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宋朝—茶也能「斗」的文人朝代!

宋朝—茶也能「斗」的文人朝代!

宋代是極講究品茗的時代,上起皇帝、士大夫,下至一介布衣,無不好此。

在宋朝,往茶里加鹽、姜、香葯等佐料的風氣只普遍存在於中原地區的中下層居民之中。這是由於茶葉產自南方,中原地區的中下層人士想要弄一些茶葉著實不容易。有的好不容易弄到了茶葉,卻不習慣它的味道,丟了又太可惜,所以愛往茶里放些稀奇古怪的調料一起煮,結果糟蹋了好茶。

這種事情也發生在大文豪蘇東坡的身上。姜夔送給好友蘇東坡一些上等好茶,蘇軾很稀罕,結果他的老婆兒子不識貨,將鹽、姜等調料跟茶葉一起煮,浪費了好茶,讓蘇東坡心疼了好些日子。

宋代飲茶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每一個環節都很考究,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宋徽宗皇帝還寫了一部《大觀茶論》,專門用來研究茶道。

宋人飲茶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煎茶,一是點茶。

煎茶

煎茶是唐代陸羽開創的,陸茶聖因為愛喝茶,所以很看不慣當時的人們往茶里摻一些胡椒、姜蔥什麼的,這究竟是喝茶還是炒菜呢?於是,他寫了一本書,起名《茶經》,就是教人們怎麼喝茶的。書出版後十分暢銷,引領了唐宋品茗的新風尚。

唐人喜歡煎茶,宋人以風雅自居,喝茶這回事就要喝出點新意來,於是,又流行起點茶法來。

點茶

點茶法與煎茶法最大的區別在於,點茶是先將研細的茶末放入茶盞,加入少量的沸水調製成濃膏狀,接下來就是點水,要有節奏,落水點要准,不能破壞茶麵。這時候,另外一隻手也不能閑著,要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這種手法稱之為「運筅」或「擊拂」。

點茶是一門藝術,點茶的高手被稱為「三昧手」,這也是對北宋點茶高手南屏謙師的讚譽。蘇東坡到杭州任職州時,西湖南山凈慈寺的南屏謙師親自為他點茶,讓他佩服不已,當場作了一首詩,題名《送南屏謙師》: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瓮鵝兒酒」。

從此,「三昧手」就成了點茶技藝高手的代名詞。

鬥茶

學會了點茶,宋人還不滿足,總希望將自己的絕技在人前嘚瑟一番,再找來個把人PK一下,這就要鬥茶了。

宋朝,中原地區十分盛行鬥茶,尤其在清明節前後,新茶出市,那些個茶商藉助鬥茶的機會為自家的茶莊打廣告,再搞個特價促銷什麼的。

比賽內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茶湯的香醇度、茶具的優劣以及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

鬥茶要經過集體的品評,綜合評比,最後決出勝者。首先看湯色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等而下之;其次看湯花,一看湯花色澤;二看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著為負。

北宋文豪范仲淹寫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中間描寫點茶的部分格外有趣:「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不可攀」和「無窮恥」兩句已道出范仲淹對鬥茶輸贏的看重,何況他的同僚章岷本是建州浦城人,此人品茗時選用茶葉、茶盞皆為上乘,范仲淹與他「斗」起茶來心情可謂「緊張異常」。

正因宋時盛行「鬥茶」,建茶和建盞素有「茶盞雙璧,相得益彰」之譽。鬥茶過程中,極講求注水、擊拂的力道以及茶浮。為求襯托白色茶湯與識別水痕,釉色黝黑、胎厚保溫的建盞最為適合。今天看到有句話,說來分享下:「建盞是引火燒身的幻美。」沒錯,建盞的美之前在宋朝可能是因為它的實用性而被推廣,可是如今,我相信大家喜愛建盞並不僅僅是因為實用性,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可是茶小蟲覺得,用什麼詞都沒法描述出建盞真正的美。可能這個「美」需要每個人自己去領悟。

可惜等到宋亡元興,文化風俗改變,外加戰亂頻繁,建盞遂從興盛走向衰落,工藝終至失傳。好在「鬥茶」的傳統一路延續至今,品茗之人仍會依照《茶錄》的說法「茶色白,宜黑盞」相互比試較量。正是如此鬥茶,方才黑白分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蟲 的精彩文章: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唐朝人喝茶喜歡吃什麼?看看日曆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普洱茶第一泡究竟能不能喝?洗茶有哪些講究?

TAG:茶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