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藥師法門如何去修行(一)

藥師法門如何去修行(一)

很多人對於修行有這麼一種理解,認為修行就是修心,無需特定的模式,不需要刻意去得到明師傳承,也不一定就必須打坐、持咒、誦經、調息、吃素,生命存在本身就是在修行。不需要神通,也不要什麼功夫。把修行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把生活的事做好就行了,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這話是一點都沒錯。可關鍵是這話由誰來說。就好像對於一個拳術高手來說,他砍柴、擔水、炒菜,甚至是他行走坐卧,無一不是在練功。他已經可以完全把功夫融入到生活中去了。

禪宗大德也說:修行就是吃飯睡覺,就是餓了吃飯困來眠。看,修行在他們眼裡,是多簡單的事啊!於是很多普通修行愛好者就誤以為這就是修行了,一個個有樣學樣,喜滋滋的說自己這是把生活當成了修行,認為只要好好生活就已經是在修行了,不需要再按特定的方式去訓練自己了。

如果我對他們這種行為稍微有些質疑,他們還會說:修行法門千千萬,何必用你的標準來要求我們?你有你的方法,你願意去打坐持咒誦經那是你的法門。我在生活中修行這就是我的法門。

也有人說:我把生活當修行,生活中的起心動念里,觀心覺照,看自己的心念,清自己的心魔,斷自己的習氣,這和你所謂打坐持咒去修行有什麼分別?聽到這種說法,我常常是啼笑皆非。我想說,不管你修的是什麼法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打基礎。

道家就說「百日築基」,當然,這個百日並非真的指一百天,而只是一個概數罷了。這個基礎就是通過一些有形有相的方法來強制自己攝心。剛入藥師法門,必須要用一些有為之方法,如站樁,打坐,調息,持咒等等,去強制攝心不動。這個過程,就是築基。

很多人覺得自己在生活裡面修行了很多年,經書也讀了不少,學佛的道理也聽了不少,和別人講起來還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其實自己心裡很虛,因為感覺自己還是老樣子,習氣還是原來的習氣,散亂還是依舊散亂。他們也疑惑不解,到底怎樣才是修行,到底怎樣修行才有進步。他們來問我,我就說:因為你們缺少了築基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形有相的,帶有一種強迫性、方向性和目的性的。

現在很多學佛的朋友最喜歡說「隨緣」或是「順其自然」之類的話。這其實是缺乏正見。我們的習染,累世也不知道積累了多少,最開始必須在師父的教導下,用一些強制性的有為的方法去慢慢剔除,如果一開始就想著要順其自然,那是永遠也無法改變自己。

順其自然,不是一開始就可以做到的,所以這四個字,不是一開始對初學者而言的,而是修行到了一定境界而言的。孔子說的「隨心所欲而又不逾矩」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順其自然」,那也是要等到七十歲才可能出現,沒有前面的歲月作為經歷做鋪墊,我們是一輩子都不會領悟到這個境界的。可初學者往往抱著這四個字作為偷懶的理由,還振振有詞,這不得不令人覺得好笑。基礎都沒有,有什麼資格去順其自然?那順的可就不是自然,而是隨大流放任自己了。

既然是打基礎,那就必須有幾個條件:首先必須要有明師,得其傳承,明師對於我們修行的築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傳授、指點、保護、糾偏等等。其作用之大,實在是不可小覷。

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尋師訪道,而不是自己在家裡瞎搗鼓。現在很多人都把修行看得簡單了,內心輕慢,而且疑慮重重,我執很重,腦子裡沒有尊師重道的概念。他們認為修行無需拜師,說那是心外求法。他們願意去給木雕泥塑的菩薩磕頭,也不肯給修行的前輩鞠躬。因為老前輩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要讓人家看著自己磕頭,會覺得不好意思,一時間我執,我慢就冒出來了:大家都是人,憑什麼要我來給你磕頭?現在的人啊,沒有尊師、禮師的想法,自然也就沒有供養的概念。還有很多自詡為修佛之人,吃飯的時候不願供佛,平時也不禮佛,就是每天看看佛經自學。還振振有詞的說自己的佛在心裡,無需搞這些外在形式了。

