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穿官服、戴官帽、青面獠牙、頭上貼符、一碰一跳見人就咬的香港殭屍,是很多八零九零後的童年陰影。

香港電影里的殭屍為什麼都穿「清朝官服」?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為什麼這些年很少看到新拍的殭屍電影了?

接下來你將看到:

●殭屍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香港殭屍電影,可能比你以為的還要紅

●殭屍電影的中國味


殭屍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

殭屍們約定俗成穿「清朝衣服」,是從1979年的《茅山殭屍拳》開始的。不過香港電影里,殭屍們穿的不是嚴謹意義上的清朝官服,那有可能是一種民初流行的喪服——「中華壽衣」。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殭屍服飾

清朝官員根據文武品級的不同,官服補子分為十八種。

文官是仙鶴、錦雞、孔雀、鵪鶉之類飛禽,武官是麒麟、狻猊、豹、虎、犀牛之類走獸。

仔細看看殭屍們身上的「官服補子」的花紋,和歷史上真實的官服補子,還是有一點差別的。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清代官服補子

另一方面,民國以來,不管死者生前有無功名,家境殷實的人家通常喜歡按清朝官服做壽衣,甚至紅纓官帽、朝靴朝珠也一應俱全。

所以單憑外觀,很難判斷電影里詐屍的,到底是清朝官員,還是民初鄉紳。

不過無論如何,電影里的殭屍扮相,顯然是借鑒了清朝服飾。為什麼不借鑒秦漢唐宋?這就和殭屍的發跡史有關係了。

中國最早最有名的殭屍,可能是出現在《山海經》里的旱魃。

旱魃長相醜陋:「長二三尺,裸形,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法力高強,可以帶來旱災:「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旱魃的威力顯然比電影里的小殭屍們大了不止十個檔次,它從「乾旱之神」到「殭屍始祖」的轉型,是從明代才確定下來的。

明中葉以後,隨著筆記小說流行,屍變和殭屍故事越來越多,到清代達到高峰。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里說殭屍是「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鉤,齒露唇外」;

蒲松齡《聊齋志異》的第三篇《屍變》,則講述了女殭屍殺人案,其細節之豐富,餘味之悠長,給許多慕「古典名著」之名開卷的小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傷害。

其他明清小說例如《續子不語》、《夜雨秋燈錄》等,也有各種屍變故事。

所以,為什麼香港電影里殭屍怎麼看都帶著清宮風?答案已經很明確了。

首先,普通中國人對殭屍的印象大多來自於清代小說;

其次,根據袁枚在《子不語》里給殭屍進行的複雜分類,能蹦蹦跳跳咬咬人,又沒厲害到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殭屍,死之前都正好是清朝人;

最後,沒官服下葬的窮人買個棺材都費勁,哪裡有機會幾百年後四肢齊全地詐屍。

殭屍服裝設定如此,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藍色調的官服自帶陰森氣質,如果換成大紅大紫的唐宋官服,作為一部殭屍片,色調也太喜氣洋洋了吧。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唐 郭子儀墓壁畫

香港殭屍電影,可能比你以為的還要紅

-+-

香港殭屍電影源遠流長,1936年就有了黑白片《午夜殭屍》。不過,當時的香港觀眾和內地趣味還很接近,相比怪力亂神,大家更喜歡社會現實題材,所以這部電影並不受歡迎。

60年代香港推行「電影清潔運動」,教導電影工作者反迷信、反封建。因此,出品於1957年的《湘西趕屍記》雖然借用了殭屍形象和趕屍傳說,劇情卻是「殭屍咬人是假的,毒販嚇人來運毒,最後被我們繩之以法了」,本質上是一部緝毒片、警匪片、反迷信宣傳片。1936 年到 1980 年這半個世紀,香港只有七部殭屍電影。

事情在1980年出現了轉機。1980年,由洪家班製作,洪金寶集編、導、演於一身的電影《鬼打鬼》上映,位列當年香港十大賣座影片第三名,票房567萬港幣。而且,道士利用茅山術控制殭屍來殺人這一情節的出現,使香港殭屍片脫離了簡單模仿西方鬼怪電影的階段,具有了真正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鬼打鬼》

