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藍單車危機重重:新融資受阻,新產品難產,人事內耗

小藍單車危機重重:新融資受阻,新產品難產,人事內耗

終於,成本帶來的資金問題成為了小藍單車畢生的困擾。

本文共計2845字,閱讀時間5分鐘。

記者 | 高達

編輯 | 胡涵 趙力

一直以來標榜自己是最好騎的共享單車——小藍單車似乎正面臨著危機。這家孵化於高端自行車品牌野獸騎行的共享單車最近接連被爆出押金難退的問題。

在微博及百度貼吧上該品牌的用戶怨言載道,押金難以退還必須要撥打客服電話才可解決。且此前他們購買的小藍單車半年特權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強制升級為全年會員卡,退款選項則離奇消失。這更喪失了這家單車在用戶心中的信任。

小藍單車公關部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否認退款難問題,表示仍在正常退款中。「我們退押金是1-7個工作日,正常3天以內就退了。」但小藍單車則在最近悄然關閉了微博評論。

該工作人員解釋稱,特權卡是給半年內騎行記錄好的用戶升級成了年卡,「確實有很多用戶不滿投訴,最近反饋過來的,只要願意退的,客服全部處理。」

上述小藍單車公關部人士同樣在回應中言語曖昧,「總熬著是不可能的,總要有很多錢接著下去。」

1

A輪之後再無新一輪融資

這家由高端自行車品牌野獸騎行所孵化的共享單車品牌,自去年11月成立之初就一直以最好騎的共享單車標榜自身,其創始人李剛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我們做共享單車是因為其他的車還不夠好騎」。

在共享單車集中爆發的2016年底,小藍單車迅速在2017年初獲得由黑洞投資及智明星通的4億人民幣A輪融資,估值10億元人民幣。此後小藍接連宣布進入深圳、廣州、佛山、成都、南京及北京等六座城市,並在1月份率先出海美國舊金山。

小藍單車創始人兼CEO李剛曾在採訪中對尋找中國創客表示,小藍單車採取的是縱深式打法,即先做好當下城市的運營,再進入下一階段的六七個城市。

但截至目前,小藍單車布局城市仍只有上述6座,自2月份進入北京後再無新城市開闢。出海舊金山也因為當地政策法規等問題而被勒令停止運營。

知情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透露,自1月份完成A輪融資後,小藍單車就一直在尋求B輪融資,融資規模在4億美金左右,但一直未果。

今年6月B輪融資失敗後,小藍單車曾向ofo、摩拜等品牌提出被收購意向,但均被拒絕。多位行業內人士均向尋找中國創客證實這一傳言的可靠性。

「沒價值。」他說。同期,摩拜與ofo雙雙拿到E輪融資,融資規模分別為6億美元與7億美元。相較之下,融資受挫、賣身未果的小藍單車疲態盡顯。

「就是沒錢了。」相關行業人士針對現階段小藍單車退款難的問題回應稱。

上述小藍單車公關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10月小藍將會有新動向。至於是融資還是併購,該工作人員並未回應,只是表示「反正是決定公司今後發展方向的」。

2

遲遲未能量產的Pro 2

小藍單車一直不吝於在單車研發上下功夫,在行業中小藍單車的造價也一直處於前列,其發布的一代產品造價就達到了1000元,二代產品bluegogo pro更進一步上探到2000元檔位,幾乎與摩拜一代的造價持平。

但對於總披露融資僅有4億人民幣的小藍單車而言,造價如此高昂的單車顯然有些入不敷出。

截至目前,小藍單車對外披露的單車投放總量為70萬輛,即便全部按照1代1000元的標準來計算,總成本就已達到了7億元人民幣,而其披露的融資總額卻僅有4億元。

如果沒有新一輪資金的注入,繼續生產幾乎毫無可能。這也註定了小藍單車幾乎從一開始,就要踏上缺錢的不歸路。

今年3月,在發布bluegogo Pro的同時,小藍單車還發布了一款採用碳纖維車身的概念產品bluegogo Pro 2,但並未給出具體上市時間。

而到了5月19日,這款概念車型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款搭載「智能中控」的共享單車,不僅與3月份發布的概念產品形態迥異,更是在車把上增加了一款7.9英寸的電子屏幕。

在5月份的這場發布會上,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意氣風發,宣布推出新的商業模式「麒麟計劃」。簡而言之,就是將pro 2上搭載的7.9寸電子屏幕變成一個廣告載體,通過廣告收入來獲得盈利。「這將把共享單車的市場規模推向千億元!」

