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恆星疑似戴森球和4維宇宙中黑洞投影改變的世界觀

被恆星疑似戴森球和4維宇宙中黑洞投影改變的世界觀

近期讓我思考最多的是兩條未被證實的猜測,第一個是1000光年之外一顆亮度變化異常的恆星疑似戴森球,另一個是我們的宇宙可能是4維宇宙中黑洞的三維表面。

戴森球假想圖

我搜索了一下,多數文章都或玄學或深奧,我試著先簡單的轉述一下這兩個新聞。

科普

先是一些科普:

戴森球:

一個叫戴森的人60年前提出的猜想,即高等文明會通過在恆星外圍修建一圈人造天體,以此獲得恆星能量。

可以想像成修一個包裹太陽的太陽能電池板來吸收太陽能量。

這種猜想很可能不靠譜,因為太過於簡單粗暴,製造規模和難度無法想像,打個比方就類似於20年前的人覺得未來的溝通一定是可以隨時隨地發電子郵件,而實際上科技到達一定水平,電子郵件(類比太陽能電池板)已經不再必要。

但這個猜想的好處在於觀測容易、特徵明顯,即恆星異常的、大幅度的、不規則的改變亮度。

建造戴森球的目的是什麼?這裡需要提到文明的一種分類方法:卡爾達肖夫指數的I,II,III型文明:

通過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思考,得出了發展程度越高,可以使用的能量越多的結論,並以此來分類外星文明。

I型文明可以利用其所在行星的所有資源

II型文明可以利用其恆星的所有資源

III型文明可以利用其星系的所有資源

人類現在按其分類大概在0.73的I型,能製造戴森球的文明至少要達到II型文明。

四維宇宙的三維黑洞表面:

在我們三維世界中,如果一個恆星變成了黑洞,或者物體落入黑洞,其信息不會丟失,而會保留在黑洞表面的二維邊界膜(視界)上,即被降維了。同理,我們的宇宙可能是4維宇宙的三維黑洞表面。這麼猜測的原因有數學基礎並能解決三維世界存在的難題。

這個猜測還有一個類似的變種:我們的宇宙可能就在黑洞之中,從星繫到我們的實體都是黑洞視界在黑洞內部的全息投影。

無論是哪種猜測,都與黑洞息息相關。

新聞

戴森球的新聞始於2015年,有人發現一顆名為KIC 8462852的恆星在其700多天的周期內發生了兩次明顯變暗,一次為15%,一次為22%,且光變的曲線不對稱,其後有人撰文討論了外星文明建造的巨型建築在「凌星」中可能造成的觀測效應,將戴森球的假說帶到公眾眼前。

今年5月正是可能的下個周期,但大規模的亮度變化沒有到來,反而是細緻的觀測帶來了更多的信息,比如一天之內2%的變暗(太陽系中最大的木星只能給太陽帶來1%的亮度變化),且2%的亮度變化持續多次,亮度變化曲線不對稱(遮擋物不是球型)。還有這顆恆星長時期的亮度變化不規律,光譜學觀測手段已經完全排除掉了氣態塵埃雲、彗星群和星際氣體的可能性,遮擋物沒有發現氫、鈉、鈣等物質(存疑)。

雖然還需要更多的觀測和研究,但越來越多的信息排除掉了各種已知和可能的猜測,這不得不讓很多愛好者開始相信這就是個戴森球。

黑洞的新聞則簡單很多,這是另一個為了解釋創世大爆炸的假說,但顯然這個假說更容易理解和解讀。我對這個新聞的理解很簡單:我們的宇宙可能不是熵增的宇宙,如果我們處在黑洞中,將會有源源不斷的能量注入。

黑洞

思考

近年來推動天體物理科普的有兩個文藝作品,大導演諾蘭的《星際穿越》和中國作家首次獲雨果獎的《三體》。這倆作品拋卻了現實世界的各種政治、社會、生活,去思考更大時空尺度的各種可能,當觀者沉浸其中時,能感受到的是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渺小,唯有科技的力量能穿越時空。

科技的一步步發展也讓很多事物「除魅」,即人類在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中,逐漸排除精神體作用:《人類簡史》里提到了最近的基因研究表明,各個人種都是從非洲走出,差異極小;Alpha Go接連戰勝李世石和柯潔讓圍棋不再神秘,深度學習讓機器像人一樣學會思考;而戴森球和黑洞投影則開闊了更遠的視野:外面可能存在科技水平極高的外星文明,而我們的宇宙可能永遠不會缺乏能量,「黑暗森林」的預言從根本上失效了。

如果這兩個新聞成真,會改變相當多人的世界觀:我們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不需要在拘泥於現在的衝突和紛爭,宇宙的能量不會枯竭,每個人終將實現自我。

這讓我極其想看看未來人類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昨日的夢想 的精彩文章:

銀河系中的黑暗之星,吞噬光線無法探知,或許它隱藏著外星生命
星與火星擦肩而過,引爆超級流星雨,創下太陽系記錄!
海洋魚種越來越小難道是海水變暖導致的?看科學家是怎麼解釋的!
世界夢幻之地!居民發現了傳奇的亞特蘭蒂斯,高價回收哆啦A夢
宇宙的深處,行星與恆星的戰爭,黑暗行星大戰光明恆星,誰勝誰負

TAG:昨日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