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臨界糖尿病」很危險,應儘早扼殺在萌芽狀態!

「臨界糖尿病」很危險,應儘早扼殺在萌芽狀態!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為「臨界型」糖尿病之後,只顧慶幸自己沒得糖尿病,一點也不反思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殊不知,警鐘已經敲響!

公眾平台【糖尿病家庭調養】告訴大家:「臨界型糖尿病」指的是介於「健康人」和「糖尿病」之間的一種狀態,也叫糖尿病前期,包括兩種情況:空腹血糖受損(6.1 mmol/L≤空腹血糖≤ 7.0 mmol/L ),糖耐量減低(7.8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

臨界型糖尿病意味著已經跨入血糖異常的「雷區」,若不引起重視,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早晚會邁入「糖人」的隊伍。平常如果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注重飲食和鍛煉,就可以讓這顆「定時炸彈」成為一枚「啞彈」。

「臨界糖尿病」很危險,應儘早扼殺在萌芽狀態!

「臨界型"粥樣硬化程度不亞於糖尿病

有多種原因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近些年,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這些原因的共同點——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只要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不管是否合併其他原因,都可能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而「臨界型」患者多多少少等存在胰島素抵抗,這意味著,「臨界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一樣,都有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傾向。

「臨界型"重在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糖尿病人群通常都有貪食、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也在於此。「臨界型」患者也一樣,而糖尿病的治療強調不良習慣的改善,需要患者控制食量,並適量運動。可以類推,這樣的治療同樣適用於「臨界型」患者。

「臨界型」患者無需使用藥物治療,相對簡單。只要努力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想要恢復正常的血糖並非遙不可及。比如,肥胖的「臨界型」患者,通過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成功減肥之後,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血糖值已經恢復正常。「臨界型患者」,若發現得早、診斷得旱、治療得早,血糖的恢復遠比即將發展成糖尿病的人群容易得多。

但是, 「臨界型」患者的治療也並非是一帆風順,也有不少值得重視的細節。通常,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醫生都會交代他們要定期隨診,而「臨界型」的患者受到醫生的「關照」相對會少一些。由此可見,「臨界型」患者更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如果「臨界型」患者再合併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更不能掉以輕心。

「臨界型」患者至少每年需要進行2次血糖測試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查,以檢驗自己血糖的控制情況。必要時,需要複查75克糖耐量測試,以判斷自己是否已經成為糖尿病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家庭調養 的精彩文章:

「醫生專欄」飢餓狀態下,我的餐前血糖高,怎麼回事?
真實事例警醒世人,「糖尿病足」不得不防!
糖友圈小知識|糖友吃好早餐,需重視營養搭配!
糖友腿疼腳麻發冷,警惕「糖尿病足」!
減輕胰島素注射疼痛的9個小技巧!

TAG:糖尿病家庭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