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莫蘭迪: 沒有人看不懂他的禪定

莫蘭迪: 沒有人看不懂他的禪定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文章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





展覽海報







喬治·德·基里科,喬治·莫蘭迪,他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睦的,不得而知。基里科性格外向、天馬行空又老於世故,莫蘭迪則沉默寡言、離群索居,連照片都沒留下幾張。基里科與莫蘭迪看似一動一靜的兩個極端,這兩條平行線卻曾一度相交。








喬治·德·基里科,喬治·莫蘭迪,聽說這兩個喬治,生前關係並不太好。但是,基於義大利現代主義雙峰合璧式的光芒,他們還是在中國聯袂了。





布展現場(藝倉美術館)





在1919年,喬治·德·基里科曾經致信當時的文壇巨擎阿爾登格·索菲奇,請他幫忙聯絡一位名叫喬治·莫蘭迪的年輕藝術家。







喬治·德·基里科 自畫像,1940-1945



信中這樣寫道:「我們是今年夏天在羅馬相識的,他來自博洛尼亞,為人誠實,也極聰慧,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信尾還說:「

無論如何要幫他一把,即使為他寫一本專著也不為過

。」







喬治·德·基里科 少女,1989






喬治·德·基里科 特撒列海岸,1926




作為同時代人

(基里科比莫蘭迪大兩歲)

,兩個喬治之間的交集只有短短數年,基里科對莫蘭迪早年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從1919年到1922年,兩人都成為「形而上畫派」的重要代表,但是很快,莫蘭迪抽身離開潮流,退回靜物。






喬治·德·基里科 日光下的浴者(斜卧的阿里阿德涅),約1931







喬治·德·基里科 古代石膏像與橡膠首套,1959




他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睦的,不得而知。從性格上看,兩人確實是截然相反的一對:基里科性格外向、天馬行空又老於世故,屬於長袖善舞的物種;莫蘭迪則沉默寡言、離群索居,一輩子沒結婚,過著隱士的生活,連照片都沒留下幾張。



在展廳里,你可以輕易地感覺到這種兩極之間的張力。基里科的作品充滿戲劇衝突,筆觸濃烈複雜,且涉獵極廣,戲劇舞台效果、服裝設計、圖書插畫、玻璃瓶上手繪,無不顯示出這是一個精力充沛、興趣跳躍的人。








喬治·德·基里科 一條街的神秘與憂鬱,推鐵環的小女孩,1960年代




最令人驚艷的,不是他那些膾炙人口的名作,諸如《一條街的神秘與憂鬱,推鐵環的小女孩》之類,而是他在1940年為《啟示錄》創作的一組版畫。《啟示錄》被視為恐怖的神聖之書,但是基里科卻畫出了孩童一般的思無邪。近乎二維的視覺感和線描,在西方承接自中世紀壁畫,在東方遙相呼應著浮世繪和繡像圖,是想像的恣意狂歡。







《啟示錄》





《啟示錄》




展廳另一冊的莫蘭迪則安靜、沉滯,畫面尺幅很小,誠實、反覆、緩慢,再三地描摹或蝕刻著他那些著名的瓶子。






喬治·莫蘭迪 靜物,1953




有很多畫冊拍攝過莫蘭迪的畫室,但實際上莫蘭迪並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畫室,他跟三個一生都沒有嫁人的姐妹生活在一起。每天,他必須穿過姐妹們的房子,然後來到他的空間,起居室的一個角落——那就是他工作的地方,堆滿了瓶瓶罐罐,很多是他按自己的需要定製並噴漆的,經過深思熟慮的擺放,從而獲得了近乎完美的尊嚴和秩序感。藝倉美術館也小規模地再現了這個角落:色彩柔和的罐子,它們在莫蘭迪的畫面中出現的時候,總是呈現出白堊質的灰調,彷彿隔著時間的霧靄,不可觸摸地被凝固在懸浮之中,綿厚無比。







喬治·莫蘭迪 玫瑰,1962




在莫蘭迪早期的風景畫中,已經出現了這種化具象為抽象的線索,房屋、山坡、草地皆被分解為色塊和空間關係,細節隱退為遠眺,上帝像莫蘭迪擺放瓶子一樣擺放著萬物,但伴以更多的隨意性。







喬治·莫蘭迪 格里扎納的風景,1932




基里科很早就成為藝術巨匠,又高產,以至於他的藏家和支持者路易吉·貝利尼不得不提醒他,「你不要因為不喜歡自己早年的作品,就對外宣稱那不是你畫的。」







喬治·莫蘭迪  風景,1943




義大利現代主義的光芒,很快被後來者分去了榮耀。「形而上畫派」成為後來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聲,可兩個來自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人奪走了風頭,並在巴黎發揚光大。普羅大眾記住了畢加索和達利,漸漸忘記了基里科。




恰恰相反,生前作為傳統畫家被忽略的莫蘭迪,這幾年卻聲名鵲起,其影響力甚至溢出繪畫,延伸到時尚、設計、建築領域。證明了的一個公理:

藝術史從來都不是絕對公平的,但藝術史也從來都不會永久失序。








喬治·莫蘭迪





博洛尼亞薩韋納河上的橋,版畫,1912


 


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莫蘭迪是一個典型的宅男,他甚至「不願意下到花園裡去擠死一隻昆蟲」,更不要說出門寫生、到處旅行。縱觀他的藝術創作,其繪畫主題僅限定在靜物和少量風景。他畢生醉心於在卧室中擺布瓶瓶罐罐的位置關係,在畫布上精心營造色調明暗。而他留下的風景畫,全部是在工作室里對著窗戶繪就的。