每天看看經書,就把自己當菩薩了嗎?你到了那種「無需」的地步了嗎?對很多人來說,不是「無需」,而是「急需」、「極需」。先通過這些有形有相的有為的方法,比如吃飯的時候先供佛,看見佛像就磕頭等,來一步步訓練自己去尊重佛菩薩,慢慢培養自己對佛的信心和誠心。沒有這種長時間的刻意訓練,你就大言不慚的說佛在自己心裡了,那不過是一句妄語罷了。

《西遊記》裡面,唐僧去西天取經路上,逢廟必拜,逢塔必掃,以此來供養,他也沒有說什麼佛在心裡,無需這些形式的話。所以現在很多人啊,一個個都是狂妄自大還不自知。必須要先拜得明師,在明師的嚴格要求下,通過一些有為的方法,如打坐,誦經,持咒等等把習氣都磨光,把全身的刺拔掉,這樣才能在其他地方也能適應。

真正修行的人,如果沒有師父的嚴格教導就不會有所成就。一個人在世俗中懶散慣了,世俗的事業也做不好,是一個庸人。一個人如果在修行路上也是懶散,把修行當成休息,那修行永遠沒有成功的一日。現在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庸人說自己要修行,其實是世俗裡面不願努力,混得不如意,就想來修行,修行也不願意花力氣,也是同樣混日子而已。

這種人我見得不少,他們學佛,可能有一些口才,就被派到外面做講師,和普通信眾講佛法,頭頭是道,受人尊崇。但他自己根本毫無修行的緊迫性。你和這種人說學道要先尋訪明師,他壓根就懶得聽。理由還一大堆,說什麼現在明師難尋了,邪師偽師橫行了,萬一上當了怎麼辦啊等等。又或者說無需拜師,每個人身上都有佛性啊,自己在生活當中也可以修行啊。如果只是泛泛愛好,自己買本書在家裡看看就行了。其次,拜得明師後,在其嚴格教導下,我們以特定的方式,特定的地點,專心練功修持,比如我們每天固定時間去做功課,去鍊氣、持咒修法等等。

為什麼要從這些方法去下手呢?因為不能要求大家一開始就從最虛無縹緲的地方開始,讓大家不知如何下手。如果一開始就要人家去生活裡面修行。去參悟。人家怎麼可能做得到?所以要從一個有形有相的地方來下手打基礎。這個道理很簡單,舉例來說,我們學習游泳,多數人是在很小的四方游泳池或是小池塘邊上,讓教練教幾個固定的動作,每天就這樣反覆練習,但我們的目的,是去無邊無際的大海裡面去暢遊,去體驗大海的波濤如潮,去迎風搏狼。

我們雖不執著於有形有相的訓練方式,但這卻是一個重要基礎,我們不能將其與無形無相完全對立起來。這個基礎過程很枯坐漫長,也很艱苦。我們必須通過這種特定的修持方式,先初步打磨自己,穩固自己的身心,而這個過程中,都離不開師父的看護和指導。我們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心無旁騖的修持,大概過了幾年,或是十幾年,師父覺得初步打磨得差不多了。築基有成了,就會讓弟子去紅塵當中去接受進一步的考驗和打磨。

因為一個修鍊者,除了每天練功外,還得修鍊心態、智慧、慈悲,藉以完善自己的人格,這就必須去紅塵當中,在人群中去修行,去體驗生活,把自己在平時所做的功課,去一點一滴的融入到生活當中來。在紅塵中,和各種人接觸,任勞任怨,提升自己的心性,消除自己種種習氣。這就不是山林能修鍊好的。但是沒有在山林中這個長時間的嚴格築基,直接就去紅塵當中,那隻會讓人變得更散漫。有了良好的築基做底子,才能保證自己到了紅塵里,也不會輕易迷失,知道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修鍊。

就好像我剛舉例的拳術大師,他即使下了山,也能做到在生活裡面行走坐卧皆是用功,可以想像,他在少年時必然也是和常人一樣在師父的調教下每天站樁、打拳,用盡種種方法來訓練自己。而那位禪宗大德,也不知道暗中用了多少功,吃了多少苦,才能做到把生活也當成修行,做到修行的最高境界——飢來吃飯困來眠。

