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生命起源於小行星?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堅實的證據

地球生命起源於小行星?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堅實的證據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515期 地球生命起源於哪兒,這個問題一直困擾這科學家,這裡說的科學家不僅是人類學家、生命科學家甚至是天體生物學專家。因為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來自外太空,那麼太空中哪裡是我們的起源,這個問題就變得非常有趣和耐人尋味。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小行星可能是生命起源地之一,以太陽系的年齡來說,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表面的冰不可能保存下來,但通過僅幾米厚的塵埃覆蓋卻可以保存數十億年,科學家發現288P小行星有些非常與眾不同的形成方式,快速旋轉而導致分解。之後,兩塊碎片可能因為升華轉矩而進一步分開,這個發現意味著小行星表面上的物質可以保留很久,同時可以進入其他天體的表面。

當然,關於小行星還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其中大部分源於其獨特的行為,由於小行星家族中還有雙小行星的情況,顯然如此不同,科學家們不得不懷疑小行星在太陽系中傳播生命的種子。

在對小行星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有些小行星來自其他天體表面,比如火星,這個說法得到了一定證據支持,比如大質量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濺射出來的隕石就帶著地球生命的種子。歐洲空間局就在格拉希門克彗星上發現了有機物,小行星帶上也有有機物,呈現出如此獨特的分布規律是否只是巧合?

這說明太陽系中的生命種子遍地都是,當然科學家依然需要更多的理論和觀測支持,以及發現更多類似於格拉希門克彗星上的有機物,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小行星帶肯定會為天文學家提供許多研究對象,這個位於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碎片帶是調查小行星的起源和進化的天然實驗室。特別是,研究那些具有類似彗星活動的小行星(又稱小行星帶彗星)對於我們理解太陽系如何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根據小行星帶形成理論,小行星帶要麼是由未能成為行星的小行星構成,要麼是隨時間積累,逐漸充滿天體碎片的區間。

任何一種情況下,研究現有的天體觀測研究都可以告訴我們,數十億年前的行星等天體如何形成,以及之後太陽系中水是如何分配。反過來,這對於確定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開始,甚至其他任何可能的天體出現顯得至關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可說 的精彩文章:

TAG:王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