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功挺進多聯機技術「無人區」 格力兩項技術同時被評「國際領先」

成功挺進多聯機技術「無人區」 格力兩項技術同時被評「國際領先」

繼上月斬獲第16項「國際領先」技術後,格力電器近日又有兩項技術獲得「國際領先」級認定。9月27日,經由13名權威專家評估一致認定,「基於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技術的高效家用多聯機」產品為國際首創、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面向多聯機的CAN+通訊技術研究及應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這兩個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估。自此,格力電器已成功攬下18項「國際領先」技術。

本次項目科技成果評估小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空軍工程設計局研究院羅繼傑、合肥通用機電產品檢測院院長李江、重慶大學教授胡致遠、清華大學教授石文星等13名權威專家組成。整個評估分為技術項目彙報、項目現場考察、項目審查及質詢、最後討論並形成評估意見等環節,持續一天。

董明珠:堅持以消費者為導向研發產品

雖身在外地未能親自到場,但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仍心系本次評估會,她通過視頻通話表示,今天格力又有科研成果被評估,她感到特別幸福和快樂。她表示:「格力電器已經步入多元化時代。智能家居是格力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如何做到更加節能環保是企業應該思考的。」

國家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格力也積極響應,在這個進程中,格力選擇了自主創新的路徑。她說:「這幾年,家電市場競爭激烈,我們認為能讓格力保持領先的唯一路徑,就是自主創新。未來格力還會秉承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研發理念,不斷尋求突破。」

專家:技術創新體現企業家敢於擔當的精神

在會場里,專家聽取了兩個技術項目介紹,並對各自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提問,格力電器相關項目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認真回答。此外,專家還仔細察看了現場展示的「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其中江億院士一邊看一邊叫「好」;羅繼傑則表示:「這兩項技術是企業家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企業家敢於擔當的精神。在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多具有這種精神的企業家。」

會上,通訊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胡致遠激動地說:「CAN+通訊技術是我這幾年在企業通訊技術看到最好的創新。」製冷熱泵領域專家石文星則用三句話概括了感受:「針對一個需求,攻克一個技術,解決了一個難題。」他說:「本次評估『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技術』,給家用中央空調低負荷運行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

隨後,評估專家組經過閉門商議後認為,當日評估的這兩個項目具有顯著的技術創新,最後一致推舉這兩個項目為「國際領先」。

促進多聯機的發展與推廣

多聯機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功能產品。據統計,今年多聯機已經佔據了國內空調市場很大份額。現在多聯機使用正在不斷拓展範圍,小的越來越多進入家庭,大的則越來越多進入了工廠、酒店等公共場合,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面臨不少技術瓶頸。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譚建明表示,格力電器經過了多年技術研究,研究出了使用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高效家用多聯機組,大大提升了家用多聯機在低負荷狀態時的運行效率,並大大降低了家用多聯機最小輸出值,使多聯機在家庭使用時候的節能性舒適性都有大幅度提升。

另一方面多聯機也越來越多的應用於大型樓宇,商場和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場合,這對控制網路搭建提升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現有使用的網路技術越來越難以滿足多聯機大型化的需要,因此行業迫切需要在多聯機通訊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

譚建明表示,兩項技術成果鑒定對於多聯機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重大推廣應用價值。

成功解決多聯機頻繁停開機世界性難題

如今,「多聯機」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它美觀不佔地方,一台主機就可以覆蓋多個房間。然而根據大數據研究發現,我國家用多聯機晚上使用的時間比白天多,且單開1台室內機運行佔到了總運行時間的60%,運行1-2台內機的時間佔總運行時間的87%。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時候多聯機均處於低負荷條件下運行。

多聯機負荷設計基於全屋熱負荷,因此壓縮機排量會較大,在單開1p室內機運行時因壓縮機最小輸出值大,非常容易到溫度點停機,此時,多聯機就會失去變頻機所擁有的調節優勢,將和定頻機一樣,不斷開停機,致使房間溫度波動大,導致壓縮機效率低。

可根據系統負荷情況選擇運行模式

如何在低負荷運行狀態下提高家用多聯機的能效?格力研究人員創新性地研發出一種基於大小容積切換技術的新型壓縮機,該壓縮機可以根據系統負荷情況從而選擇運行模式。在低負荷運行模式時,僅小容積氣缸運行,大容積氣缸卸載,這時壓縮機的最小輸出值大幅降低,從而提高舒適性和能效。在高負荷運行模式時,兩個氣缸同時運行,滿足大負荷需求。由於壓縮機氣缸容積可以改變,從而實現了低負荷下能效的提升以及最小輸出值的下降。