當時有人不解,問他:「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有什麼難的?人人都會。」事實上,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幾個人能做得到?這位大德說:「他們吃飯時不肯吃飯,睡覺時不肯安睡,百種思索,千般計較。」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去問問那些自稱自己在生活中修行的朋友們,你們能做到嗎?你們能保證吃飯的時候就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倒頭就安然入睡嗎?為什麼你們做不到呢?很簡單,誰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的,如果少了前面兩個步驟:拜師和築基。那換到誰的身上,都很難做到。

能在生活中觀心覺照,看自己的心念,清自己的心魔,斷自己的習氣,是不錯,但那也需要很紮實的功底才能做到,可能要訓練很多年才能做到,而不是自己說自己可以做到,那就可以做到。事實上,我們在築基的訓練中,在日常功課中去打坐,持咒等等,不也是在訓練自己觀心覺照嗎?如果平時的功課都做不到,又怎麼敢說自己到生活裡面就一定可以做到?

由此可知,能在生活中修行悟道的人,本身一定有相當的修為了,他們曾經在修行上吃過大苦,勤奮用功,已經把基礎打牢。所以,同樣在生活中,他能把平時的修行落實到生活裡面來,而大眾卻做不到。大眾沒有明師指點,沒有進行長期的對身心特殊修鍊,平時腦子裡雜念紛紜,而自己卻意識不到,平時起心動念,皆為妄想,都是執著之心,都是分別之念,心裡沒有一個主人公。對於修行之人來說,靜則為元神,動則為真意,靜的時候能進入先天狀態,有所行動的時候就是元神之妙用,就是真意,雖然也會起心動念,但卻不會執著和分別。可大眾呢?靜的時候就是一片昏沉,散亂,動起來也是胡思亂想,行為顛倒。所以,在生活中修行,前提條件是已經築基好了,方可「煉鉛於塵世」。這個次序是不能錯的。

此時,師父才會指示弟子後面要把平時的功夫融入到所有的日常生活中去,就如禪宗講的「打成一片」。要弟子們不僅僅在自己練功的時候,而且在整個生活裡面,都能保持這種修行的狀態。就好像那位那位拳術大師,人家能做到劈柴也是在用功,能劈得那麼瀟洒如意而又那麼整齊。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他在少年時期,不知道揮刀千萬次,流了多少血汗。又有如那位禪師,他能達到飢來吃飯困來眠的境界,說明他已經可以做到無念無想,自然而然,那麼平時打坐用功的時候,他必然可以察知自己在打坐時候的每一個念頭,通過慢慢的刻苦訓練,他才能有這樣的定力去攝心不亂。

你換一個普通人去打坐,滿腦子雜念紛紛,自己跟著雜念跑得老遠了還不知道。連打坐都定不住自己心,又怎麼好意思說自己要去生活中修行?這說出去豈非是笑話?至於有些人一副淡然的模樣說自己的修行在生活中,不想追求功夫和神通,似乎自己已然悟道。這話說出來,足以讓一些信徒連連點頭,崇拜萬分,覺得對方的境界真高,只是我不以為然,甚至覺得幼稚可笑。

難道前面的苦修,天天用功來打基礎,就是為了追求神通?祖師說:萬般神通皆小術,唯有空空是大道。這話也沒錯,關鍵的問題還是看誰來說,是站在什麼樣的高度去說的。對於已經悟道,證道的祖師,當然可以有資格這樣說。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我認為是沒有資格說這種話的。就好像現在有些人自己沒有任何本事,學了一肚子佛道的理論又不求甚解,還眼光特高,動輒瞧不起神通,說還不究竟,看見別人靜坐幾天就說人家這是枯坐,墮入頑空。笑話!你來靜坐幾天不動試試看?別說枯坐,你連盤腿一個小時都做不到,有什麼資格說人家?說白了,這根本就不是你追求不追求的事,而是你即使想百般求索也未必能得到的事。(未完待續)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修藥師法門 的精彩文章:

TAG:精修藥師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