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12名女子慘遭「姦殺」,一部帶著濃厚政治諷刺意味的電影!

12名女子慘遭「姦殺」,一部帶著濃厚政治諷刺意味的電影!

GIF/696K

關 注 電 影 解 碼 一 起 聊 聊 電 影

2017.09.26

犯罪懸疑片是最能撩撥人腎上腺素的一類電影。

尤其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犯罪片,製造層層迷霧,在驚悚探案中添加了更多現實意義。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就是這一類型的犯罪片。

《我是殺人犯》|2016

豆瓣評分:7.4分

電影改編自波蘭70年代一件駭人聽聞的奇案,「十二名夜歸單身女子連環姦殺案」。

和一般的傳統犯罪懸疑片不同,《我是殺人犯》描述了一樁冤假錯案。

講的是一個年輕警察如何通過偽造證據將一個無辜的嫌疑人推上斷頭台的故事。

這個荒誕的故事也通過電影海報表達了出來。

海報上的臉一半是大眾眼中伏法的兇手,一半是正義化身的警察,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殺人犯?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通過該片獲得了第二十屆上影節金爵獎的最佳導演。

這部電影也同時獲得了金爵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導演拋開了偵破和尋找真兇的過程,而是講述了警察如何用偽證讓人背黑鍋。

究竟誰是兇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將一個無辜之人變成兇手。

電影《我是殺人犯》或許叫《製造殺人犯》會更貼切。

通過警察為了步步高升,慢慢的泯滅人性背棄良知,將對官僚體制的諷刺展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的開場,工作人員正在為被執行絞刑的殺人犯製作臉部模型。

背景音是廣播音,播放著這幾年來波蘭經濟蒸蒸日上的正面新聞。(這裡是一處伏筆)

GIF/1.2M

接著,畫面切回5年前。

上世紀70年代初,波蘭的一座小城市,警察在郊外發現了一具被害的女屍。

這已經是一起女性連環姦殺案的第九名受害者了。

而且,這次的死者不是一般人,是波蘭工人統一黨第一書記的侄女。

迫於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警方高層急於破案,於是把這個燙手山芋轉給了男主

對於初出茅廬的男主來說,這場大案辦好了能平步青雲;辦不好就不止丟飯碗這麼簡單。

更要命的是兇手是個囂張跋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往警局寄信挑釁。

兇手計劃在波蘭人民共和國30周年慶典來臨前殺死30個女性。

男主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希望儘快破案。

動用了各種黑科技、請人做犯罪心理分析、出重金懸賞。

可是偵破不但毫無進展,兇手還是不斷出擊,又有兩名無辜女性被害。

上級不斷催促,媒體強力施壓、兇手逍遙法外,受害人數不斷增加。

男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走投無路的男主命令警察假扮單身女子在街上遊盪,同時布控大量警力誘捕兇手。

可就在當晚,在警察布控區不到一百米的公園,又有一名女性遇害。

被害人數上升到了十二人。

敵暗我明,全程被吊打。這種情況,換誰都會崩潰吧。

但事情就在這時候有了轉機,男主意外發現了各項指標都符合的嫌疑人。(以下簡稱冤大頭)

儘管證據不足,男主還是迫不及待的對冤大頭進行了抓捕。

更冤的是,自從冤大頭入獄後,再也沒有夜歸的單身女子遇害。

與此同時,男主不僅受到了上級的褒獎,也成為萬眾敬仰的英雄。

榮譽和利益撲面而來,男主幾乎一步登天。

但案件卻出現了疑點。所有線索都指向一點,冤大頭不是真兇,那誰才是真正的殺人犯?

那還要不要推翻這個「板上釘釘」的完美局面?要不要多此一舉的繼續追查?

真相和名利,究竟哪個重要?

和其他著重表現刑偵過程的懸疑電影不同,《我是殺人犯》在開始不到一半的時間,犯罪嫌疑人(冤大頭)就落入法網。

電影的重點在於男主,一個年輕警官的人物性格轉變和他的內心掙扎。

男主也將一個在正義和邪惡中搖擺不定、內心煎熬的警察演活了。

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幾幕:

冤大頭入獄後,真兇依舊寄來信件挑釁。

男主神情緊張,聽到這份信沒被別人看過後又假意輕鬆,一句信是偽造的,一筆帶過。

GIF/1.3M

當他意識到抓錯人了之後,正猶豫地準備向上級報告時,對方卻說要送他一台彩色電視。(在當時很珍貴,有錢也買不到)

他默認收下禮物,不再提案件。回家後對著電視里的倒影,覺得自己變得陌生。

GIF/826K

案件的處決結果下來了,冤大頭被判絞刑,就死在男主的面前。

當行刑的凳子被拉開,那一刻男主的反應好像被絞死的他。

這場處決死了兩個人。一個是冤大頭,一個是男主的良知。

GIF/1.3M

在這出冤假錯案中,男主無疑是可惡至極。但促成這起冤案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從追求正義的熱血警官變成追名逐利的小人,電影還從側面展現了當時波蘭社會。

除了大眾,有誰真的在意真兇是誰嗎?

男主在行刑前一夜,在所有當權者的私人聚會上說出了真相:一切都是我偽造的。

但在場的所有人先是愣住,繼而大笑:我幾乎相信了他!

是的,在他們眼裡,真相無異於玩笑。

GIF/1.3M

需要政績加成的上司和急需利用此事穩定民心的高官,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讓事情趕快翻篇的替罪羊而已。

所以他們才用榮譽別墅甚至稀缺的彩電購物券,利誘男主角儘快結案。

警察需要一個兇手,人民需要一個兇手,政府需要一個兇手,體制需要一個兇手,那麼就應該有一個兇手被繩之以法。

這部源於真實案件的影片,解剖著當時的社會與政治現實,也在剖析著人性。

電影的結尾,當地甚至還建了一所專門為此案辦的展覽館。

開館那天,男主久久的看著冤大頭的頭部模型。(和電影開頭呼應)

因為那雙眼神充滿著冤屈和悲憤。

在片尾的字幕中我們得知,這個荒唐、臭名昭著的展覽館在1990年終於被拆除。

正義最終沒有缺席,但遺憾的是被冤枉的人卻再沒有機會能看到。

冤大頭不是死在男主的手裡,而是死在那個時代,專制腐敗的時代。

這片子帶著濃厚的政治諷刺意味。

把一個無辜之人變成兇手。

這部《我是殺人犯》看得和壓抑,就像豆瓣短評里網友提到的那樣,試想同樣被含冤多年聶樹斌和呼格吉勒圖。

如果他們沒有沉冤昭雪,就像電影里的冤大頭。甚至還有更多的無名氏不為人知。

聶樹斌案一度有傳或將被拍成電影,劇本的前期籌措工作已經開始。

在報道中提到,這件事是負責聶案再審的法官胡云騰力主促成的。

雖然電影最終能不能拍成還不得而知。

但至少我們從不畏懼直面黑暗,只怕罪惡的真相被深埋。

-END-

猜你還喜歡

家暴月?劉洲成、赫子銘,渣男又回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解碼 的精彩文章:

被范冰冰的「雞蛋鑽戒」驚呆了!
靳東公開歧視「不男不女」被批:沒教養!

TAG:電影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