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我與再婚妻子和九旬老娘實行分餐制,是倒退還是進步?

人到中年,我與再婚妻子和九旬老娘實行分餐制,是倒退還是進步?

(圖為作者母親在削萵苣皮)

自小,我與父母、兄弟姐妹同桌吃飯,其樂融融。每年冬季,吃火鍋的時候多。豬肉燉粉條、雞肉燉粉條,往往肉少湯多。因為家大口闊,一鍋肉,一鍋雞,一人夾一筷子,所剩無幾。向來與世無爭的我,很少夾到一塊凈肉,要麼是肉骨頭,要麼是雞脖子。在桌上高高只起的一口大火鍋湯里,只有夾到稍顯沉重的東西,我才確定我吃到了肉或者雞。

後來進城工作,結婚成家,與老婆白天同吃一鍋飯,夜晚同睡一個枕頭,小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天有不測風雲,小家沒有經住雨狂風驟而解體。人到中年再婚娶了個老婆打伙過日子,然而她喜歡吃辣的重口味食物,我喜歡清淡飲食,為了相安無事,我們半路夫妻搞起了分餐制。

從電影電視上看到西方家庭生活場景,都是分餐制。其實這樣挺好,免得一家人相互傳染胃幽門螺旋桿菌等疾病。

前不久把九旬母親接到身邊養老盡孝,發現母親更加重口味,炒菜居然要放豬油,每餐無肉不歡。這與注重養生多素少葷的我,真是水火不相容。妻子合不來,還可離婚;母親只有一個,不可多得且風燭殘年,為了各自身心健康,我只好與母親也實行分餐制。

每炒熟一碗菜關火,盛一多半起來裝盤,再往鍋里的剩菜加豬油和鹽。母親說我炒菜的湯水清淡得可以洗衣服,她吃不下。

老婆上早班或者上中班,多帶便當到單位就餐。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母子同桌吃飯,卻是各吃各的菜。

其實,中國古代曾長期實行分餐制。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共同勞作一起抵禦風險,因食物匱乏,只能嚴格按份分配。

到了宋朝,商業經濟高度繁榮,湧現商業化市鎮。食材多元、烹飪樣式增多,以「戶」為家庭單位的開伙方式決定了共餐方式。樹大分杈,人大分家。兄弟結婚分家另起爐灶,小兩口自然是共食同餐。客人登門,美酒佳肴款待。婚喪嫁娶,大宴賓客。集體共餐,二人對飲,已成為一種社交手段,傳承至今。

眼下我與少妻、老母又復古到分餐制,是倒退,還是一種進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裕茂 的精彩文章:

九旬母親的家當:一條防盜內褲藏著的秘密
看到一篇煤老闆除了買房有錢不知如何花的網文,心裡有點兒不平衡
九旬母親很達觀拒上醫院體檢:小病不看自然好,患上大病死期到
鳳男龍女遠走他鄉孝敬父母鞭長莫及,歪瓜裂棗伴爸媽左右老有所養
我的黃金時代從母親九十歲開始:九旬母親是伴我時間最長的老情人

TAG:黃裕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