地方,蟹類非常之多。與如今不同,中國最早出名的螃蟹產地不是在長江三角洲,而在青州。東漢時此地以產蟹著稱,而當時的「青州」基本包括整個山東半島,是當時北方最重要的濱海地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青州蟹」是最有名的蟹種,但這極有可能是海蟹,因為在南北朝時它每每與其它山珍海味並列,蟹餐且被看作是一種奢侈的食物。

陽澄湖大閘蟹的興起

明清時蘇州、松江一帶成為淡水蟹的最知名產區,是與其水鄉湖田開發、稻作農業發展、以及當地的文化經濟地位分不開的。在唐代,除了華北滄州等地以產蟹著稱外,南方出名的產蟹之地也不是在蘇州一帶,而是江陵、揚州、宣城等地,蘇州產蟹其實直至宋代才開始出名。宋代出現傅肱《蟹譜》、高似孫《蟹略》這兩部專門談蟹的烹飪專著,其中《蟹略·蟹品》中記載各地名品有洛蟹、吳蟹、越蟹、楚蟹、淮蟹、江蟹、湖蟹、溪蟹、潭蟹、渚蟹、泖蟹、水中蟹、石蟹,其中並未推舉吳蟹(蘇州蟹)為第一,相反,他倒是認為「西湖蟹稱天下第一」。

除了江浙一帶之外,清代最愛吃蟹的便是京津地區了。當地食用的主要是產自白洋淀的勝芳蟹。晚清時的北京人甚至覺得「北蟹」還比「南蟹」好吃得多:「蟹出最早,往往夏日已有。其尖臍者,脂膏充塞,啟其殼,白如凝脂。團臍之黃,則北蟹軟而甜,若來自南者,硬而無味,遠不逮也。」之所以作此想,無疑也與北京作為京師的地位有關。現在以陽澄湖大閘蟹和崇明蟹為尊的觀念,是與上海1843年開埠之後的經濟興盛分不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能吃貨 的精彩文章:

老婆天天在家給我做這些,我怎能不愛
秋季進補,別忘了自家男人
「食里八湘」讓你流口水的美味
《天天向上》在探索美食的道路上一直天天向上

TAG:全能吃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