1985年,《殭屍先生》上映。作為香港殭屍電影的巔峰之作,《殭屍先生》票房高達2000萬港幣,在第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被評為當年十大華語片之一,在台灣地區口碑爆表。

由於成本低、票房好,其它片商相繼爭相仿效,「殭屍熱」由此而起,「最多的時候,一個拍攝地同時拍著十幾部殭屍片」。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殭屍先生》

80年代殭屍片能夠大賣,除了題材本身討喜,還因為這批片子採用因果線性敘事模式,整個故事劇情完整,邏輯清晰,高潮迭起,一般還有大團圓完美結局,符合大多數讀著《封神榜》、《三國演義》長大的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娛樂性特彆強。

不過好景不長,九十年代以來,香港殭屍片走向衰頹,黑幫片、警匪片佔據了熒幕。2000年以後,《殭屍獎門人》、《趕屍先生》、《殭屍新戰士》、《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影視作品試圖用現代都市背景、人鬼情感戲碼等重新贏回觀眾,可惜並不是非常成功。

殭屍電影的中國味

-+-

從大類上分,香港殭屍電影、歐美吸血鬼電影、亞洲女鬼電影、喪屍電影都算是恐怖片。不過,殭屍比起德古拉沒有「人性深度」,比起貞子們沒有滔天怨氣,比起喪屍又活動不大靈便,自帶一種歡樂氣氛。

香港的殭屍電影里,恐怖並不是最主要的元素,它們在視頻網站的標籤,經常是「恐怖/ 喜劇/動作」,而且武打動作和喜劇搞笑的佔比,經常高於恐怖。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夜訪吸血鬼》:做鬼也要有魅力

除了不以恐怖為主,香港殭屍電影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大量借用中國古代的傳說和民俗成分。茅山道士和湘西趕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

「茅山道士」的來源,自然是茅山。

茅山又叫句曲山,位於江蘇南部句容市和金壇市交界處。東晉南朝時期,茅山就已經成為江南地區的道教勝地,但當時這一地區所流行的道教,和民間巫術還不大分得開。

南齊的陶弘景辭官隱居茅山之後,在此地開設道館,招攬信徒,創建了「茅山上清道團」,此後上清派也被稱作「茅山宗」,修道者就是「茅山道人」。

香港殭屍電影里黃紙硃砂、墨斗木劍、生雞血黑狗血、糯米治屍毒等中國風,殭屍雙臂前伸、只跳躍不行走、只前進不後退、吸「陽氣」不吸血、閉氣可以保平安等設定,都來自於茅山術。

中國殭屍的畫風,怎麼和歐美日韓的吸血鬼喪屍都不大一樣?

●道教聖地 中國茅山

而相傳發源於湘西沅溪、瀘溪、辰溪、漵浦四地的「趕屍」,屬於茅山術祝由科。理論上,橫死他鄉的屍體披黑色屍布,頭戴高筒氈帽,額頭貼寫咒語的黃色符紙,趕屍人扔黃紙敲陰鑼,夜色裡帶著屍體回家。

雖然這聽起來是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事,但想像一下半夜突然在深山老林里,看見一隊蹦跳著的屍體,畫面感確實非常適合恐怖電影。

從「中心思想」上講,香港殭屍電影也足夠傳統。

師徒合力鬥法的設定下,大量影片展現了師徒情深、善有善報、邪不壓正、仁義禮智信的中國傳統思想。

總之,種種好生惡死、吉祥如意的中式哲學,讓殭屍片成為世界恐怖電影史里,可能是唯一「不恐怖」的品種。

參考資料:

1.翁志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殭屍電影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2.閆玉山:《香港殭屍電影探析》,《電影文學》,2009年第8期。

3.凌晨、彭在欽:《香港殭屍電影的發展歷程》,《電影評介》,2014年第14期。

4.凌晨:《香港殭屍電影研究(1980—1990)》,湖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3月。

5趙軒:《香港殭屍喜劇:延異型敘事與文化撕裂感》,《華文文學》,2016年第2期。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地上一定要貼瓷磚嗎?貼地板應該注意什麼?
揭秘!檸檬水究竟是美白神器還是美白殺手?
西班牙光復運動勝利之關鍵是什麼?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