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53天 太乙穴

第53天 太乙穴

哈哈

上期回顧

1

關門穴

太·乙 (tài yǐ)

每日一穴

足陽明胃經

腧穴定位

腧穴定位

位於上腹部,臍中上2寸(下脘)旁開2寸處,當不容與天樞連線的下 1/3折點。

解剖定位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膚由第8、9、10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內相對應器官為大網膜和小腸。

主治功用

太乙穴

除濕散熱

主治病證

癲狂,脘痛,腸疝,腳氣,遺尿,心煩,吐舌。

刺法灸法

針刺

直刺或斜刺0.5~1.5寸

可灸

1、仰卧位;

2、從肚臍沿前正中線向上量4橫指,再水平旁開2橫指(拇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50分鐘

溫度:38~50℃

艾條懸灸時間:5~10分鐘

艾炷灸時間:3~5壯。

臨床作用

艾灸治療: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等。配中脘、足三里、上巨虛主治腹脹、消化不良。

針灸治療:

治療急慢性胃炎

主穴:關門穴

配穴:足三里穴、水分穴

方解:緩解治療腸鳴腹瀉

明日腧穴:滑肉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若「錢」有藥性,該當如何?
民間中醫≠故弄玄虛
中醫拒絕「流水線」診療,提倡「一人一診」
第50天 承滿穴
葯分五味各司其性,你用對了嗎?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