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有為建議光緒遷都,提出了哪兩個城市,被認為十分荒唐可笑?

康有為建議光緒遷都,提出了哪兩個城市,被認為十分荒唐可笑?

晚清七十年眾生相(四):遷都之議

洋槍隊的隊長戈登,在幫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後,就此離開,並再也沒有踏上過中國的土地。在臨行前,他給大清政府提出了20條建議。其中有一條,「中國一日以北京為建都之地,則一日不可與外國開釁,因都城距海口太近,洋兵易於長驅直入,無能阻擋,此為孤注險著。」指出了大清國都選址不當的問題。

當然,戈登作為一個局外人,而且還是外國人,當然不會直接建議大清遷都,而只是委婉地說明,都城可以不遷,但不遷都就千萬不能與外國開戰。此外,戈登還認為大清的陸軍太弱,建議清政府把炮船賣掉來買洋槍以裝備陸軍。因為陸軍力量若不加強,一旦打起仗來海軍就沒有退路,容易陷入負隅頑抗的困境。30年後中日甲午戰爭中,黃海海戰之敗,可以說是完美印證了戈登當年的預言。

甲午戰敗後,清廷派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與日本議和。李中堂在日本遭遇刺殺挨了一槍,也只給大清省下了一億兩白銀,最終還是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當時國人的心態是,洋人的槍炮厲害,打不過我們也認,但無論輸給誰,也不能輸給這個當了中國數千年小弟的日本。因此,當《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出,直接引爆了當時的輿論,一時群情鼎沸。康有為與梁啟超等維新派先驅,藉此機會與全國18省數千名舉人聯名向光緒皇帝上書謀求變法,即大家所熟悉的「公車上書」事件。

康有為等人本次上書之目的,是希望清政府拒絕與日本媾和,撕毀《馬關條約》,與日本對抗到底。為此,康有為的上書中提出了四條建議:「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正式提到了大清遷都的這個問題。

若要遷都,當遷往何處?這份上書中言道:

「若夫建都之地,北出熱河、遼瀋,則更迫強敵;南入汴梁、金梁, 則非控天險;入蜀則太深;都晉則太近。天府之腴,崤函之固,莫如秦中。」

康夫子將自已認為的合適建都之地,選在了西安。

西安建都有什麼好處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西安深居內陸,遠離出海口,又有函谷關、潼關天險可守,可以避免戈登所說的,「洋兵易於長驅直入,無能阻擋」。而最為直接的,就是可以遠離遼東日本軍的威脅,則是戰是和,還能從長計議。因此康有為建議光緒「急斷乃成,亟法漢高,即日移駕」,視遷都為十萬火急的大事了。

當然,由於光緒只是個被架空的傀儡皇帝,康有為的上書,被都察院所駁回,並沒有呈到光緒手中。即便當時光緒能看到康有為的遷都建議,但若大清移都西安,交通不便,意味著直接放棄了對東北華北的控制權,丟掉東北的「龍興之地」,這是清朝統治者所不能接受的。

況且若遷都西安,與日本進行長期全面抗戰,彼時之大清朝廷,既無充分遠見,也無足夠魄力。後來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帶著光緒逃到西安,還嫌西安的宮殿沒有北京住著舒服,怎麼能指望這位喜歡享受的老太太遷都到西安吃苦頭,去跟日本打持久戰呢?

康有為最初上書之時,只是個小小的舉人,既不能奏達天聽,中日議和也成既成事實,因此遷都西安之議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後來光緒皇帝痛定思痛,想效仿日本明治天皇變法,於是啟用了康有為等維新黨人。康有為有了直接面聖的機會,此時他又重提了遷都的建議。但這一次,他放棄了過去建都西安的想法,而建議光緒把國都定在上海。

康有為說,之前提議遷都西安,只是與日本戰時的權宜之計,所謂「不能自強者,恐為列強所挾制,宜深入內地;能變法自強者,與外國相流通,宜近海濱。」

但實際上,康有為的這種想法是很天真的。他以為,光緒啟用了他進行變法,則中國自強可一蹴而就。而實際上,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幫大清糊的紙窗戶被捅破,列強對大清只有更加虎視眈眈,洋人的威脅只有更深重。都城在北京,尚有天津可作緩衝,要是聽了康有為的話跑到上海來建都,列強的炮船從海上都幾乎能直接打到皇宮,大清又無水師可守,豈非是作繭自縛?

而在遷都的方式上,康有為的提議也非常可笑。康有為認為,朝廷中守舊派勢力根深蒂固,若提出遷都之議,必遭群臣反對而夭折。因此康有為建議光緒以南巡為名,到上海視察,然後突然發一紙詔書昭告天下,宣布上海為新的國都,同時保留北京為陪都,則遷都之事可成。

不得不說,康有為雖為變法先驅,但能力不足以襯其身份,想法太過天真爛漫,因此遭朝中頑固派嫉恨,也得不到開明派的支持。最終遷都之事不成,維新變法亦一敗塗地,可以說與康有為本人許多不切實際的空談,是撇不開關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戈登警告李鴻章,北京不適合做首都,有一類人不殺將為禍患
李鴻章攻陷蘇州,做一傷天害理之事,連洋人都對他深為痛恨
為了讓光緒兒子過繼給同治,一小官以死勸諫,慈禧恩准並將其厚葬
光緒貴為國君,為何沒有留下照片,無人知其真實相貌?
李鴻章臨終絕筆,寫了什麼,讓慈禧讀後號啕大哭?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