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保健,重在一個「柔」字

老人保健,重在一個「柔」字

本報專訪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

老人保健重在一個「柔」字

歲數大了,身體各個部位也都不同程度地發生著變化。對老年人來說,無論是身體的代謝能力,還是生活節奏都在逐步放緩,如何適應這種變化顯得十分重要。為此,本報專門採訪了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我們一起聽她分享以「柔」克剛的養生心得。

飲食柔暖

老年人的牙齒常常鬆動或脫落,消化能力也大不如前,因此,飲食要注意柔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吃暖食。中醫認為,胃喜燥惡寒,要避免冰、涼食物刺激。但需注意的是,暖食不等於燙食,經常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容易誘發食管癌。

2.細嚼慢咽。能夠幫助人體充分吸收營養、保護腸胃、促進消化。

3.食物細軟。多選口感柔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過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實類、煎炸類食物。

4.味道柔和。從保健角度考慮,老年人飲食不宜太油膩,但同時,由於味蕾變少,老人吃東西常常「沒有滋味」,因此,味道上要有更多變化。

脾氣柔和

老年人退休後,離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社交人群,難免因不適應產生不良情緒。清代名醫張培仁在《妙香堂叢話》中說:「人常和悅,則心氣充而五臟安,昔人所謂『善養喜歡神』。」老年人養生,要特別注意脾氣柔和。

首先,要做到順其自然,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有些老年人退休後不再從事工作,突然從繁忙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也沒有自己的愛好,會產生一種空虛感。此時,老人不妨發展下業餘愛好,如讀書、寫字、攝影、旅遊等,充實退休生活。

第二,調整心態,接受新事物。有些老年人在退休後失去了以往的權力和待遇,容易對周圍的一些事物充滿怨氣。其實,老年人經驗足,對事情有成熟的判斷力和理性的接受能力。情緒上較大的波動,往往是因為生理變化較大、激素降低引起的,導致其對外界事物特別敏感或容易過激。及時調整心態,多觀察新事物,並嘗試去接受,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身體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腦梗會在情緒上表現出來,如老人突然間小題大做、突然情緒激動、突然悲傷等都可能預示著生理上的疾病,要及時就醫。

第三,建立新的社交圈。現今,居住環境跟過去不同,如果自己不走出去,社交圈就會慢慢變小。性格內向的老人,退休後若不願與外人打交道,不免會產生一種自閉、孤獨的心態,如不及時調節,容易發展成抑鬱或老年痴呆症。因此,老人退休後,應將生活環境轉到社區,積極與社區的退休老年人融合到一起,參加活動,拓寬視野。

穿戴柔美

老年人體質相對弱些,動作略遲緩,心肺功能也相應差些,常會有心臟不適、氣急等現象出現。因此,老年人選擇衣物的首要標準是寬鬆舒適、柔軟輕便、利於活動,領口、腰帶、襪口等位置尤其要注意寬鬆,避免因束縛影響血液循環,帶來健康危害。

老人穿衣還要年輕化。心理學家認為,老年人注意衣著和外貌的修飾,改善自己的形象,使自己裝扮得年輕些,給自己一個「年輕」的心理暗示,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另外,老人穿衣服還應選擇顏色亮麗些的。由於工作需要,很多老年人年輕時穿著都很莊重,年紀大了,換些艷麗的服裝能幫助調節心情,有益於從中獲得快樂。此外,鮮艷顏色的服裝便於識別,對老人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行動柔緩

老年人的神經、肌肉、骨骼功能都有所下降,協調性、靈活性不比年輕時。用力過急、過猛不僅容易受傷,甚至會產生嚴重後果。因此,老人在平日里不要風風火火,而要從容不迫,放慢節奏,尤其在做以下動作時,更要 「悠著點」。

蹲起、起床、彎腰。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反應能力變慢,動作重心轉變易使脊柱、腰、胯部壓力增大,也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增加摔倒、骨折風險。

喝水。老年人反應能力下降,喝水太快,會厭軟骨沒有及時反應、閉合好,容易造成嗆咳,甚至因此引起氣管炎、沉積性肺炎。

回頭。老人頸動脈血管變窄、管壁變脆,突然轉脖子會壓迫頸動脈,影響腦供血,導致昏厥。轉動脖子時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

關節柔韌

很多老年人都認為,自己老胳膊老腿,身子僵直很正常。殊不知,老年人身體柔軟有韌性,是可能而且必要的。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柔韌性較好的老年人關節更加靈活,肩、膝、腰等關節的扭傷也很少發生。

柔韌性是通過長期鍛煉積累下來的能力。經常做柔韌性鍛煉,可緩解肌肉疲勞,降低肌肉緊張度,使僵硬的肌肉得到鬆弛。還能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加強其營養供應,延緩衰老。

鍛煉柔韌性的方法很多,壓腕、壓肩等都是很好的練習方式。

壓腕:兩手指交叉手心向外,做壓指壓腕的動作,充分向前,向上伸展或有節奏振壓。

壓肩:面對肋木或其他輔助用具,如桌子,上體前俯,並向下振壓肩部。也可兩人面對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身體前屈的振動壓肩動作。

壓腰:呈直角坐在墊上,兩腿伸直,挺胸,塌腰,並向前折體,兩手盡量伸向前方,使胸部貼近腿部,持續一定的時間。

壓腿:面對肋木或高物,左腿提起,腳跟放在肋木上,兩腿伸直,立腰,收髖,上體前屈,向前向下振壓,左右腿交替進行。

壓踝:跪在墊上,臀部壓在踝關節處,向下振壓。還可進行腳外側走,腳尖走,腳跟走和腳內側走,牽拉踝關節。

老年人做柔韌性鍛煉時,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不要太使勁,被牽拉的肌肉韌帶有輕微不適感即可。伸展時不要屏住呼吸,動作要緩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韋氏詞典新增250個辭彙 「韓式石鍋拌飯」、「物聯網」在列
全面屏手機混戰:標準不一誰說了算 產能和生態存隱憂
馬斯克的衛星互聯網計劃受挫 遭FCC限制
運氣對於成功而言可有可無?
來吧,一起去尋找詩和遠方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