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系列:正史上死了兩次的太監,還和康熙他媽摟摟抱抱?

太監系列:正史上死了兩次的太監,還和康熙他媽摟摟抱抱?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甲辰,內監吳良輔以受賄伏誅。——《清史稿·世祖本紀》

乙未,誅有罪內監吳良輔。——《清史稿·聖祖本紀》

譯文:

甲辰日,內監吳良輔因為受賄伏誅。

乙未日,誅殺有罪內監吳良輔。

1

這是一個神秘的太監。

神秘之處就在於:他在正史上死了兩次。

2

《清史稿》沒有專門的太監傳記,所以太監的有關歷史只能從其他人物的傳記中去尋找。

《清史稿·世祖本紀》中有一句「甲辰,內監吳良輔以受賄伏誅。」這是順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農曆三月的事情。

《清史稿·聖祖本紀》中有一句「乙未,誅有罪內監吳良輔。」這是康熙元年,也就是1662年,農曆二月的事情。

這個叫吳良輔的太監當然不會起死回生,這也不是同名同姓,那麼兩段記載中一定有一處說了假話。3

公元1644年,也就是順治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掛煤山。

同年,清軍進入北京,隨即遷都。

明朝皇宮中大量的太監,有一部分被留用,吳良輔就在其中。

當時,順治皇帝還是一個孩子,只有六歲。

經過一系列的選拔和甄選,戰戰兢兢的吳良輔被選為順治的貼身太監,餡餅砸中了小良子的腦袋。

在凄冷的皇宮裡,順治和吳良輔朝夕相處,隨著歲月的流逝,兩人之間萌發了越來越深厚的信任和親情。

4

「中官之設,自古不廢。任使失宜,即貽禍亂」。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對太監的權力限制很嚴格。

順治皇帝親政以後,命令內十三衙門立鐵牌,頒布六條禁令,嚴禁太監干政。「如有竊權納賄,交結官員,越分奏事者,凌遲處死。」

這一年是順治十二年,也就是1655年。

但是,才過了三年不到,就有人以身試法,這個人還是一直陪伴順治左右的吳良輔。

當時,吳良輔仗著順治的寵幸,勾結官員,暗地裡索賄受賄。

禁令昭昭,吳良輔難逃一死,如果按照鐵牌上的處理方式,那就是「即行凌遲處死」。

可是,順治捨不得了,不但該殺不殺,還親自為吳良輔背書:「若俱按跡窮究,犯罪株連者甚多。姑從寬一概免究。」

自己說的話,自己打臉。

5

不過,順治的好心僅限於吳良輔一個人,說是「一概免究」,但其他被「株連」的官員雖然沒有掉腦袋,要麼充軍盛京,要麼發配寧古塔。

核心人物吳良輔一點事沒有也不好,於是正史上就有了「吳良輔伏誅」的記載,吳良輔成了「黑戶」,也算給順治發布的禁令留點面子。

傳聞說,順治一如既往地信任吳良輔,董鄂妃死後,順治看破紅塵,向佛之心大盛,他先指派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削髮為僧,順治還親自觀禮。

而正是這次觀禮,順治染病,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當然,也有說順治去五台山出家了。這種傳聞的可信度不高,至少,順治一直帶在身邊的吳良輔沒有和順治一樣就此消失。

順治沒了,吳良輔的護身符也沒了。

康熙登基沒多久,一道聖旨,本來在四年前就該死去的吳良輔終於伏法。

這算是死刑緩期四年執行嗎?

6

康熙的媽媽是順治的庶妃佟佳氏。

佟佳氏和吳良輔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正史上肯定不會寫。

在清宮戲《少年天子》中,吳良輔和佟佳氏的原型佟臘月之間,存在著近似於「対食」的關係。

吳良輔雖然很受寵幸,但畢竟只是一個奴才,大環境也不允許他張牙舞爪。佟臘月雖然為皇帝生下了兒子,但並不受寵,終日在冷冷清清的宮殿里寂寞度日。

太監想一振雄風,失寵的妃子想通過太監的關係重新獲得皇帝的寵幸,於是各懷心思、半推半就、一拍即合。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即使只是摟摟抱抱、動手動腳,也足夠激起康熙的殺心了,親媽沒法指責,要對付個太監還不是小菜一碟。

或許,這才是吳良輔的死因?

7

一方面,正史要避諱一些東西,另一方面,「路透社」消息滿天飛,再加上一窩蜂的辮子戲亂開腦洞,真實的吳良輔反而不那麼清晰了。

歷史很多時候都是這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八卦史記91:孔子的學生中有三個大孝子,你知道是哪三個嗎?
八卦史記92:孔老夫子也有看錯人的時候
八卦史記93:英雄輩出卻都留不住的奇葩小國
這個長壽宰相,身體肥白如瓠,晚年吃人奶度日(八卦史記137)
八卦史記90:勾踐滅吳 原來和孔子有關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