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慣性制導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

慣性制導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

與平台式慣性制導相比,捷聯式慣性制導的慣性測量裝置受彈體振動的影響較大,測量精度受到一定限制,對計算機的要求較高,隨著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正日益受到重視。

慣性制導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

1957年8月前蘇聯首次試射成功第一枚SS-6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宇宙神」於1959年開始裝備

洲際彈道導彈早期大多採用液氧和煤油作推進劑,液氧容易蒸發,使用很不方便,後來都改用可儲液體推進劑或者固體推進劑。

美國60年代中期以後研製的洲際彈道導彈都採用固體推進劑,前蘇聯裝備的洲際彈道導彈多數採用可儲液體推進劑

為了突破反導系統的攔截,70年代初期和中期,美蘇又分別研製成功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看點 的精彩文章:

現代彈道式導彈的推進劑占整個起飛重量的90%
彈道導彈能按預定彈道飛行並準確飛向地面固定目標,主要是由制導系統實現的
中國於1965年5月正式決定研製該型導彈,並於1980年開始部署
榴彈爆炸後飛出的碎片,它們會對成群的士兵造成嚴重的傷害
海軍攻擊型核潛艇可垂直攜載12枚,並可抵近敵沿海發射

TAG:軍事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