莫蘭迪故居





靜物麵包和檸檬,版畫,1921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年7月20日出生於博洛尼亞。在他父親去世後,母親帶著他與三個姐妹搬到了豐扎達大街36號(Via Fondazza 36),全家人一直生活在那裡,兄妹四人始終沒有嫁娶。







莫蘭迪故居


 


在博洛尼亞,莫蘭迪故居於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他的房間中等大小,有一扇窗戶面對小庭院,窗外景緻曾是他多幅作品的主題。屋內有床鋪、老舊寫字桌、繪畫桌、畫架,以及,我們在他的靜物畫中所見到的那些物品的原型:瓶子、罐子、杯子、盒子……散布在桌椅櫥櫃及房間各個角落。在這個工作室-卧室之中,藝術家享有一方自己的天地,不受干擾地與自己的現實相處、對話。有道陽光透過窗戶射落進來,打在灰塵微布的傢具上面,彷彿藝術家只是稍稍離開。







莫蘭迪在其家中的工作室


 


夏天的時候,莫蘭迪會到托斯卡納山區格里扎那的鄉間別墅消夏。此外,他鮮少離開博洛尼亞,頂多是去羅馬、威尼斯或佛羅倫薩參加展覽。







格里扎那風景,版畫,1913


 


雖然他過著相對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作品在歐美地區逐漸為人所知。1930年,莫蘭迪獲得了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版畫教授職位。1934年,義大利藝術史學家Roberto Longhi在一次談話中公開稱莫蘭迪為義大利在世最偉大的藝術家。莫蘭迪始終過著遁世的生活,僅在退休後短暫離開過義大利,到臨近的瑞士做短途旅行。1964年6月,莫蘭迪在博洛尼亞家中去世,享年73歲。


 





莫蘭迪博物館


 


而今,莫蘭迪博物館位於博洛尼亞現代藝術博物館(MAMbo)內。因其家人的慷慨饋贈,該博物館而今擁有最大、最重要的莫蘭迪公共收藏,包括62幅繪畫,18幅水彩,91幅素描和78幅版畫。給世人提供機會,一覷藝術家的發展歷程,以及他在數十年裡面於各類媒介、形式之間的默默探索。







豐扎達大街的庭院,油畫,1953





豐扎達大街的庭院,油畫,1956





豐扎達大街的庭院,油畫,1962


 


在博洛尼亞和格里扎那,莫蘭迪度過了生命中的大量時光,他所有的風景畫幾乎都出自這兩處。豐扎達大街工作室的那扇窗戶常常是他於周遭世界的唯一聯繫,透過窗戶,他的目光在高低的牆上遊走,徘徊在附近幾棟房屋,以及一個小小的庭院,庭院正中,有一棵橄欖樹。從1930年代開始,「豐扎達大街的庭院」(The Courtyard in Via Fondazza)是他最常描繪的主題。







風景,油畫,1913





風景,油畫,1935-1936





風景,油畫,1962


 


在莫蘭迪藝術創作的早期,塞尚、未來主義、立體主義,乃至基里科的形而上畫派,都曾對其產生影響。不過,很快,他就將繪畫對象限定在靜物和少量風景。他的繪畫限定在靜物和少量風景。他偏愛柔和細膩的色調,土黃、赭石、灰藍或粉色。他筆下的靜物只是幾個普通的瓶子、杯子、碗和罐子的排列組合,他通過對明暗的布局使簡單的事物也呈現豐富的可塑性。







莫蘭迪鍾愛的道具——一個帶槽的花瓶


 


20世紀上半葉,歐洲局勢並不穩定。據說他在早年曾經參加一戰,不過很快因為精神問題而離開軍隊,從此沉浸於繪畫和版畫創作。







靜物,油畫,1920





靜物,油畫,1939





花卉,油畫,1946





靜物,版畫,1946





靜物,油畫,1952


 


莫蘭迪的繪畫主題和對象始終如一。二戰之後,莫蘭迪的畫面愈發簡潔,集中於寥寥幾種組合形式,以及極簡單而連續的變體。他的每一幅新的創作,不僅可視為一幅單獨的作品,同樣隨著時間演進不斷發展變化的藝術探索,似乎無意於為自己贏得什麼聲名。在先鋒藝術大行其道的時代,他的藝術探索和時代似乎並不明顯關聯。他靜物畫中嚴謹的形式,批評家和藝術史學家Francesco Arcangeli稱之為「一個給定的組合主題的變奏」,與之相伴,是沉靜的環境。這種關於色彩、色調深刻的變調,在他的花卉作品中更為明顯。







靜物,油畫,1952





花卉,油畫,1957





靜物,油畫,1961





靜物,油畫,1961





靜物,油畫,1963


 


在莫蘭迪去世之前幾天,他對朋友和藝術史學家Roberto Longhi說:「如果你知道,我親愛的Longhi,我有多想工作……我有新的想法要付諸實施。」在他去世的時候,最後一張《靜物》(1964)依然留在畫架上,藝術家留下了自己的署名。彷彿是藝術生涯的結語,亦是最後時刻他對新的藝術發展的守望,這幅作品,在線性、打亂的結構中,依然展現出嚴謹的詩性,簡潔揭示本質。





靜物,油畫,1964


 


在莫蘭迪的靜物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元素各居其所——色彩、形式、光線、空間、陰影、布景。在光與色彩中,輪廓線似乎變得不那麼分明。與此同時,作畫的對象留在藝術家的記憶里,在畫布上留下一個穩定、純粹的形式。在莫蘭迪的作品中,詩性的元素從未完全從現實中抽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2017奧迪設計展:9月28日設計師論壇火熱報名中!
從陽朔到紐約,改造城市生活的新世代建築師
這四隻落馬「大老虎」,書法竟這麼好
他用一支針管筆伸進歐洲的大街小巷,畫出了一本慰藉無數上班狗的速寫日記
現代主義設計的母語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