研究人員通過無數次的計算和實驗研發出了「大小容積切換高效壓縮機技術」、「可靠的容積切換技術」兩大核心技術。並將這兩項核心技術應用在了家用多聯機上,成功研發出「基於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技術的家用多聯機」,成為全球首創。

低負荷運行時能效提高130%

在研發團隊地不懈努力下,該項目成功解決了多聯機低負荷輸出頻繁開停機以及低負荷輸出能效差問題。以16kw機型為例,實現了單開1P室內機最低輸出達系統額定能力的5%,且此時能效高達3.55,10%輸出能效高達4.25,低負荷效率提升了130%,提升了舒適性,整體能效更高。

從此,家用中央空調即使只開一台室內機,用戶也能充分享受到變頻空調帶來的舒適與節能。

在場的評估專家組認為,該項目開發的「基於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技術的高效家用多聯機」產品為國際首創,項目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估。

CAN+通訊技術瞬時響應速度比常規機快數十倍

隨著多聯機在大型商場、樓宇、產業園等的應用日益增多,成百上千台機組的集中控制需求越來越多。傳統的主從式通訊網路,一次控制很多機組的時候反應速度慢,控制不成功的問題突出,且機組數越多越明顯。

格力創新地將汽車和工業領域的串列通信協議用在了多聯機上,成功研發出「面向多聯機的CAN+通訊技術研究及應用」,只需數秒,便可完成大型多聯機系統上百個節點的地址自動分配,實現網路的自組網,免調試,維護簡單,運行可靠的特點。

成功將汽車通訊技術運用於空調領域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中文名稱為控制器區域網,是一種應用於汽車和工業領域的串列通信協議。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串列匯流排,CAN具備獨特的設計和優越的性能。但由於CAN通訊是一種應用於汽車和工業控制領域的技術,為使其能夠適應多聯機在設計、工程安裝使用的要求和特性,格力研發團隊在全新通訊網路架構的設計、自動網組的實現、應用層協議的制定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最終成功將其應用在多聯機系統上。

該項目的成功應用,解決了傳統多聯機通訊和控制技術制約多聯機發展中遇到的集中控制響應速度慢,控制不成功,通訊穩定性差,易受干擾,可擴展性差,新設備接入困難等問題,為多聯機的快速發展提供最底層的支持。

業內最快、最準的自動定址技術

該項目的成功研發,能讓消費者獲得更快、更穩定、更便捷、更靈活的體驗。

CAN+通訊能讓大型多聯機系統的集中控制響應更快,控制更精準,並帶來的「汽車級」穩定性,以及千錘百鍊的通訊系統可靠性設計,讓多聯機系統在各種強電磁干擾的環境下都能穩定可靠運行。

多聯機的CAN+通訊技術是業內最快、最準的自動定址技術,經認證,256台內機情況下只需6秒就可完成地址自動分配(常規的需要十多分鐘),讓多聯機組的安裝、調試和維護更為便捷。

多聯機的CAN+通訊技術目前是業內最大容量的通訊網路,單套製冷系統最多可接入80台內機(常規多聯機最多接入64台),總通訊距離最遠可達2000米。用戶選擇的餘地更大。通用開放的通訊協議,使得多聯機能夠自由靈活的接入新的設備(熱水、地暖、新風及光伏空調等),無需對原有系統進行大的改動。

該項目共申請42項專利,其中已授權10項發明專利,項目成果已經普及到格力的GMV全系列產品上。

評估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具有顯著的技術創新,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估。

自主創新永不停步

時代在變,但人類對環保、舒適、節能的品質生活追求不變。從家用空調到商用空調,從家用掛壁機到多聯機,從雙極增焓壓縮機到三缸雙極變容壓縮技術……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生活體驗,格力創新的腳步一直不停歇。

加上此次被評為「國際領先」的兩個項目,格力已經攬入了18項「國際領先」的技術,已遙遙領先於國內外同行。

本次被評為「國際領先」的技術涵蓋商用及家用多聯機等領域,突破了多聯機的多項技術瓶頸,滿足消費者對空調的舒適、節能、智能化的需求。促進了中國由家電大國向家電強國的轉變,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力電器 的精彩文章:

亮相國際舞台頻獲贊,為這顆展會新星瘋狂打call!
一個飯煲的盛宴
堅持自主研發 格力挑戰空調「全能極限」
德國科學院院士Leo Lorenz教授:格力帶給我一不一樣的中國製造
格力「火鳳凰」降臨IFA展 讓德國的冬天不再冷

TAG:格力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