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陳德華、羅盛財:到底是「老樅水仙」,還是「老叢水仙」?

陳德華、羅盛財:到底是「老樅水仙」,還是「老叢水仙」?

在上一期的武夷茶知識頻道中,劉寶順老師為茶友們就「老叢水仙的叢味」、「叢味何來」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詳解,茶友們總算得到解惑。然而問題源源不斷,茶友的疑惑接踵而至,小微就問題中發聲最多的「樅」與「叢」之說,採訪到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陳德華,以及著作《武夷岩茶名叢錄》作者羅盛財,為茶友們再解「叢」之奧秘。

「老叢水仙」深受人愛,無人不曉,市面上更是無處不見,疑問的是,市面上層出不窮的多是「樅」而非「叢」,到底是「老樅水仙」,還是「老叢水仙」?我們首先來到羅盛財老師的住處,關於這個問題諮詢到羅老師本人。

羅盛財

高級農藝師,武夷岩茶育種專家,曾任武夷山市(原崇安縣)綜合農場革委會副主任、場長、武夷山農委副主任、農業局局長、書記,武夷山市農業局原黨總支書記。

林曉東:

羅老師,對於「老樅水仙」與「老叢水仙」,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

羅盛財:

自始至終都沒有「樅」字說法,這個在茶界是個基本的錯誤,對於涉茶常用字,我希望你們能傳播最正確、最規範的用字以及詞辨析。

羅盛財:

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樅」(樅)乃雙音字。一是讀「cōng」,古書上指一種跟松、柏類似的樹,指意「冷杉」;二是讀「zōng」,原為安徽省一縣名「樅陽」。由此可見,「樅」並無茶樹之意。

「叢」(叢)讀「cóng」,意指密集生長的草木,如草叢、灌木叢、茶叢。武夷岩茶茶類系屬灌木型、半喬木型(小喬木型),由此可見,無論是武夷四大名叢,新叢和老叢、叢味,還是單叢的「叢」,都只有「叢」之說。

於此,羅老師還為我們舉例了2014年《福建茶葉》第五期期刊,張天福曾發表「涉茶常用字、詞辨析及規範」一文,談及武夷岩茶「叢」字的正確用字。

林曉東:

為何市面上都流傳「老樅水仙」呢?

羅盛財:

有一種形而上學說法,「樅」有木字邊,茶樹本為木,故有一致性,而被約定俗成。但從嚴謹規範的角度看,「叢」字才是正確用字,古書古文,古人用字,無不是用「叢」(叢)字,我們應該尊重其本意。

「樅」何而來,我們就此還採訪到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陳德華老師。

陳德華

曾任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所長,福建省武夷山北鬥茶研究所所長,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林曉東:

「樅」字的錯誤用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又是怎麼被傳開的?

陳德華:

這是個慣用字,從很久之前,人們無論是用字還是言語,習慣性地用「樅」,它追溯不到哪個具體時期開始的,就已經在人們生活中潛移默化,約定俗成了。但從專業的字面上去講究,「叢」字才是正確的。

林曉東:

「老樅水仙」的錯誤用字已經普遍化,老師覺得這會對武夷茶文化的正確傳播有所影響嗎?

陳德華:

對於涉茶常用字的基本錯誤,能傳播最正確、最規範的用字以及武夷茶文化知識當然是最好的。

陳老的講述隻言片語,卻句句在理,在談及武夷岩茶的時候,陳老不禁聊起與姚月明姚老的過往,心系武夷情,一生都是武夷茶的守護者。

林曉東:

現如今,「叢」與「樅」已經通用,那麼從經濟角度看,老師有什麼想說的呢?

陳德華:

這就像「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樅」已通用,或者更多服務於商業,無論如何,只要不要忽略茶本味就好...

陳老話落,順手撓了自己的滿頭髮白,抿嘴就笑開了,好似心滿意足...非常地感謝此次陳德華老師和羅盛財老師為我們分享關於老叢水仙「叢」與「樅」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夷岩茶 的精彩文章:

身體虛實,怎麼喝茶?

TAG:武夷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