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碧輝映,雲霞失容

金碧輝映,雲霞失容

開封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位於著名文化歷史名城、七朝古都開封的市中心。該寺歷史悠久,是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

國寺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這裡原為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始創建寺院,稱為建國寺,後毀於戰火。

唐長安元年(701年),僧人慧雲來汴,託辭此處有靈氣,即募化款項,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子,故仍名建國寺,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為了紀念他由相王即位當皇帝,遂欽錫建國寺更名為"相國寺",並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

唐宋兩代是相國寺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相國寺屢有增修,成為全國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佔地500餘畝,轄64個禪院、律院,養僧1000餘人,其建築之輝煌瑰麗,有"金碧輝映,雲霞失容"之稱。

同時,相國寺的主持由皇帝賜封。皇帝平日巡幸、祈禱、恭謝以至進士題名也多在此舉行。

所以相國寺又稱"皇家寺"。北宋滅亡後,相國寺遭到了嚴重破壞,以後各代屢加重修,時盛時衰。現在相國寺的主要建築都是清代遺物,布局嚴謹,殿宇崇麗,高大寬敞,巍峨壯觀,確不愧為久負盛名的古寺寶剎。

大相國寺地處中原腹地,豫東大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大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稱布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

藏經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朝建築,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殿與月台周圍有白石欄杆相圍。

八角琉璃殿於中央高高聳起,四周遊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持鈴鐸。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乾眼觀世音巨像,高約七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株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鐘樓內存清朝高約四米的巨鍾一口,重萬餘斤,有"相國霜鍾"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天王殿之後,重檐歇山的雄偉建築,乃大相國寺的主殿大雄寶殿,該殿為清代順治年修建,面闊7間,進深5間,高約為13米,其氣勢恢宏,堪為古建築中的瑰寶,被譽為 "中原第一殿"。

大殿周圍及月台俱白石欄杆的望柱上,鏤刻有58個獅子,刻工精巧,形態各異。這大雄寶殿的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世佛,均舉高一丈三尺。東西兩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羅漢。

三世佛背後是大型雕塑海島觀音,取材於《華嚴經》善財童子53參的故事,形象地表現出南海觀音普渡眾生的場面。

中軸線上的第三個佛殿叫羅漢殿,八角造型,俗稱"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獨特,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可謂獨一無二。該殿為清乾隆年所建,佔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組成。

羅漢殿中心聳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銀杏樹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間一名民間的無名藝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藝術傑作。

像高3米多,重約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隻大手及扇狀小手三至四層,每隻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計一千零四十八隻眼,民間俗稱 "千眼千手佛",為觀音菩薩三十二變相之一。此造像不僅材料珍貴,雕工更是精巧,可謂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國寺鎮寺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如何偽裝成一名資深物理學愛好者?
頭頂是璀璨星空,心中有道德法庭
不悲不喜,不急不躁
供奉著五台山最大文殊菩薩
大慈大悲,見聞增福 超精美觀音菩薩聖像

TAG:哲學與詩意 |