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卸八塊!固態硬碟直接拆到晶元內部看究竟

大卸八塊!固態硬碟直接拆到晶元內部看究竟

在一般固態硬碟評測中,拆解出PCB,給主控、DRAM緩存、NAND快閃記憶體分別拍拍照就算完成了,而今天存儲極客將探索更多,看完顆粒不過癮,顆粒內部又是什麼樣子呢?

存儲極客選擇了一塊東芝120G原廠固態硬碟進行拆解:四核心八通道主控、外置DRAM緩存、原廠快閃記憶體顆粒,各方面都是高規格的用料,很快它就要被破壞性拆解了!

為了方便打磨,存儲極客選擇了上圖中右下角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入手,打磨棒舞起來!幾下下去快閃記憶體顆粒上的字跡就不見了。不同於某些固態硬碟將白片打磨後打上假原廠標,這次存儲極客要做的是將真正原廠顆粒打磨到「零件級」,看看顆粒內部到底什麼樣!

很快顆粒表面的一層封裝材料被打磨掉,露出了內部的金屬引線。這顆東芝快閃記憶體使用的是TSOP封裝,而另外一種BGA封裝的結構與此又會有很大的不同。

在存儲極客的持續摧殘下,快閃記憶體顆粒開始支離破碎,引線層之下露出明亮的快閃記憶體晶元:薄薄的一片,這就是從晶圓中經過層層挑選的、品質最好的原廠快閃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晶元之所以要封裝成顆粒使用主要有3個方面原因:固定引腳系統、保護晶元、增強散熱。

這顆編號為TC58TEG7THL的東芝15nm TLC快閃記憶體至此被拆解回晶元狀態,它採用的是單Die封裝,16K Page,單個Die的RAW容量最大18.96GB,擁有多達19%的出廠冗餘容量,搭配原廠固件的糾錯演算法,令15nm TLC快閃記憶體可發揮出高達3000次擦寫的寫入壽命。

文章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存儲極客還想再談談東芝的更高級封裝技術——TSV硅通孔技術。上面拆解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是最簡單的情況:一個快閃記憶體顆粒內部只有一顆晶元。而為了達到更高容量和更高性能,應用疊Die方式可以在單個快閃記憶體顆粒中塞入多顆快閃記憶體晶元,並通過引線將其聯繫起來。

除了前邊的引線之外,東芝研發出了針對快閃記憶體使用的TSV硅通孔晶元互聯技術,可將單個快閃記憶體顆粒內的晶元堆疊個數提高到16個!快閃記憶體容量得以翻倍增長,同時性能也獲得了提升。

隨著3D製程的引入,每個快閃記憶體小晶元內部同樣是立體堆疊的結構,雙重堆疊的結果就是容量的提高與再提高。

如果輔以東芝率先宣布的3D QLC快閃記憶體類型,應用TSV技術16Die封裝,單顆快閃記憶體顆粒容量可以做到1.5TB的新高度!在指甲蓋大小上實現比機械硬碟更大的容量,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東芝在1984年發明快閃記憶體,並在過去30多年間持續引領快閃記憶體技術的不斷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剛剛,亞馬遜狂發3款新Echo音箱,更小更智能,只需99美元!
專訪黃仁勛:5年革命機器人產業,AI晶元將會無處不在
華為麒麟970國內展示:雙卡雙4G雙VoLTE,支持AI語音降噪
谷歌「壕」無人性收購史:14家公司,260.5億美元
觸目驚心的共享單車墳場!資本寵兒長眠於天價荒地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