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都擔心核戰之時,印度悄悄辦了3件大事,影響深遠

全球都擔心核戰之時,印度悄悄辦了3件大事,影響深遠

最近,全世界的目光都被一個大流氓國家和一個小流氓國家吸引。小流氓說大流氓「首先宣戰」,威脅擊落其轟炸機。大流氓則罵小流氓「魯莽、荒唐」,並一如既往地秀肌肉,聲稱自己「有很多軍事選項應對威脅。」一時間,喊打喊殺聲此起彼伏,口頭逞強相互刺激,眼看雙方的槍口已經頂到了對方的腦門上,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半島上空,有的西方媒體認為這是1962年古巴事件以來最接近核戰的危機。

不過,就在東北亞局勢讓全球都憂心忡忡之時,印度悄悄辦了3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全球都擔心核戰之時,印度悄悄辦了3件大事,影響深遠

首先,就在9月21日,印度軍方兩家先進的P-8I「海神」反潛戰機飛抵阿曼,同時還在阿曼部署了「孟買」號導彈驅逐艦和「西舒瑪」號常規潛艇(自德國進口)。印軍毫不掩飾將在阿曼長期部署的安排。

而在2016年5月,莫迪與伊朗總統魯哈尼簽署了恰巴哈爾港合作協議,印度將投資5億美元主導伊朗恰巴哈爾港的開發。這個港口位於瓜達爾港以西不到100公里處,更加靠近中東。印度著力建設這個港口,無疑是把它當成深入阿富汗和中亞的跳板。

利用恰巴哈爾港,印度就可以繞過由巴基斯坦,直接從海上與伊朗建立更緊密的貿易聯繫,印度商品可以把伊朗當成中轉站,通過陸路銷往阿富汗、中亞、高加索甚至俄羅斯。而控制了這個港口,印度不僅可以更加方便地從伊朗獲取石油,未來很可能還瞄上距離恰巴哈爾幾百公里的亞洲最大鐵礦「哈吉加克」,還有阿富汗的艾娜克銅礦。這兩處分別蘊藏有20億噸鐵礦石和7億噸銅礦,是莫迪「印度製造2025」戰略不可缺少的原料產地。

考慮到印度已經在阿富汗建設218公里連接到伊朗邊境的公路,未來很可能與恰巴哈爾港實現連通,不能不引起警惕。雖然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直遭到嘲笑,但這次印度似乎是動真格了。

由此一來,印度軍隊在波斯灣入口南北兩側都已經保持軍事存在,不僅加強了對阿拉伯海的控制,還能鉗制世界能源大動脈波斯灣航線。考慮到中國進口的大部分原油和液化天然氣都要經過波斯灣,印度此舉不可謂不陰險。根據媒體報道,2015年底東亞大國石油對外依賴度接近60%,中東石油佔比超過50%,也就是說,中東石油佔東亞大國使用量的30%。假如波斯灣航線中斷,中國僅能正常供應約75天的石油使用量。

其次,印度還在印度洋東北部的安達曼群島增派了戰鬥機,部署了「搜尋者」無人偵察機,這個區大腦距離馬六甲西北口僅僅350公里,世界最繁華的航道進入了印度的打擊範圍。加上印度與馬爾地夫、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等國建設的雷達和監聽設施,印度洋西部和北部都處於印度的監控之下。

由於對所謂的「珍珠鏈戰略」疑神疑鬼,印度把東亞大國投資興建的瓜達爾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採取了制衡策略。印度的擔憂離不開美國的推波助瀾。早在2005年,美國軍方就在《亞洲的能源未來》里指出東亞大國通過投資等手段,從馬六甲到亞丁灣獲得艦艇停泊基地。這種港口布局既有打破能源封鎖、保證能源和貿易航線安全的作用,還能使本國海軍挺進印度洋。從緬甸的實兌港、孟加拉國的索納迪亞港、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到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這一系列的港口串成了「珍珠鏈」。

事實上,美國人說的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後來的結果證明,這些沿線國家都不傻,沒有提供現成的港口的設施,而是讓東亞大國為本國建設新的港口和開發區,獲得最大的利益。

全球都擔心核戰之時,印度悄悄辦了3件大事,影響深遠

面對東亞大國正常的投資與貿易,印度一直擔憂「珍珠鏈戰略」成為套在其脖頸上的「絞繩」,因此一直重視與美日合作。2016年美印日「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就被印度軍方定位為反制某個「好戰的大國」,將獵殺敵國潛艇作為重點。2017年「馬拉巴爾」正值印度悍然阻止鄰國修路,更是升級為「全航母演習」,美日出頭為印度鼓勁打氣。

第三,在9月18日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美印日三國外長決定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某些「關鍵戰略港口」開展基礎設施合作,以牽制「帶路倡議」,並在強化海洋安全合作達成了一致,強調「航行自由」、「遵守國際法」、「和平解決地區爭端」等主張,招招不離大國崛起的現實。

印度媒體高度評價這次三國會晤是「積極的外交政策」,配合日本構築「對華包圍網」。在分工上,印度負責政治上的施壓,而日本則負責出資。2016年,迫於壓力,孟加拉國取消了東亞大國開發索納迪亞港的計劃,轉而交給日本企業。

全球都擔心核戰之時,印度悄悄辦了3件大事,影響深遠

美國防長馬蒂斯也從9月26日開始訪問印度,雙方將加強防衛合作,印度或將被允許購買美國的「海上衛士」無人機,還考慮購買70架最新版F-16戰機,總價接近150億美元。考慮到在南亞政策上美國已經拋棄巴基斯坦,持續力捧印度擴大勢力範圍,不僅承認印度為「主要國防夥伴」,還力挺印度發揮更大作用。可以說,莫迪迎來了「高築牆、廣積糧」的好時期。

必須注意到,自從對峙事件以和平方式解決以來,印度一直秣兵歷馬、枕戈待旦。莫迪的強硬獲得印度國內的廣泛讚譽,不能排除下次類似事件的發生。可以想見,印度的準備將更加充分,獲得的國際支援將更多。東亞大國那種「窮則自古以來,達則無可爭辯」的外交風格需要調整,儘管2017年度中國GDP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達到23萬億美元,而印度只有9.5萬億美元,但印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從區域軍事布局、外交到裝備,印度做了3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是一個難纏的對手。當對方手裡的籌碼越來越多,國民希望看到己方的針對性措施,希望看到鼓舞士氣的強硬表態。(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想看新聞背後的內幕?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看到韓國即將舉辦冬奧會,近20個國家都趕來「砸場子」
這個西方國家使出3個狠招鎮壓分裂勢力,某島的臉已被打腫
美國敲打中方的2個好兄弟?作為反擊,該讓日澳吃點苦頭了
美國的噩夢終於來了?這2個「流氓國家」在1天內同時發難
這2個「流氓國家」被美國逼到牆角:一旦同時反擊,美元將崩潰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