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羲之《蘭亭集序》:無人企及的書法藝術高峰

王羲之《蘭亭集序》:無人企及的書法藝術高峰

晉代書法最光彩之點,是造就了「書聖」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隨晉室南渡,徙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祖父王正,官尚書郎;父親王曠,官會稽內史;伯父王敦,官鎮東大將軍;伯父王導,官拜丞相;叔父王廙,官輔國將軍。王羲之就出生在這樣一個豪門大族和書香之家。他初為秘書郎,而立之年,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參軍,累遷長史,江州刺史。最後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

王羲之西晉末隨父南渡

王羲之小時口訥,不善言辭。7歲開始學書,先拜衛夫人為師,12歲時,他從父親的枕頭中得到古人的「筆論」,王曠把大概意思講給他聽,於是「書法因而大進」。20歲時,被當朝太尉郗鑒選為佳婿。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敘述了自己學書的經歷,他說:「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他博採前代名家之長,精研筆法體勢;草書多取法張芝,真書得力於鍾繇,增損古法,裁成新意,一變漢魏樸質書風,創始妍美流便的今體。換言之,就是繼承了張草,改進了鍾楷,開創了行書的嶄新面貌,這三條是王羲之在書法領域中最突出的貢獻。

王羲之幼年求學於衛夫人

王羲之的楷書是師承鍾繇的,但並非單純的模仿。如果說鍾書還「隸意猶存」,那麼王書則盡脫隸習了。王氏楷書的代表作有《樂毅論》、《黃庭經》等,均為刻帖。此二帖均為小楷,筆勢精妙自然,結體平正疏朗,寓瀟洒於方正之中,現飄逸於工整之外。

王羲之作為一個書法革新家,其主要成就表現在行書和草書方面。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首推《蘭亭集序》。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巳日(三月三日),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的王羲之又一次與同道、好友及愛子宴集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祓禊之禮。這一次共42人,有謝安、謝萬、孫綽、孫統、徐澧之、華茂、庾蘊、桓偉、郗曇和羲之愛子凝之、徽之、肅之、獻之等。俊彥之多,規模之盛,前所未有。時當暮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綠樹蔥蘢,山花競放。風度翩翩的江左名士們在這裡「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書聖」王羲之更是優遊自適,心手雙暢,即興揮毫,用蠶繭紙、鼠須筆,寫下了這「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全篇共28行,324字。作者信手寫來,從容不迫。其用筆以藏鋒為主,露鋒為輔,顯得既內斂其氣,又外耀其神。結體疏密相間,斜正互依,大小參差,極盡變化之妙。全篇20個「之」字,7個「不」字,寫得各具姿態,無一雷同。其章法上下呼應,左右映帶,和諧自然,不加雕飾。雖偶有塗改,卻又能一氣貫注。氣韻生動,格調平和,字裡行間無不汩汩流淌著那心手雙暢的特定情感,無不表現出魏晉人那種超塵脫俗的靈秀風采。

蘭亭雅集圖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說:「晉人風神瀟洒,不滯於物,這優美的自由的心靈找到一種最適宜於表現他自己的藝術,這就是書法中的行草。行草藝術純系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全在於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如天馬行空,遊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於虛。這種超妙的藝術,只有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登峰造極」。《蘭亭集序》充分表現了晉人「優美的自由的心靈」,具有超妙的藝術魅力,不愧為美的典範。

王羲之畫像

《蘭亭集序》寫好後,王羲之十分得意,以後又寫了十餘遍都不及原作,因為藝術是不能重複的。《蘭序集序》作為王氏的家傳法書,後代極其珍愛。傳到七世孫智永禪師,他專門修造了臨書之閣,貯藏《蘭亭集序》。智永死後,傳弟子辨才。辨才在寢房的伏樑上鑿暗檻,藏《蘭亭集序》真跡。唐太宗酷愛書法,廣搜前賢墨寶,其中王羲之墨跡3000多張,唯缺《蘭亭集序》,後得知在辨才手裡,便派監察御史蕭翼計賺獲得。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命供奉拓書人馮承素等各拓數本,賜皇太子及諸王近臣,自己則單獨一人寶玩其真跡。太宗臨終時,令子高宗將《蘭序集序》真跡殉葬昭陵。至此,「天下第一行書」遂永絕人間。

王羲之草書《何當帖》

唐人《蘭亭集序》摹本傳世者有三:一是虞世南臨本;二是褚遂良臨本;三是馮承素摹本,即響拓本,鈐有唐中宗「神龍」小印,故又稱「神龍本」,此本最接近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除《蘭亭集序》外,還有《姨母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此五帖都已流入日本)、《快雪時晴帖》、《平安帖》、《奉桔帖》(此三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等,均為唐代摹本。在這眾多的行書法帖中,反映出王羲之兩種不同的風格:一曰古質,一曰流便。《姨母帖》為第一類,這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其結體和用筆都還存有較濃厚的隸書筆意。《喪亂帖》等為第二類,這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行筆流便,雍容酣暢,與《姨母帖》書風迥然不同。特別是《快雪時晴帖》,被清代乾隆皇帝列為「三希」之首。

王羲之行書 《快雪時晴帖》紙本

王羲之在草書方面直追張芝,為「草聖」之後又一位偉大的草書家。其草書代表作有《初月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行穰帖》(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遠宦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十七帖》等。《十七帖》是傳世著名的王羲之刻帖之一,因卷首有「十七日雲」而得名。此帖內容為信札,書寫草逸,頗見天趣。其筆力雄健,法度謹嚴,是歷代習寫草字的範本。

王羲之 《得示帖》

王羲之留下的書法藝術品中,還有一種特殊的由後人「集字」而成的書法作品——《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簡稱《聖教序》。此帖唐太宗撰序,其子高宗撰記,釋懷仁集晉王羲之書,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刻石,現存西安碑林。這塊碑刻上的字,是懷仁和尚從王羲之許多行書字跡中選來,鉤摹上石的,共30行,1900餘字。其中極少數字為形近字拼改而成。這雖然是一篇「百衲」書法作品,但拼貼巧妙自然,行氣貫通,連字中晶破鋒、牽絲也都忠實地表現出來,實屬匠心獨運、難能可貴的「集字」佳作。《聖教序》不僅是彙集王羲之字跡的寶庫,也是歷代研習王氏行書書法的範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迪文谷 的精彩文章:

穿越與魔幻:唐代鬼才詩人李賀《夢天》讀後
國畫藝術欣賞:蘭石圖紫雪飄香,鳥戀花朵朵紅梅
蘇東坡高調賦詩寫秋景暖意融融:讀《贈劉景文》
獨特國粹藝術: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
紙幣收藏者應該知道第三套人民幣「八大珍品」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