當時,pro 2預計在今年7月份正式上線,但截至目前,小藍單車尚未有正式推出pro 2的動作。知情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爆料稱,因為技術原因,pro 2至今尚未量產。「一輛也沒有生產出來,都是PS的。」

「他們說通過太陽能電池板來給屏幕供電,但是實際上太陽能電池板的供電根本達不到,而增加發電輪轂又把單車搞得太重。」上述知情人士說。

此外,bluegogo pro 2使用的碳纖維車架也因為造價高昂而無法正式投入生產。行業內部人士透露,碳纖維再加上電子屏,「造價根本無法核算」。

而小藍單車計劃通過廣告屏增加收入的想法最終也無法實現。

3

被挪用的押金

既然小藍單車試圖增設廣告屏來增加收入的想法無從實現,那麼多出來的3億元造車成本要拿什麼補足?

小藍拿的是押金。

今年2月,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證實,小藍單車的用戶押金一部分留存,用於客戶的退款需求,而另一部分則被挪用於繼續生產車輛上。

有相關行業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透露,押金難退就是因為這部分押金已經被用到了實際生產和運營的費用中。「這個窟窿已經是堵不上了。」他說。

據小藍單車官方數據顯示,其6個城市的用戶量超過2000萬,即便去除其中部分用戶為免押金用戶,按照1000萬用戶繳納押金,押金99元來計算,押金總數就已超過9.9億元。

更為蹊蹺的是,最近,小藍單車偷偷上調了押金額度,從原先的99元上調至199元。而將半年免費騎行特權卡強制升級至全年免費騎行卡,則意味著用戶無法在半年到期後拿到原先承諾的199元押金。

小藍單車公關部人士回應尋找中國創客稱只需和客服反饋便可退款。但退款用戶卻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就是讓你打客服電話,但是客服電話基本就打不通。」

在此之前,酷騎單車、小鳴單車均被爆出押金難退的問題。今日,酷騎單車更是單方面關閉了APP退款渠道,大量用戶圍擠在酷騎單車通州萬達總部要求退還押金。

「很多共享單車企業都有挪用用戶押金的情況,不只是小藍一家。」一名行業內部人士稱。

4

內耗、風波和時機

今年6月,小藍單車因一場營銷事件而陷入風波之中,相關負責人被警方傳喚。尋找中國創客了解到,融資失敗與這起事件有一定關聯。

風波背後,暗藏的是小藍單車內部管理機制出現了問題。知情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透露,風波的發生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人事變動導致。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幾大高管十分和諧,但其實公司內部並不協調。」他說。

目前小藍單車的全國市場及運營工作由副總裁胡宇沸負責,他出身Uber,是前Uber中國莞佛惠三城總負責人。但胡宇沸入職小藍單車時帶了一支40多人的團隊,均為前Uber員工。

可以想到李剛將胡宇沸拉來的原因——出身Uber,曾全面負責廣東三座城市的運維工作,經歷過打車大戰的洗禮。在即將到來的單車大戰之中,小藍單車需要這樣的市場和運營人士。

但對於一家初創未久的創業公司而言,胡宇沸和與之空降而來的40多位老部下,到底能不能與原有團隊完全融合,仍有待考量。實際上,6月的那場營銷風波就是負責市場的團隊引發的。

「大家互相之間都有矛盾。」一名內部人士說。

此前,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一直信奉:好的產品會脫穎而出。他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談到:「所有為了速度欠下來的,都將加倍奉還。」

他認為在6、7月份用戶將會更加關注產品本身,而8月份將會迎來返修高潮,今年12月到明年的2月份,將會是那些使用鐵車架共享單車的「絕望的三個月」。

而現在,「絕望的三個月」尚未到來,正身處危機之中的小藍單車,卻率先迎來了「絕望」。

從來沒有人否認過小藍單車的車子是市面上最好騎的共享單車之一,或許它會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單車中最好騎的一款。但是顯然它並不是數量最多的一款。

在剛剛發布帶中控屏的bluegogo pro2時,有媒體向李剛表達過造價過高的擔憂,李剛當時回應稱:「成本不重要,用戶體驗才最重要。」

終於,成本帶來的資金問題成為了小藍單車畢生的困擾。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中國創客 的精彩文章:

X年後,蘋果沒了home,開始刷臉

TAG:尋找中國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