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從明朝開始就沒有丞相了?

為什麼從明朝開始就沒有丞相了?

宰相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在唐朝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之間的君臣和諧被後世傳為美談。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也採用宰相制度,他仿照元朝舊制設立中書省,並先後任命了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等人為中書省丞相;中書省丞相是位高權重的正一品高官,總攬天下政務;宰相的存在能幫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使皇帝能分出精力運籌內政外交的重大方針問題。

朱元璋逐漸意識到宰相作為百官的首領,權力太大,如果任用不當會對皇權造成巨大的威脅。宰相制在明朝初年持續了十二年,按照朱元璋的設計,中央主要設計了三個機構:中書省、御史台、大都督府,分別掌管行政、監察與軍事;御史台最初設立時,由湯和擔任御史大夫,而主要負責御史台工作的是御史中丞劉基(劉伯溫),然而即便是為明朝開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劉基,也不能限制中書省的權力;這其中有體制的原因,也有人事的原因。

中書省權力過大,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滿,他借著中書省左丞相李善長生病的機會,順勢卸去了他的宰相職位,改命汪廣洋和胡惟庸等資歷稍輕的人出任中書省丞相。

從公元1376年起,朱元璋也開始對中書省總攬天下政務的格局進行調整,他裁撤了中書省的平章政事與參知政事,只留左右丞相與左右丞,同時又撤銷了總攬地方政事的行中書省,將其權力一分為三,即分別主管行政、監察與軍事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這起意已經暗示了中央層面的政治體制改革也會進行。

性格多疑的朱元璋,尤其擔心自己受到官員們的蒙蔽,為了保證下情的上達,朱元璋在洪武十年設置通政使司,命令凡在外官員向皇帝奏事,皆經由通政使司傳上。

但是,宰相的權力卻在急速的擴張,胡惟庸從洪武六年至洪武十三年,負責中書省事務達八年之久,權力極度膨脹,掌握著生殺大權;像劉基那樣曾經得罪胡惟庸的高級官員,也難免遭胡惟庸的毒手,胡惟庸利用朱元璋命他帶御醫給劉基治病的機會毒死了劉基;胡惟庸還刻意結交一些因有罪而遭懲罰的勛臣,密相往來,貪贓枉法。

公元1380年正月,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轉眼間成為階下囚,隨即被處死;這一案件直接引發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巨大變革,開國皇帝朱元璋順勢廢除中書省及中書省丞相。宰相的名稱可以被廢除,但國家行政中樞的職能,不能也不可能廢除;於是新的制度正在被醞釀。舊的宰相制度被廢除後,皇帝的專權達到了極限,朱元璋也鐵了心,不再任命宰相,他甚至下發了這樣的聖旨:

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至此,推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中華大地上再無人出任宰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大明帝國與清軍的最後決戰 大明帝國戰敗走向滅亡之路
明朝太祖朱元璋晚年為什麼要搞區分南北榜的考試?
明朝十六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後就想削人,沒想到反被人削
明朝恥辱一幕!蒙古騎兵在北京劫掠,十餘萬明軍不敢抵抗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